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守基人
近日,一场“互殴”传闻让鹏华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闫思倩陷入舆论漩涡。
尽管涉事双方火速在朋友圈澄清,称其“属于恶意诽谤,严重与事实不符”,但这场风波仍将这位鹏华基金的“台柱子”推至聚光灯下。

作为业内关注度极高的基金经理,闫思倩以其高度集中、押注单一赛道的极致风格闻名,这种策略虽能创造爆发性收益,却也导致其产品屡现“大回撤、大波动”而备受争议。
一个不容忽视数据是,纵然闫思倩管理产品的累计收益率亮眼,但是近三年间这些产品为持有人带来的合计亏损已近30亿元。
极致风格:从“新能源女神”到机器人笃信者
闫思倩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卖方研究,曾在华创证券、中银国际证券担任分析师,2015年转入工银瑞信基金,并于2017年开始管理公募基金。
她凭借对新能源汽车板块的重仓布局,实现了三年三倍的惊人回报,一度被誉为“新能源女神”“新能源车一姐”。
2022年1月,闫思倩加盟鹏华基金,现担任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投资总监。职位升迁并未改变闫思倩的投资逻辑,依然坚持对单一赛道的高度集中投资,从新能源到机器人,风格始终极致。
然而,极致风格在创造高光业绩的同时,也带来远超同类的波动风险。她管理的多只产品曾因新能源板块回调一度出现大幅亏损。例如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A最大回撤接近60%,鹏华新能源汽车混合A最大回撤超过50%,鹏华碳中和主题也一度跌超40%。
2024年,闫思倩将重心转向机器人领域,今年表现亮眼并一度排在混合型基金的第一名,但也因为市场波动基金净值频频出现“过山车”走势。
三年巨亏30亿,谁在为波动买单?

(来源:Wind,截至2025/11/10)
根据Wind数据,闫思倩目前在管5只基金,在管规模已突破200亿元。截至11月9日,闫思倩旗下多只基金表现突出,其中鹏华碳中和主题累计收益率达84.94%。

(来源:Wind,截至2025/11/10)
然而,亮眼的净值背后却是大量持有人实实在在的亏损。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她管理的5只基金合计亏损接近30亿元。
究其根源,在于“高波动+散户追涨杀跌”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基金因押中风口吸引大量资金涌入,随后市场回调导致净值大幅回撤,普通投资者往往在市场低位选择割肉,最终形成“基金经理赚了名气,持有人亏了本金”的结局。

(来源:Wind,截至2025/11/10)
在这一过程中,基金管理人成为少数稳赚不赔的一方。据Wind数据显示,闫思倩目前在管基金过去几年合计为鹏华基金贡献管理费1.7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鹏华基金近期为闫思倩发行了新基金鹏华制造升级混合,募集规模达20亿元。该公司历来有包装明星基金经理的习惯,此前王宗合的案例仍历历在目。
与鹏华基金高位募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秉持审慎原则的基金管理人选择了“闭门谢客”。今年以来,已有近220只主动权益基金发布限购公告,多家知名私募也暂停新客申购。
当前A股已站上4000点,机器人板块估值处于近五年94%分位的高位,建仓难度显著。对这20亿元新资金而言,闫思倩面临两难:高位建仓风险高企,不建仓则难以向投资者交代。该基金自成立以来净值几乎走平,也正折射出这一“烫手山芋”式的现实困境。
结语:投资的意义何在?
三年30亿的亏损数字,这不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无数投资者被辜负的信任与破碎的财富梦想。
当一位基金经理以“极致风格”博取声望与规模时,其产品背后却是持有人惨重的实际亏损。这一巨大反差,迫使我们去审视基金行业的核心价值,那些亮眼的净值曲线与排名,若不能转化为持有人的真实回报,其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