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清仓英伟达,软银藏更大野心 软银清仓英伟达的股价 软银清仓英伟达时间
创始人
2025-11-12 21:52:32
0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赖镇桃 报道

All in AI后,“赌徒”孙正义正在翻身。

当地时间11月11日,软银集团公布最新的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软银集团在2025年第二财季(截至9月)录得净利润2.3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00亿元),远高于此前分析师普遍预计的2070亿日元,净利润同比激增101.7%。今年上半财年,软银集团也一举成为日本史上净利润最高的企业。

在猛投AI、大力布局AI版图后,软银如愿吃到了这波科技浪潮的红利。只是,在软银公布这份远超预期的亮眼财报后,市场并不买账,财报发布当天软银股价一度下挫超10%,周三收盘时仍跌3.46%,主要原因正在于其出人意料地清仓英伟达,再次引发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连带英伟达周二股价收跌近3%。

但在不少分析师看来,软银全部抛售英伟达、转投OpenAI,显示其依然坚信AI赛道。只是,当孙正义不惜各种套现、激进豪赌AI,能否为软银再造巅峰?


软银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3.74万亿日元,净利润2.92万亿日元。第二财季营收1.92万亿日元,创下公司历史新高;净利润2.50万亿日元,也是自2022年第二财季以来的最强表现。

软银旗下“愿景基金”,投资收益更是高达3.5万亿日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1.2万亿日元。

软银这次业绩猛涨,主要推动力正来自于AI。财报显示,软银集团对OpenAI相关投资共贡献21.56亿日元投资收益,占总投资收益的54.9%。由于上半年OpenAI的估值大增,直接推动愿景基金收益同比激增469.5%,同时拉动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90.9%。

此外,AI浪潮带动上游硬件、尤其是AI芯片需求激增,也让软银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Arm迎来营收大爆发,为软银的业绩再添一把火。

“软银业绩向好的核心驱动力是其旗下愿景基金的表现好转,而这背后,正是其创始人孙正义坚定不移的‘向人工智能(AI)全面转型’战略开始收获成效。”厦门集美国际合作中心执行主任张竹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同时,宏观因素的加持也很关键。张竹然指出,软银能交出这样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背景是日本经济以及股市的复苏、全球股市的牛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AI产生升级带来了日本半导体行业的繁荣。

英伟达在交出绝佳财报的同时,也给市场释放了一个重磅“炸弹”——其在收益报告中表示,公司在10月份出售了持有的英伟达全部股份,总计约3210万股,套现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约413亿元)。在今年6月至9月期间,软银还以91.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所持有的部分T-Mobile股份。

清仓英伟达,显然让市场都始料未及。一来,在市场不时怀疑AI神话是否已经到头的当下,软银沽清英伟达这个AI总龙头,难免释放AI估值到顶而提前“跑路”的信号;二来英伟达目前已成为美股市值之王,软银减持也让投资者质疑软银之后的投资回报能力。

公开信息显示,软银首次建仓英伟达是在2017年,公司以40亿美元买入英伟达近5%股份,成为其大股东之一。但两年之后也就是2019年,软银就以70亿美元卖出了英伟达的全部持股。当2023年大模型掀起新一轮AI热潮,孙正义都直言后悔“提前下车”,于是软银从去年开始又陆续买入英伟达,截至今年3月,软银增持英伟达至30亿美元。

但现在,软银不惜再次“忍痛割肉”英伟达,外界预计也和AI布局有关。

软银CFO后藤芳光在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我们希望为投资者提供大量投资机会,同时仍能保持财务实力。”他说,将确保以“非常安全”的方式为投资做好资金准备,上述股份出售是公司“资产货币化”战略的一部分。

New Street Research的分析师Rolf Bulk并不认为软银对英伟达有负面看法,这个头寸规模庞大、流动性高,易于货币化,之后可能会看到软银将更多资本投入OpenAI。

今年以来,软银砸重金全力支持OpenAI。今年3月,软银同意领投一轮对OpenAI最高400亿美元的融资。4月完成首批100亿美元出资。12月软银还将通过愿景基金2号向OpenAI追加投资225亿美元。而且,2025年初,软银宣布联手OpenAI、甲骨文发起“星际之门”项目,雄心勃勃要建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预计也要“烧钱”数百亿美元。

此外,软银还在大力“押宝”芯片赛道。多年前买下Arm之后,今年3月,软银以65亿美元收购美国芯片企业Ampere,近期还传出消息,软银或有意向买下美国芯片制造商Marvell。如果这一收购能够实现,软银整合Marvell和Arm,将有机会打造出比肩英伟达的“新帝国”。

只是,仅凭软银现有的现金流,显然还难以支撑孙正义到处投钱的AI雄心。变卖流动性高的股份资产,也就成为不得已的变通之策。除了清仓英伟达,今年6月阿里发布2025财年的报告显示,软银已经不在核心股东之列,意味着软银从最高持股34%,到现在已经大幅减持到不足5%。

种种行动或许表明,软银依然是AI神话的忠实信徒,减持英伟达不是看空,而是在准备更充足的进场“弹药”。

张竹然留意到,根据最新的财报,截至9月底,软银的现金储备约为280亿美元,远低于伯克希尔等巨头的水平(3816.7亿美元)。面对全球AI盛宴,尤其是OpenAI史无前例的IPO,现金储备是尤其重要的,在其IPO之前做好万全准备是完全必要的。

这两年,软银毫不掩饰对AI的狂热看好。

今年2月,软银集团与OpenAI共同宣布,双方将携手开发名为“Cristal intelligence”的高阶企业AI,并成立合资企业“SB OpenAI Japan”。

一周前,软银集团还发布公告称,软银正在推动其向“人工智能原生公司集团”的全面转型,所有员工在日常运营中都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孙正义更喊出“AI宣言”,表示“这标志着一个创新新时代的开始,它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企业管理方式”。

只是,软银头也不回地“全面拥抱”AI,可以再创一个互联网奇迹吗?

花旗银行分析师Keiichi Yoneshima在研报中写道,软银的价值会根据市场对其投资价值的评估而波动,但因为软银的每股净值(NAV)处于扩张性走势,预计投资者还会对股价持乐观态度。

杰富瑞分析师Atul Goyal在研报里表示,机构投资者都知道软银布局人工智能和OpenAI上的风险和波动性更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对OpenAI的增长潜力仍然持谨慎态度。”

在张竹然看来,软银All in AI的投资组合或许还是错失了一些机会。“这种投资策略谈不上特别好,全球已进入AI时代,这已是明牌,没什么人会反对,而目前单纯对AI‘重拳出击’显然不能指望买到价格合适的资产。

“反之,一些不容被忽视的AI‘周边’领域其实应该成为投资的重点,例如全球的能源、电力板块。电力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欠账’将会成为人类使用AI的一大短板,软银作为一家全球视野的投资机构应当尽可能降低孙正义的个人色彩,多元化分散投资而不是押注赛道才是正解。”张竹然向记者指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光伏板块突然大跌,晶澳科技澄清... 11月12日,晶澳科技晚间公告,近日,网络上流传关于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实言论,引发部分关...
一竿子戳到3000年了 一竿子... 10月23日下午15点05分,黑龙江省自然和生态资源交易中心里,工作人员沈立言拿起电话,通知齐齐哈尔...
鸿海三季度营收净利均创同期新高... 鸿海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创下历年同期新高。其中,消费智能产品因进入传统旺季增幅最大,而AI服务器的强...
买基金像“开盲盒”?监管层出手... 为落实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募基金的主题投资风格管理,近日,中基协起草了《公开...
再加仓!中信证券三季度增持东北... 日前,东北证券股价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在上涨多日后,出现了回调。其间,东北证券于11月10日收获了一个...
六氟磷酸锂疯涨,带飞了谁的股价... 每隔几年,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就会在资本市场掀起一阵狂潮。11月11日,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已涨到12.85...
11月12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1... 2025.11.12以下是第一财经对一些重要公告的汇总,供投资者参考。【品大事】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
意外清仓英伟达,软银藏更大野心...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赖镇桃 报道All in AI后,“赌徒”孙正义正在翻身。当地时间1...
中信证券首席信息官于新利:金融... 红星资本局11月12日消息 今日,在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上,中信证券首席信息官、信息技术中...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质量和技... 红星资本局11月12日消息 今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举办。亿纬锂能(3000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