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数据的背后,暗藏着不少问题。
文/每日财报 思铭
奇瑞汽车刚敲钟港交所,阿维塔完成工商变更,东风系的岚图汽车更是以四十天极速推进的节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而翻开岚图汽车的招股书,一组组数据确实让资本市场眼前一亮:
2025 年前7个月,公司实现净利润4.34亿元,成为近五年来首个未上市即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不仅一举扭转了2022年净亏损15.38亿元、2023年净亏损14.96亿元、2024年净亏损9.05亿元,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更是打破“新势力必亏损”的行业魔咒;
岚图的毛利率飙升至 21.3%,仅次于比亚迪(25.1%)位居行业第二,远超蔚来(13.7%)、小鹏(11.2%)等头部新势力。
其销量从2022年的1.94万辆攀升至2024年的8.01万辆,两年复合年增长率突破100%。
从数据来看,东风岚图看似已打通了“量价齐飞”的正向循环。然而,当我们用放大镜拆解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却发现亮眼数据的背后,暗藏着不少问题。
盈利真相:
6 亿补贴撑起的“盈利”?
岚图在招股书中将“上市前盈利”作为核心卖点,突出强调其是“行业首个实现盈利的未上市新势力”,旨在向市场传递其稳健经营的形象。但深入财务数据可见,这份盈利主要依赖于政策支持,而非完全来自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据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研报,2025年前7个月岚图获得的政府补贴6.42亿元,占该科目总额的 82%,远超同期4.34亿元的净利润规模。这意味着,若剔除政府补贴,岚图当期净利润将由盈转亏,亏损2.08亿元。
除了补贴外,岚图的财务结构改善也部分得益于股东增资。2025 年7月16日,东风集团股份公告显示,公司及东风资产管理与岚图汽车等股东签署增资协议。根据协议,东风资产管理将向岚图汽车出资10亿元,认购约9496.68万元注册资本。此举直接推动了岚图负债率在7月末下降至67%。
由此可见,岚图当期的盈利能力和负债结构改善,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部资金与政策支持。从长期发展角度看,企业仍然面临多项待突破的挑战,包括产品结构的优化、核心技术的自主化能力,以及在资本市场中的持续融资与合规适应能力。这些因素将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销量结构隐忧:
MPV 单一车险依赖度较高
2024年,岚图8.01万辆的年销量与超103.2%的增速,在新能源行业中确实亮眼,但销量结构呈现明显的集中化特征,主要依赖单一MPV车型支撑,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风险。
招股书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岚图旗舰MPV车型梦想家累计销量达5.72万辆,占品牌总销量的60.1%,仅9月单月销6832辆,占比高达43.2%,这一比例说明岚图对MPV品类具有极为深度的依赖。尽管品牌陆续推出岚图Free+和岚图知音等新车型,但目前尚未能有效改善“一车独大”的结构。
而同样是专注高端市场的理想汽车,通过L系列多款SUV实现“多车型支撑”,单一车型销量占比最高不超过40%。岚图梦想家占比超60%,一旦该车型出现市场竞争加剧或需求波动,可能对品牌整体销量稳定性带来影响。
而且,MPV市场在国内本身就是小众市场,其占国内乘用车市场份额长期维持在6%左右,远低于SUV的42%和轿车的52%。岚图梦想家所在的高端商务MPV市场,更是小众中的小众,增长天花板明显。
换言之,若未来MPV市场出现萎缩或者竞争加剧,岚图的销量基础将直接承压。
研发合作模式下的技术依赖风险
岚图在招股书中将“智能化技术优势”列为核心竞争力,强调通过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以提升产品在智能化方面的竞争力。然而,该合作模式也引发市场对岚图技术自主性的关注。
招股书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岚图汽车的研发开支为11.96亿元,占同期收入的7.6%,远低于新能源行业12%的平均研发投入占比,更低于比亚迪(15.3%)、小鹏(18.7%)等头部企业。
从合作内容看,岚图与华为的合作更接近于“技术整合”模式。根据双方2025年签署的《全面合作协议》,华为不仅提供乾崑智驾系统与鸿蒙座舱等核心软件,也参与车型定义、研发调试及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在此架构下,岚图在智能系统演进节奏与数据获取方面话语权相对有限。例如,智能功能迭代需依赖华为的整体产品路线,用户数据亦存储于华为云端,岚图难以直接用于自身算法优化。
岚图方面表示,其技术路径采取“合作+自研”双线推进。在自研方面,岚图推出了“岚海动力”混动系统,官方称其热效率达46.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与当前领先水平(如奇瑞鲲鹏天擎发动机的48%)仍有差距。在底盘调校方面,岚图依托东风集团的制造经验,在舒适性上获得一定认可,但在三电系统(电池、电驱、电控)方面仍依赖外部供应,如电池主要采购自东风时代(东风与宁德时代合资公司),尚未布局自主电池研发。
总体来看,岚图在传统车辆工程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但在智能化与电动化核心领域仍较多依赖外部合作。如何在借助华为技术赋能的同时,逐步构建关键技术的自主能力,是其未来能否持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上市拷问:
港股新能源“寒冬”下的逆势豪赌
岚图选择在2025年底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试图借助资本市场募资扩充产品线,但当前市场环境与2023年新能源车企IP热潮已天差地别。
2024年以来,港股新能源汽车板块进入“寒冬期”,投资者对新能源赛道的态度从狂热转向谨慎,多家车企股价较发行价跌幅超50%。
市场遇冷的核心原因,是新能源行业在价格战以及极度内卷的竞争化惊吓,盈利预期逐渐下调。
根据央媒的报道,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3%,较工业企业平均6%的利润率偏低。其中,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持续加剧,全年平均降价1.8万元(降幅9.2%),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这就投资者对新能源高增长的“表象”逐渐回归理性。
岚图此时上市时间优势不足,既要应对奇瑞的竞争分流,还需直面市场对新能源赛道的谨慎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其上市模式并非常规 IPO,而是“介绍上市”—— 不发行新股、不募集资金,仅实现存量股份公开交易,本质是东风集团“股权分派 + 吸收合并”方案的一环。
具体而言,每持有1股东风集团H股,可获派0.3552608股岚图H股及6.68港元现金,完成后东风集团将从港股退市。
金融分析师认为,岚图采用此模式上市,核心目的是先获取港股“上市身份”,为后续融资、提升估值铺路,但这种“曲线上市”暗藏多重风险。一是估值不确定,岚图H股理论价值基于今年7月31日参考估值中位数计算,约每股11.735港元,但市场波动加剧下,实际股价可能大幅偏离预期;
二是流动性风险,介绍上市不引入新投资者,股份均来自原有股东分派,若股东短期内集中抛售,可能引发股价大幅下跌;
三是现金流缺口,该模式无法为岚图注入急需的现金流,而其当前资产负债率达67.2%,后续还可能有产能扩张投入,均需资金支撑,若上市后无法快速启动再融资,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从脱离东风集团到以介绍方式冲刺港股,岚图的资本运作节奏远快于营收增长。但资本市场不会仅关注毛利率数据与短期扭亏的表象,更看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岚图尚未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总之,在新能源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关键期,仅靠国企背景、补贴输血与外部技术堆砌的竞争力,注定难以持久。
若岚图能在上市后快速调整战略,如摆脱补贴依赖、优化产品矩阵、重构研发体系,方能在激烈竞争中构建可持续的成长基础。
丨每财网&每日财报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电话:010-64607577
手机(微信):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