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储概念股为何飙升?英伟达为何跳水?算力逻辑分歧出现了! 英伟达概念股暴涨的原因 英伟达暴涨的逻辑
创始人
2025-11-06 09:31:20
0

引言

最近,看空美国科技股的人渐渐多起来。但美股长牛十几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但凡空头,自2008年以来均以惨败告终。

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80年来,全世界只有一种商品一直在涨价,那就是电力。除此之外,房地、黄金、股市,还从来没有一种产品能穿越这长达80年的世纪周期。

现在,似乎又到了2000年那种互联网泡沫会不会破裂的语境里。而多空大战的焦点,当然就是英伟达。

北京时间11月6日清晨,英伟达(NASDAQ: NVDA)当日收于195.21美元,较前一交易日(11月4日)198.69美元的官方收盘价下跌1.75%。当日开盘价为198.72美元,盘中最高触及202.92美元,盘中最低下探至194.86美元,全日成交量约1.656亿股。

从分时走势看,英伟达在常规交易时段大部分时间维持于199—202美元区间内震荡,临近收盘的最后一刻出现“加速回落”,使得收盘价落在当日区间的下沿附近(195.21美元,接近日低194.86美元)。MarketWatch 与路透对当日整体市况的即时报道将这轮回撤定性为“AI相关板块的高位回吐/涨势暂停”,期间并未出现关税、利率或重大合作等即时性的突发利空。


01关于算力芯片,出现了大空头和红利分食者!

“大空头”公开唱空,往往会触发脆弱时点的情绪共振。

被市场称作“大空头”的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大空头/Big Short”原型)在最新披露期的13F中显示继续布下针对AI核心标的的看跌期权: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其管理的 Scion Asset Management 持有英伟达名义价值约1.87亿美元的看跌期权、Palantir约9.12亿美元的看跌期权,二者合计占其披露资产的大头。消息在11月4–5日被《巴伦周刊》与多家媒体集中放大,并引发Palantir管理层的公开回怼。

虽然13F存在“滞后性”,但在“高仓位+高估值+拥挤度高”的环境里,这类具名的空头仓位会放大情绪效应,成为技术位脆弱时刻的下压因子。

在拥挤交易、高仓位与高估值并存的时刻,这种空方阵营的互怼,很容易把筹码推向短线的再定价。包括《巴伦周刊》、MarketWatch、Business Insider 与华盛顿邮报在内的主流媒体,均在11月4—5日集中报道了伯里的看空配置与对AI泡沫的比对暗喻。即便13F存在时滞,其讯号意义仍会被量化策略与舆情跟单所放大。

与此同时,资深做空者吉姆·查诺斯(Jim Chanos)今年多次在公开场合将当下的AI资本开支热与科网泡沫做对照,直接质疑“AI工厂”的成本测算与经济性,强调数据中心商业模式与财务报表的脆弱环节。这些观点虽然不是在尾盘那几分钟才出现,却在过去数周里持续“打底”了一个更谨慎的外部叙事,使得市场在技术性关口更容易向下寻找“共识价”。

空方造势已经取得初步胜利。NVDA最新短 interest(做空仓单)同样给出了一组值得重视的信号:截至纳斯达克披露的最新结算期,NVDA卖空股数约2.11亿股、约占流通股本0.9%,较上一个披露期下降约7%;做空回补所需天数(Days to Cover)约1.2天(以近阶段日均成交量计)。

这意味着:宏观层面“系统性高空仓”并不极端,但在边际收缩的同时,具名大空头的话术+仓位放大了短线的冲击力。

即使在硬件领域,GPU也不是一人说了算。

英伟达近两代系统性能的跃迁,越来越依赖HBM(高带宽存储)与先进封装的供给质量与排产节奏。

过去数月,SK海力士、美光、三星分别在业绩会与媒体采访中确认:当年HBM产能几近售罄/锁定,并加速推进下一代HBM4;与此同时,三星持续推进与NVDA的验证合作意向。

供给偏紧使得存储与封装环节的议价位置上移——这并不意味着英伟达失去“系统定价权”,但意味着它对上游成本与交付的依赖度上升,毛利率的“边际弹性”会更受上游节拍影响。

02A股大储狂欢,揭示算力演进逻辑出现变化


算力真正的瓶颈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有可能会从GPU转向“瓦特”。

在海外 AI 算力需求高涨、数据中心扩张加速的背景下,国内 A 股市场的“电力设备”“储能/大储概念”板块出现明显的资

金冲锋。以 11 月 6 日为例,国内媒体报导指出,“电网设备、光伏设备、储能等板块跳涨,电力设备板块净流入约 29.62 亿元”。A股电力设备特别是出海大储概念股,昨日在阿特斯带领下集体飙升。

更为直观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轮热度:根据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截至 11 月 3 日收盘,市值超100 亿元的“储能概念股”中,多只公司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超 10 倍。

这些数据表明:一方面,市场已把“储能/大储”视为“电力系统新载体”——不仅是配套新能源,更是“给 AI /数据中心插电”这一基础设施链条的一环;另一方面,情绪层面也出现明显“炒作”色彩。

11月6日,阿特斯董秘许晓明向算头表示:“这几天被机构要求路演,今天可能是在炒作北美缺电和数据中心。这方面其实没有明确的数据,就是市场情绪炒作。”

除了大储概念股业绩喜人,这一轮市场情绪,多少与微软总裁的表态有关。

微软总裁(President & Vice Chair)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在多次公开场合明确表示:AI 扩张的限制已从“芯片供给”转向“电力与站点能力”。

2024年末接受《财富》采访时他直言,美国需要更多可用电力与更快的联邦许可来落地AI数据中心;2025年1月,微软官方博客披露,公司2025财年用于AI数据中心的资本开支约800亿美元级别,强调“电力—站点—合作伙伴”是AI创新的“基建底座”。这类来自一线需求方的表态,叠加投资银行的量化测算,正把市场的关注点从“GPU迭代速度”转到“能否及时并网、能耗能冷却、能开箱上线”。

量化参照同样清晰:高盛研究部在2025年2月与8月两份报告中给出几乎一致的主张——到2027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需求较2023年将上升约50%,达约92GW;2025–2028年复合增速约17%,若更“火热”情形甚至可达20%。当瓦特”而非“芯片件数”成为约束,NVDA的“订—产—收—现”节拍将越来越多地受客户侧并网/电力配额的节拍制约。这不会立刻“打掉”基本面,但会提升兑现时点不确定性,在估值上体现为系数的微幅下修与波动的频繁化。

今年以来,美国层面的AI政策叙事强调“加速”,但电网规划、输配电与变压器周期属“慢变量”。S&P Global、BCG等机构在三季度以来的研究均指出:美国电力需求增速因数据中心显著抬升,但电网扩容的审批与施工周期难以跟上“AI工厂”资本开支节奏。这种“加速的政策口号”与“迟滞的物理约束”的张力,在交易层面的显性形态,就是情绪与波动的频繁化。

03“英伟达”,到底有多大泡沫?

先给结论:与其贴标签说“泡沫”,不如拆成两个维度——结构性昂贵与阶段性泡沫。

结构面看,英伟达以“硬件毛利+系统软件栈+网络互联”构成的利润结构纯度极高,这正是市场愿意长期给出“规则制定者”溢价的底层逻辑;但其耐久度要接受两类现实考验:
一是上游约束(HBM/封装排产与议价),二是下游兑现节拍(电力与机位成为真正闸门)。前者影响毛利率的边际弹性,后者影响收入/现金流的确认时点。把这两条“慢变量”纳入模型,估值自然会回到“高位但非天花板”的更稳健区间。

从阶段性来看,主流投行的“泡沫阶段论”提供了有用的参照:高盛把算力—电力的错配当作未来两到三年最核心的兑现风险之一;JLL、麦肯锡等对数据中心资本开支与装机节拍的测算也指向同一事实——需求是真实且强劲的,但兑现速度受制于基础设施。因此我们更倾向于“潜在泡沫的早期—估值的结构性昂贵—波动的常态化”这一组合判断,而非“顶部已至”。

再配几组硬数据,便于校准尺度:

短端交易层:NVDA短仓约2.11亿股、占流通约0.9%、Days to Cover约1.2天,较前期下降约7%——谈不上“挤空风险极端化”,但叙事上易被“具名空头”放大。

需求与电力:高盛预计2027年数据中心用电较2023年+50%至约92GW;2025–2028年CAGR~17%。若AI模型更“吃电”,CAGR可至20%。

资本开支视角:微软披露FY2025约800亿美元用于AI数据中心等“重资产”投入,管理层反复强调电力/许可是扩张“真正瓶颈”。

把这些量化信息放在一起,英伟达当前的“贵”更多来自兑现节拍的不确定,而非需求的“虚”。

所以,从“芯片之争”到“算力中心之争”,我们接下来应该盯什么。

市场在过去两年高度关注“有多少GPU”“新款比老款快几倍”。但接下来更关键的,是“多少瓦特、插在哪、何时上线”——即算力中心(compute/data center)这一赛道的全栈能力:电力接入、站点选址、冷却技术、网络互联、并网审批与可持续能源配比。

为什么是现在?因为需求曲线已确定抬升,而供给曲线的“物理约束”开始主导节拍。高盛研究给出明确量化:2027年前后是全球数据中心“电力侧”集中兑现的关键窗口——预计到2027年用电需求+50%,约六成新增需求需要靠新增电力能力来满足。这意味着运营商与能源/电网侧参与者,在2026–2028年的业绩弹性可能大于单纯“卖芯片”的线性外推。

综上所述,Goldman Sachs 研究预计,到2027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较2023年增长约50 %。Gartner 警示称,到2027年约40%的面向 AI 的数据中心将因为电力可用性受限,而面临运营瓶颈。

结语

我们认为:当前虽不能断言 NVIDIA 所在板块立即“破裂”,但可以确认的是——AI 泡沫的初显已现,而真正值得关注的下一个浪潮是“算力中心”这一新赛道。未来 2027 年左右,当大规模数据中心迎来运营爆发期,谁在“基础设施版图”中占优,谁就可能在后周期获得更强纵深。

对投资者而言:短期里要警惕估值回撤和挤兑现象;中期里则应把视线从“芯片打新”转向“算力场景建造”、从“算力多少”转向“算力何时上线”。在这场“电+场+算”的游戏中,芯片仍是关键,但不是唯一决定者。

简而言之:在 AI 时代, NVIDIA 依然值得关注,但我们更应该提前布局的是“算力中心”的生态布局与制度框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松鼠Ai“锁机”风波:大量用户... 界面新闻记者 | 周末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10月31日晚间,一份关于“6638”相关学习机使用问...
搭上西门子能源,三角防务20c... 11月6日,军工锻造龙头三角防务(300775.SZ)20cm涨停,报30.59元/股,股价创年内新...
人形机器人等待ChatGPT时... 离量产已更近一步。文丨海克财经 许俊浩AI浪潮持续高涨。机器人领域颇为典型。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单...
29岁年青美女,何以连任成都路... 文丨林雨秀编辑丨百进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本文约为1400字)一家市值仅仅...
阿里系杭州灏月减持美凯龙142... 阿里系拟密集减持A上市公司股份,这次的对象是家居龙头美凯龙(601828.SH)。11月5日,美凯龙...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上扬 固态电池...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上扬,万向钱潮涨停,博杰股份、五洲新春、纽威数控、沃尔德、许继电气跟涨。(中新经纬A...
脆皮自救,从ACE法则开始:一... “脆皮” 一词,早已从年轻人的自我调侃,逐渐变成了当代人的“集体健康焦虑” 。调研显示,高达96%的...
解码赛力斯:迄今规模最大的中国... 导语:赛力斯的估值逻辑,是多重势能叠加的结果:背后有资本市场的信任加持,也有产品盈利模式的成熟验证,...
市场风格切换了?押注“老登”,... 最近的市场,让人有些看不懂。一边是银行、煤炭等“老登”板块悄然抬头,另一边,像人工智能这样的成长军团...
凯美特气:财信资产及一致行动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1月5日,凯美特气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财信资产及一致行动人常勤壹号、财信精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