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电商行业正历经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震荡。2025年10月,电商巨头亚马逊宣布开启新一轮大规模裁员计划。此次计划削减约1.4万个企业岗位,而实际裁员规模或许高达3万人。
这次裁员覆盖了人力资源、云计算、广告等多个核心部门,堪称自2022年底以来规模最为宏大的人员优化行动。这场裁员并非孤立无援的个例,而是全球科技行业人力结构重构的一个缩影。
裁员背后的双重驱动因素
此次裁员潮背后存在着两个核心驱动因素,分别是疫情后业务周期的回归以及AI技术革命。
疫情期间,线上购物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这促使亚马逊等电商巨头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张。然而,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线下消费逐渐复苏,线上购物的热度随之降温,人力冗余的问题愈发凸显。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正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着行业生态。亚马逊计划将其美国业务的自动化程度提升至75%,新一代仓库机器人Blue Jay如今已能够处理仓库中约75%的商品。
全球科技行业的连锁反应
亚马逊的裁员行动仅仅是科技行业调整的一部分。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已有超过200家科技公司进行裁员,裁员人数约达9.8万人。微软、Meta、Salesforce等科技巨头纷纷加入到裁员的行列之中。
尤其是初级岗位受到AI的冲击最为显著。2024年大厂中初级岗位仅占新招聘岗位的7%,相较于2023年下降了25%。风投机构SignalFire的分析指出:“AI正在接管过去由实习生和初级员工承担的工作。”
跨境电商的未来路径
面对这场变革,跨境电商企业需积极应对。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创新,构建智能化运营体系;另一方面,要深化本地化运营,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亚马逊CEO安迪·贾西在内部备忘录中明确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改变公司的人力结构,致使部分岗位需求减少,同时催生出新型岗位。”这种转变并非仅发生在亚马逊,而是整个行业的普遍趋势。
跨境电商的未来将更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在这场席卷全球的AI浪潮中,企业唯有把握机遇,主动进化,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裁员固然是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但也是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经阶段,最终将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