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陈婷 赵毅 深圳报道
“公司现阶段不具有并购的必要性。”11月10日,国产培养基龙头奥浦迈(688293.SH)独立董事陶化安在审议表决公司并购事项上,再次投出反对票。同时,对于此次并购的合理性,其本人因不发表意见投出了弃权票。
这已经是陶化安第四次在公司董事会独董审议表决并购相关议案的会议上持否定意见。
今年1月,奥浦迈筹划收购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澎立生物”)控制权,并于6月初披露重组草案。彼时,陶化安给出的反对理由是:“关于对本次并购所有有关议案,本人认为奥浦迈现阶段不具有并购的必要性,因此持否定意见,投出反对票。”
奥浦迈方面曾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公司始终在与陶化安保持沟通,关于陶化安的反对是其个人观点,其反对原因公司已根据实际情况披露。“公司董事会各位董事畅所欲言,我们充分尊重每一位董事的立场、观点和意见,每一位董事都在公司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贡献了力量。”
公告显示,奥浦迈拟收购的澎立生物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研发临床前CRO(合同研发)服务,曾于科创板IPO,但在2024年2月因撤回上市申请被终止审核。在此次交易中,奥浦迈从澎立生物不同股东手中购买的股权作价不同,澎立生物100%股权的最终交易价格约为14.5亿元。截至2024年年末,澎立生物估值约14.52亿元,增值率56.62%。
收购完成后,奥浦迈预计新增5.55亿元商誉,占2024年度上市公司备考净利润的比例为849.41%。
奥浦迈在答复上交所问询函中坦言,标的公司所处CRO行业竞争激烈,市场格局分化显著,同时受政策监管影响较大,综合型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巨头与细分CRO专业机构争夺份额。下游客户成本管控趋严,选择多元,行业价格战风险上升。“若标的公司技术迭代滞后、服务半径扩展不足,或致订单流失、利润压缩,经营业绩稳定性存压。若标的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不佳,则公司可能出现商誉减值风险,对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奥浦迈主要从事培养基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定制研发生产服务(CDMO),细胞培养产品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今年前三季度,奥浦迈营收约2.72亿元,同比增长25.79%,净利润约4942.53万元,同比增长81.48%。
(编辑:曹学平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