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战新
突破芯片“卡脖子”,深圳传来好消息。
芯片行业的年度盛会——第二届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简称“湾芯展”),于近期(10月15-17日)在深圳市福田区举办。
图片来自“深圳发布”
本届“湾芯展”吸引了20多个国家、600多家公司参展,预登记观众超过6万人,线上观众高达数百万。由于人气太旺,15号下午场馆开始限流,“只出不进”。
现场除了设置晶圆制造、先进封装等四大核心展区外,还打造了AI芯片与边缘计算生态、RISC-V生态、Chiplet与先进封装生态三大特色展区,搭建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黄金秀场”。
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把整个展馆逛完,观众就可以从“科技小白”晋级为“半个芯片专家”。
“湾芯展”期间,深圳还举办了湾区半导体大会,包括两大高端研讨会和20多场技术论坛,集结数百位行业领袖、专家学者、知名企业高管,共同探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
怪不得有人说,本届“湾芯展”堪称是一场芯片界的“春晚”。
这场备受关注的展会,到底给观众带来了哪些惊喜,有哪些新品值得关注?在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过程中,“湾芯展”又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黑马”新凯来的两大惊喜
本届“湾芯展”最受关注的企业,非深圳市新凯来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凯来”)莫属。
这家由深圳市国资委实控的科技公司,在3月28日的上海国际半导体展览会上,就已经大放异彩。其展示的6大类31款半导体设备,包括刻蚀(武夷山系列)、薄膜沉积(长白山系列)等关键工艺设备,以及量检测设备(岳麓山系列等)。
一战成名后,在本届“湾芯展”上,新凯来还带来了另外两大惊喜:
“万里眼”示波器和“启云方”EDA软件。
示波器,在芯片产业中极为关键。其充当“眼睛”“医生”角色,可将不可见的电信号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图像,重要性贯穿于芯片的设计、验证、制造、测试和系统集成的整个生命周期。
“万里眼”示波器
此前,中国芯片市场长期受西方出口管制制约,带宽60GHz以上的实时示波器被禁止进入中国,部分单位甚至无法获取20GHz以上设备。
而万里眼此次发布的超高速实时示波器,直接将国产示波器关键性能提升了500%,并具备智能寻优、服务器级算力等创新特性。除90GHz带宽外,其采样率达每秒2000亿次,可精准捕获皮秒级(10⁻¹²秒)瞬态信号;存储深度达40亿样点,为同级别产品的2倍,支持连续无间隙记录复杂信号,主要性能指标实现了全球领先。
正因如此,这款示波器在半导体、6G通信、光通信、智能驾驶等高频技术领域具备广阔的产业化应用前景,相关工作人员称其性能“目前达到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水平”。
“万里眼”的兄弟公司“启云方”,同样引起广泛关注。其发布的新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子工程EDA(原理图和PCB)设计软件,也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EDA是芯片设计的核心工具链,被誉为“芯片之母”。其贯穿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全流程,可将抽象电路转化为可量产的芯片版图,其核心作用体现在对设计效率、复杂系统与先进工艺的突破性支撑。
长期以来,EDA市场被新思科技、楷登电子和西门子EDA这3家国际厂商垄断。在中国市场,这3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过70%。
而启云方此次推出的电子工程EDA设计软件,可实现国外软件的全面替代。这两款软件在电子电路设计大规模、超复杂、并行设计、智能辅助等重要指标方面已达业界一流水准。
像“万里眼”和“启云方”这样优秀的子公司,新凯来旗下还有5家。可见新凯来的家底有多厚、实力有多强,怪不得有人说它是“中国版阿斯麦”。
新凯来的发展历程,也是“深圳速度”“深圳奇迹”的生动演绎。
很多人不知道,这家公司成立于2021年,仅用三年就拿到了百亿订单,市场估值高达650亿,核心岗位年薪中位数达48万元(数据来源:猎聘网),成为全球芯片界的一匹“黑马”。
除新凯来外,本届湾芯展上,深圳半导体企业集体亮出“成绩单”,覆盖芯片制造设备、材料、软件等关键环节,展现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态势。
方正微电子:一家拥有SiC芯片设计、工艺开发、晶圆制造到器件封装全链条能力的IDM企业。在“湾芯展”上,其不仅展示了覆盖600V至2300V电压等级的SiC芯片、器件与模组,更对外披露其8英寸碳化硅产线的最新进展,标志着国产车规级碳化硅芯片正迈向更高技术水平与更大规模量产能力。
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方正微电子荣获“2025中国汽车芯片优秀供应商”,也是功率类芯片企业中唯一一个获奖企业。在2025年湾芯展暨湾区半导体之夜的颁奖盛典上,方正微电子凭借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突出贡献及创新实力,荣获本届“卓越企业奖—市场杰出企业”。
润鹏半导体:12英寸晶圆产线产能爬坡。作为华润微旗下子公司,润鹏半导体负责运营深圳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该产线一期规划月产能4万片,2024年底已实现通线运营,产品可用于电源芯片、MCU、射频芯片、显示驱动芯片等领域。
汇川技术:跨界追芯推出“零丢包”伺服产品。国产工业控制龙头汇川技术此次“跨界”参展,发布驭沃iFA Evolution全场景智能化电气设计软件平台。该平台以“数字设计+数字制造”为双轮驱动,可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还能将机械设计的成本与时间节约50%,电气调试时间缩短60%。
“湾芯展”不仅是科技企业秀肌肉的擂台,也是市场交易、学术交流和融资合作的关键场所。
本届“湾芯展”组织大湾区重大项目集群与参展企业面对面专场精准对接,约5000名头部企业专业采购商参展;汇聚深交所、港交所、上交所等权威解读热点政策,组织AI芯片、RISC-V优质项目投资路演等,都为新产品、新技术市场化落地提供了重要抓手。
此外,在“湾芯展”举办期间,深圳还成立了一只半导体基金(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续存期为10年。
该基金是深圳“20+8”产业基金之一,将孵化出更多企业助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湾芯展”举办期间,深圳发展改革研究院发布了发布半导体产业级评估体系《中国芯城榜》,以产业集聚、产业创新、产业成长、产业特色四大维度,为337城精准“量芯”,上海、北京、深圳领衔第一梯队。
“湾芯展”,是深圳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扇窗口。
据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介绍,深圳正在通过构建“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协会、一联盟、一团队”等“六个一”工作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其中的“一展会”,就是指“湾芯展”。
得益于政策、资金、人才、平台等方面协力发展,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从产业规模来看,2024年,深圳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了2564亿元,同比增长是26.8%,2025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达1424亿元,同比增长16.9%;在产业结构上,深圳在细分领域的规模与2020年相比均达到了翻番。
比市场规模更重要的是技术突破。目前,以华为、新凯来、华润微电子、方正微电子为代表的深圳科技企业已然成为中国芯片界的先锋队、突击队,正在带领上下游企业攻克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
从2018年以来,西方国家在EDA软件、核心材料、芯片设计、芯片测试设备、芯片生产设备、芯片制造工艺等关键环节设置专业门槛,试图锁死中国科技的跃升通道。
但越是封锁打压,中国人就越憋足劲赶超。如今,这六大环节已初步实现“国产化替代”,该有的技术都有了,基本都能使用。
不过,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国芯片的综合性能和稳定性还比不上国际标杆。英伟达、高通等企业积累的生态壁垒,依然难以逾越。
这场芯片技术和生态之战,还要继续打下去。而以深圳、上海、北京为代表的全球科创核心城市,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今日,“湾芯展”启幕!》,深圳发布
2、《突破“卡脖子”,新凯来子公司携新品“炸场”!》,深圳发布
3、《从湾芯展看“中国芯”,日行跬步终至千里》,每日经济新闻
4、《央广财评|“湾芯展”人气高涨 四大亮点值得关注》,央广财经
5、《初代“中国硅谷”,是时候为自己“正名”了》,城市进化论
6、《“短板”正在被一块块补上!直击湾芯展:“中国芯”是怎么炼成的》,每经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