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性价比作为卖点的REDMI(红米)很少在产品定价上出问题,但总有不可抗力,至少对红米来说。此前,红米K90系列上演了一场定价“悔棋”:标准版12GB+256GB内存版本最初公布的售价为2599元,而12GB+ 512GB版定价却直接跳到3199元,仅256GB的存储差距便拉开高达600元价差。发布会次日上午,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集团手机部总裁卢伟冰先后发文宣布降价,同时也解答了背后的原因——内存涨价。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红米K90系列的RAM(内存芯片)与ROM(闪存芯片)供应商集中在SK海力士与三星两大头部公司。
今年9月,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调查显示,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DRAM(主流内存芯片类型)原厂,正持续将产能优先分配给高阶服务器DRAM和HBM(高带宽存储器),直接导致手机、PC等消费电子设备所需的存储芯片产能被挤压;叠加终端产品需求分化,机构当时判断今年四季度旧制程DRAM价格涨幅依旧可观,新世代产品涨势相对温和,预估整体一般型DRAM价格将季增8%—13%;但在10月的最新调查中,该预期上修至18%—23%。
集邦咨询提及,价格后续走势“很有可能再度上修”。

抢购
芯片巨头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于本周相继披露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三星营收86.1万亿韩元,同比增长8.85%;营业利润为12.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2.9%,创近三年新高,且该项数据较二季度的4.7万亿韩元大幅增长160%,营收环比增长15.5%。
SK海力士同样夸张。今年三季度,SK海力士营收24.45万亿韩元,同比增长39%;营业利润11.38万亿韩元,同比增长62%,几项数据均刷新纪录。SK海力士同时宣布,已完成与主要客户关于明年HBM供应的全部谈判,并已锁定明年所有DRAM和NAND产能的客户需求,这意味着其明年的DRAM和NAND全系列产品,在今年还未结束时便被预先抢购一空。
SK海力士方面预计,明年DRAM出货量将同比增长超20%,HBM供应紧张的情况则将持续至2027年。
谁在抢购存储芯片?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存储芯片价格上涨的核心动因在于供需错配。在供给端,全球主流厂商启动战略性产能调整,部分缩减传统DDR4与NAND产能,同时将产能向DDR5、HBM等高附加值先进制程倾斜,造成成熟制程供给紧张,让存储产品供应发生结构性调整;而在需求端,AI革命催生的算力需求爆发成为核心驱动力,直接拉动存储芯片需求激增,全球的云服务商、AI巨头、算力及数据中心都将存储芯片视作刚需。
供给收紧与需求爆发的双重挤压形成显著供需错配,最终导致目前供不应求的行情。
摩根士丹利研报预测称,存储行业有望开启一个持续数年的“超级周期”,市场规模或将在2027年迈进3000亿美元。
飘红
当前存储芯片行业的涨价潮,本质是AI驱动下国际大厂优先保障高利润产品、收缩消费级供给的供需失衡所致。该趋势既重塑了全球存储市场的整体格局,也为国内存储企业创造了承接替代订单、寻求产业突破的关键节点。
赵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轮周期为国内存储企业带来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不同于过去由‘库存—去库存’造成的自然涨落周期,当前周期是由AI对存储器(尤其是DRAM)的新增需求驱动形成的,持续时间应该会更长。这对于国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建设和扩产计划都是重大利好——利润增加能直接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总量,而研发投入的提升,又能为未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更健康的增长奠定基础”。
供给缺口已经形成,谁能抓住这波机遇,谁就能在全球存储产业的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不仅能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更能借助订单红利反哺技术研发,打破长期以来国际大厂在高端存储领域的壁垒。
一个令人欣喜的状况是,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整体进步,国内的存储企业迎来并接住了行业变革的窗口,从中找到自己的增长支点。
万德数据显示,存储器指数近一年累计收益率高达98.92%,近6个月、近3个月分别实现80.62%、59.42%的涨幅,如此强劲的表现,正是国产存储企业在行业涨价潮与替代窗口下价值爆发的直接映射。
A股市场中,佰维存储、江波龙等存储芯片板块股价集体飘红。截至10月30日收盘,佰维存储已连续8个交易日收涨,股价年内累计涨幅已达118.96%,市值突破600亿元大关;江波龙过去两个交易日内盘中均一度涨超10%,年初至今的股价涨幅达到惊人的229.07%。
崛起
10月29日,江波龙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营收167.34亿元,同比增长26.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3亿元,同比增长27.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79亿元。其中,三季度营收65.39亿元,同比增长5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8亿元,同比增长1994.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47亿元,同比增长1162.09%。
从财务质量看,江波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83.43%,达9.22亿元,说明营收增长伴随实际现金流改善,业务增长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同时,截至9月末,江波龙总资产同比增长15.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16.39%,资产规模与股东权益的同步扩张,为后续技术研发与产能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江波龙方面称,整体业绩延续了自二季度以来的改善趋势。公司业务拓展稳步推进,企业级存储业务依托自研技术,积极参与大客户技术及新产品标案,头部客户与战略客户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带动客户结构不断优化;公司海外业务在良性发展基础上延续高增长趋势,Lexar全球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巴西子公司Zilia基于自研技术、综合存储产品和海外制造的能力,持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据财报披露,江波龙自研主控芯片累计部署量已突破1亿颗,关键技术投入继续有序向长期竞争优势转化。公司自主设计并成功流片首批UFS自研主控芯片,搭载公司自研主控的UFS4.1产品整体性能表现优秀,公司已经与国际知名存储原厂闪迪基于公司UFS4.1自研主控达成战略合作,共同面向移动及IoT市场推出定制化的高品质UFS产品及解决方案。
从2025年三季报披露的核心数据来看,江波龙可被视作国产存储产业承接替代订单、打破国际壁垒的典型样本,国内存储芯片企业不仅实现营收利润的跨越式增长,更在企业级存储、自研技术、海外市场等关键领域完成突破。
国信证券研报显示,江波龙是国内少数具备“eSSD+RDIMM”产品设计、组合以及规模供应能力的企业,企业级PCIe SSD与SATA SSD已成功完成与鲲鹏、海光、龙芯等多个国产CPU平台服务器的兼容性适配。随着国内云服务厂商资本开支增加,公司企业级产品已导入头部互联网企业供应链。公司已点亮SOCAMM产品,作为新一代AI数据中心设计的低功耗内存模块产品,根据内部评估公司SOCAMM相同容量下带宽比传统RDIMM高2.5倍以上,降低延迟约20%,尺寸更小,性能有明显优势;同时,公司率先实现QLC eMMC量产出货,已成功应用于Realme、ZTE、荣耀、MOTO等品牌的多款终端产品。
从消费电子产业面对的成本压力,到存储芯片公司业绩爆发与技术突破,国内存储企业的崛起并非偶然。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在需求爆发、大厂调整窗口期,国内企业以技术驱动业务发展布局,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增长,更推动国产存储从“性价比替代”向“技术赶超”迈进。
全球存储市场的格局重构,已然箭在弦上。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天逸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上一篇:欧洲央行第三次“按兵不动”,维持存款利率2%不变,经济韧性抵御贸易逆风 欧洲央行利率不变 欧洲央行再次下调三大关键利率
                
下一篇:美国政府停摆数周,央行内部分歧严重,美联储被指缺乏关键数据“盲判”降息 美国政府面临停摆危机非农 美国政府停摆美联储会也停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