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梦然 深圳报道
耀才证券(01428.HK)股价跟随蚂蚁收购消息起起伏伏。
11月11日晚间,耀才证券发布公告,收购要约人蚂蚁方面正考虑可能延长交易的最后截止日期。按照双方4月订立的收购协议,交易原定截止日期是2025年的11月25日,但要约方有权延长交易日期。
12日开盘,耀才证券股价一度跌超13%,截至收盘跌幅超过5%;14日,耀才证券股价持续低迷,收报8.31港元/股。而就在一个月前的10月13日,耀才证券因为蚂蚁要约收购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消息,一度涨超34%。
一纸延期公告,让市场目光再次聚焦于未落地的监管批文。耀才证券“麻雀变凤凰”的故事能否实现?
起起伏伏的股价背后
此前公告显示,蚂蚁集团通过旗下全资控股的境外主体,以每股3.28港元的价格向耀才证券发起要约收购,目标是其50.55%控股权。此举被市场视为蚂蚁拓展跨境证券业务的关键一步。
根据监管要求,该交易需同时获得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香港证监会的批准。而香港证监会已于9月放行。
在最新的公告中,对于延期原因,显示是因为完成条件(c)暂未达成,在此前的联合公告中提到,条件(c)为“已完成就购股协议项下拟进行的交易向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报”。
耀才证券是香港的老牌券商,成立于1995年,随着不断发展,其于2010年8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截至2025年,香港持牌券商已超600家,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而行业资源高度集中,大部分交易量由头部券商占据。高昂的合规成本与普遍的同质化经营,使得众多中小券商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
市场普遍预期,蚂蚁的入主将为耀才带来“麻雀变凤凰”的蜕变。蚂蚁集团在技术、平台与资源上的优势,可以推动耀才证券从传统券商向互联网转型,重塑其核心竞争力。
在被蚂蚁要约收购耀才证券消息公布之前,耀才证券股价长期在3港元徘徊。4月28日,消息公布之后耀才证券恢复交易的首日,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当日上涨超过80%至5.55港元;随后耀才证券股价持续走高,至7月21日来到17.68港元高位。
但因为香港证监会的批准迟迟未等到,耀才证券的股价开始出现回调。10月13日,耀才证券股价上演“V”形反转。早盘大幅下挫后,午间收购获香港证监会批准的消息刺激股价急速拉升,最终收涨34.52%至11.73港元。
在一众香港券商中被蚂蚁看中,耀才证券有何独特之处?
根据香港证监会公示,耀才证券持有第1类证券交易、第2类期货合约、第4类证券咨询、第5类期货咨询、第7类自动化交易、第9类资产管理。手握多张牌照,是蚂蚁集团看中耀才证券的重要原因。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耀才作为持牌券商,可为蚂蚁提供合法的跨境资产配置路径。此外,蚂蚁可借助耀才的本地化交易系统,快速接入香港资本市场,弥补其海外金融基础设施短板。
临门一脚迟迟未落
深咨协出海服务业委员会主任郑磊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监管层对跨境证券业务合规性有严格要求。蚂蚁的技术能力+耀才的牌照,有可能形成一个较大的“跨境金融通道”,特别是内地资金出海通道,可能是获得审批的一个主要关注点,对金融科技巨头的潜在风险进行前置性防范,可能影响这项交易的最终达成。
近年来,有关部门持续整治跨境证券业务违规开户问题。富途、老虎证券等平台于2025年9月进一步收紧对内地用户的开户政策,反映出监管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审慎态度。
天使投资人郭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21年起中国证监会持续整治非法跨境展业,2023年《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出台后,富途、老虎APP下架,但2025年6月违规开户“死灰复燃”引发监管二次收紧。此系列信号表明,监管层正通过“政策约束+技术限制+合规审查”三重防线遏制无序展业,蚂蚁收购遇阻实为监管强化跨境金融合规的缩影,而非单一交易个案问题。
支培元表示,跨境券商明确要求内地居民新开户需持有香港身份证或其他国家永居证明,直接参与境外证券投资的通道收窄。这一政策收紧与蚂蚁收购耀才证券遇阻几乎同步,反映出跨境金融监管趋严的宏观环境。两者均指向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审慎态度。蚂蚁收购耀才涉及境外券商控股权转移,而券商开户政策收紧则限制内地资金外流,均需符合反洗钱、外汇管理等监管要求。
在他看来:“监管收紧可能引发对跨境金融业务合规性的担忧,间接影响蚂蚁收购案的审批风险。若监管层对跨境资本流动持谨慎立场,交易获批难度可能增加。”
目前,蚂蚁集团尚未宣布延期的具体安排。耀才证券表示,要约人一直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以期尽快达成,但强调“收购可能会或未必会进行”。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