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雷军和董明珠,两个时代的偶像,在央视的聚光灯下,立下了一个“十亿赌局”。
一个代表着制造业的荣光与传统,一个代表着互联网的野蛮与未来。
当时,几乎没人觉得雷军能赢。

毕竟,一个是造手机的,一个是国家制造业的门面,一个是“虚拟经济”,一个是“实体经济”,高下立判。
董小姐看着雷军的眼神,充满了三分讥笑,三分薄凉,和四分漫不经心,仿佛在看一个刚从PPT里走出来的愣头青。
十年弹指一挥间。
赌局的结果早已不再重要,因为现实用一种更残酷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小米的市值和营收,早就把格力甩开了几个身位。
但真正的悲剧不是赌局的胜负,而是在家电这个主战场上,格力这艘曾经的巨轮,也开始“被”搁浅了。
曾经,美的、格力、海尔,是中国家电的“铁三角”,是无数家庭客厅和厨房里的信仰。
然而,2025年11月最新财报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这已经不是铁三角了,这是“一带二”,一个王者带着两个青铜。
不,说错了,是一个王者带着一个白银,还有一个活在热搜和自己老板直播间里的倔强青铜。
三季度格力营收398.6亿元,同比下降15%,归母利润同比下降9.9%。

海尔的营收是格力的接近两倍,为775.6亿元(+9.5%),而美的则快要到格力的三倍了,三季度营收为978-987亿元(+4.6%-5%)。
江湖上早已没有了家电“铁三角”的传说,只剩下一个遥遥领先的美的,一个闷声发财的海尔,和一个被老板个人IP深度绑定的格力。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指向了那个站在镁光灯下,斗志昂扬,用自己照片当开机画面的女人——董明珠。
她是中国上一代企业家的活化石,是行走的流量密码,但或许,也成了格力身上最沉重的枷锁。
01 格力的死穴
格力业务结构严重失衡。营收近八成死死地绑在空调这一棵树上,其他的业务,无论是冰箱、洗衣机,还是小家电,基本都处于“重在参与”的状态。
这种单一业务结构,在行业上升期,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力降十会。
但在存量竞争时代,这就是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把这个篮子交给一个焊死的焊工看管,看似稳固,实则脆弱不堪。
反观美的和海尔,早就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美的的营收里,暖通空调和消费电器几乎是四六开,机器人、自动化业务也在稳定贡献。海尔更是玩得花,冰箱、洗衣机、空调、厨电、水家电,多点开花,东方不亮西方亮。
这种多元化的布局,让它们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空调市场不景气,我还有冰箱洗衣机;国内卷不动了,我海外市场还能高歌猛进。
而格力呢?空调市场一打喷嚏,整个格力就很难好过。
这种局面,我们称之为“结构性脆弱”。而这种脆弱,源于多年前,在战略的岔路口上,一次次固执的选择。
02 三个兄弟,三种命运
如果把美的、海尔、格力比作三兄弟,那么他们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于选择决定命运的经典剧本。

大哥美的,是个现实主义的野心家。
他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不能把宝都押在一件事上。所以他早早地就开始了多元化扩张。从空调到冰箱、洗衣机、小家电,再到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只要是能赚钱的、有前景的,他都敢投。
2024年,美的光研发就砸了160亿,十年下来日均研发投入4383万。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董小姐每天一睁眼,美的已经花掉了半个小目标在搞技术。
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换来的是深厚的技术壁垒和丰富的产品矩阵。更牛的是,美的在海外市场,早就完成了从“出口创汇”到“品牌出海”的蜕变。在马来西亚、沙特、智利,美的冰箱是市场第一。它在全球搞本土化生产,中国工厂供中国,泰国工厂供东南亚,埃及工厂供中东非。
这种全球化的供应链布局,让它既能快速响应市场,又能有效规避贸易风险。大哥的路,走得宽,走得稳。
二哥海尔,是个精明的差异化玩家。
他知道自己拼规模拼不过大哥,拼单品又怕被三弟卷死,于是他选择了一条“高端+低端”双轨并行的路。
高端市场,他用法拉利级别的“卡萨帝”冲锋陷阵。一台冰箱卖一万五,还能自动监测食材新鲜度,给你推荐菜谱。这哪是冰箱,这是你家的AI营养师。靠着这种高举高打,卡萨帝拿下了高端冰箱市场近六成的份额,利润高到让同行眼红。
低端市场,他用年轻化的“Leader”精准获取年轻人芳心。
一款三筒分区洗衣机,从发现年轻人“内衣外衣袜子要分开洗”的痛点,到产品上市,只用了几个月,预售就爆了8万台。
海尔的路,走得巧,走得刁钻。他不去红海里肉搏,而是自己开辟新战场,总能找到最舒服的姿势赚钱。
三弟格力则成为了一个偏执的“手艺人”。
在董小姐的带领下,格力始终坚信“一招鲜,吃遍天”。她的逻辑很简单:我把空调做到天下第一,就够了。
这种专注,在过去成就了格力。但在日新月异的商业世界里,这种专注,就变成了路径依赖。
但董小姐想不想做多元化?想!
格力的多元化尝试,几乎是一部血泪史。花重金做的格力手机,除了给董小姐提供了一个开机画面,没在市场上留下任何水花。推出的“玫瑰空调”,主打艺术设计,结果因为噪音和能耗问题被疯狂吐槽,成了工业设计的反面教材。
在海外,当美的和海尔已经开始全球建厂,打造本土化品牌时,格力还停留在“把货卖出去”的初级阶段。
战略上的短视和固执,让格力完美地错过了家电行业智能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每一个浪潮。
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格力就站在原地,眼睁睁地看着两位兄长的背影,渐行渐远。

03 你的对手,根本没把你当对手
如果说美的和海尔的超越,是同维度的竞争,大家还在一个牌桌上打牌,只是别人的牌更好。
那么小米的入局,则是一场赤裸裸的“降维打击”。
人家根本就没想跟你打牌,人家是直接来掀桌子的。
董明珠当年看不起雷军,觉得他一个搞互联网营销的,懂什么制造业。但她没看懂的是,小米卖的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家电产品,而是一个“生态”。
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是那个连接了超过9亿台智能设备的AIoT平台。
你买一台格力空调,你得到的就是一台空调。它能制冷,能制热,质量可能还不错。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你买一台小米空调,你得到的是一个智能家庭的“入口”。你可以用小爱同学语音控制它,它可以和你的小米电视、小米空气净化器、甚至你的小米汽车联动。当你开车快到家时,家里的空调已经自动打开,调节到最舒适的温度。
这种“万物互联”的体验,是传统家电企业短期内无法复制的。因为它需要的不是硬件技术,而是软件生态、是用户数据、是AI算法。
这就像你还在苦练刀法,以为自己的刀最快最锋利,结果对手直接掏出了一把枪。
更要命的是,小米还把“性价比”这个大杀器,用到了极致。
一台1.5匹变频空调,小米只卖1999元,比格力便宜了整整600块。对于那些对价格敏感的年轻人来说,这600块,足够让他们忘记“掌握核心科技”的口号了。
结果是,2024年,小米空调出货680万台,同比暴增50%。线上市场份额,更是在2025年7月,历史性地超越了格力,升至行业第二。
格力引以为傲的线下渠道优势,也正在被小米快速蚕食。2024年底,小米之家已经开到1.5万家,并且还在疯狂扩张。
小米的打法清晰而残忍:先用“生态+性价比”在线上撕开一个口子,再用海量的线下门店完成合围。它的目标,根本不是在空调领域战胜格力,而是要在家电行业,重塑格局。
面对小米这种新物种的入侵,格力显得手足无措。因为它所有的优势——品牌、技术、渠道——在小米的生态打法面前,都显得那么的笨重和过时。

04 当“女皇”没有穿新衣
如果说战略失误和外部冲击是格力困境的客观原因,那么董明珠一贯强势的个人风格,则是那块压在骆驼背上最重的稻草。
我们必须承认,董明珠是一位非常优秀、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企业家。在那个草莽丛生的年代,她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铁腕的手段,把格力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带成了世界五百强。
她的强悍、自信、永不服输,是格力精神的象征。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当个人IP与企业过度绑定时,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今天的格力,已经快要变成“董明珠的格力”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把全国上千家线下门店的招牌,从“格力”换成了“董明珠健康家”。
这操作,堪称商业史上的奇观。把一个公众公司的品牌形象,与一个自然人的姓名深度捆绑,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被极度弱化。
2025年初,仅仅是一句关于董明珠的谣言,就导致格力股价大跌超过3%。
公司的命运,系于一人之口舌,一人之荣辱,这是何其危险的局面。
这也意味着,企业的决策,可能会被个人意志所左右,而不是基于理性的商业判断。
格力手机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董小姐“我就是要干”的个人执念。
当一个企业家,开始享受万众瞩目的“网红”身份,开始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开会、演讲、上热搜,而不是深入市场、钻研产品、培养接班人时,这家企业离危险也就不远了。
她频繁地出现在镁光灯前,用极具煽动性的言论,为格力,也为自己,维持着热度,但热闹的背后,是与竞争对手越来越大的差距……

05 结语:董明珠输给了时代
董明珠没有输给雷军,也没有输给美的。
她只是输给了这个她曾经叱咤风云,但如今却越来越看不懂的时代。
她所代表的,是那个依靠渠道为王、大规模制造、个人英雄主义就能成功的工业时代。在那个时代,她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她的强硬、她的偏执、她的专注,都是成功的要素。
但现在,时代变了。
新的商业逻辑,是关于生态、关于用户、关于数据、关于全球化协同。它需要的是开放、是协作、是多元、是快速迭代。
这套新的语言体系,对于董明珠和她所执掌的格力来说,显得如此陌生。
她表面上紧跟时代,谈智能,谈健康,谈新零售,甚至一度还搞过新能源汽车。但骨子里,她依然是那个相信“只要我的产品质量最好,就一定能赢”的制造业铁娘子。
这种信念,在过去是格力的铠甲,在今天,却成了它的桎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的宿命。
当灯光熄灭,观众离场,只有她还固执地站在舞台中央,挥舞着手臂,以为掌声会永远为她响亮。
这或许,就是一代强人,最悲壮的谢幕。
上一篇:V观财报|“20cm”涨停后,上纬新材称具身机器人尚处开发阶段,相关海报已删除 v观财报收获八连板 v观财报准确吗
下一篇:亚振家居7个月股价涨10倍,新控股股东:未来36个月内没借壳上市等计划 亚振家居业绩预告 亚振家居2024年营收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