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成都报道近日,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成都已连续六年入围该榜单,位列全球第52名、全国第七名,持续展现对人才的强吸引力与留存力。
▲图截自《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5》
全球人才黏性最新排名公布
成都连续六年入围
《报告》明确,城市人才黏性指一个城市对人才的吸引能力与留存能力,反映了人才与城市的关联程度。其产生主要源于城市对人才的吸引与人才在城市内需求的满足,增长主要源于价值创造、环境美好和生活适宜三方面客观要素积累。
据悉,《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是自2022年起,由北京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合作研究,联合北京国际人力集团共同发布,已逐渐成为反映全球人才流动的一面镜子,为城市打造优质人才名片提供参考。
此次发布的《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5》为该报告的第6期,从经济基础、创新潜能、文化开放、生态健康、社会福利、公共生活六大维度,对全球45个国家125个城市的人才发展环境展开评估。
▲图截自《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5》
从综合排名来看,2025年,位列全球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纽约、旧金山、波士顿、巴黎、北京、伦敦、悉尼、新加坡、上海和首尔。
中国综合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香港、深圳、杭州、广州、成都、南京、长沙、澳门。其中,北京继续位列全球主要城市第五,成为唯一连续六年跻身前十的中国城市;成都则连续六年入围该榜单,位列全球第52名、全国第七名。
亚洲城市崛起势头强劲
国内六大维度表现各有侧重
《报告》分析显示,今年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的排名分布整体趋势,与2024年保持一致。
从地域分布和变化趋势来看,2025年,欧美国家城市在综合得分上依然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亚洲城市崛起势头强劲:过去一年,全球约33.6%的城市排名实现了提升,亚洲排名提升的城市达到35.6%,超过欧洲(30.3%)和北美洲(30.4%)。亚洲城市已日益成为全球人才集聚的活跃区域。
国内城市则形成清晰梯队:作为中国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排名的前两位,北京、上海在全球排名均进入前10,分列全球第5、第9,构成第一梯队;香港、深圳、杭州、广州、成都、南京、长沙紧随其后,进入全球城市排名前60,形成第二梯队;澳门、台北、武汉、苏州、天津、重庆、珠海、合肥表现亮眼,跻身全球前100,为第三梯队;西安、无锡、青岛、厦门、宁波、东莞、济南、大连位列全球前110,构成第四梯队;长春、郑州、哈尔滨、贵阳、呼和浩特等14座城市则为第五梯队。
从国内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城市的整体城市人才黏性表现良好,连续多年排名靠前,长期对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和留存能力;西部城市整体表现尚有提升空间,仅成都、重庆进入全国前四梯队;武汉、长沙、合肥则是中部地区城市黏性表现突出的城市。
在六大评估维度上,各城市表现各有侧重:北京、上海、香港在经济基础与社会福利维度突出;北京、上海、深圳凭借科技与创新优势,在创新潜能维度上表现优异,进入该维度全球城市排名前10;香港、澳门在文化开放维度领跑国内,其中香港在该维度全球城市排名第2;台北、澳门、香港、上海则在城市生态、居民健康方面表现优异。
微成都注意到,成都在经济基础、创新潜能、文化开放、生态健康、社会福利、公共生活六大维度的排名,分别为全球第69位、第37位、第105位、第89位、第54位以及第12位。
▲图截自《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5》
另外,呼和浩特、兰州、贵阳、太原等中西部城市虽排名整体靠后,但因住房负担、生活成本普遍较低在公共生活维度表现上普遍较好,这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而香港、上海、北京、厦门等城市在公共生活维度表现不佳,居高不下的住房负担与过长的通勤时间成为制约人才黏性提升的重要因素。
首次专题聚焦AI
与人才黏性关联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报告》的一大亮点是首次专题聚焦人工智能。
研究团队发现,城市人才黏性与其在AI领域的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今年全球综合排名前30的城市合计贡献了全球近40%的AI成果。依托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提升了这些城市的人才黏性表现。
其中,北京在AI领域领跑全球,在人工智能领域论文发表量、专利批准数量、高产出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均位居全球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人工智能第一城”。
▲图截自《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5》
根据论文发表数量、被引次数、论文篇均引用量筛选出的高产出、高被引科学家,2024年在全球被评估的125个城市中共计461名(FOR学科分类三个细分指标均属于人工智能学科领域),其中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为北京(54名)、香港(22名)、伦敦(21名)、上海(19名)、成都(19名)、武汉(17名)。成都与上海并列全球第四,成为西部唯一进入该榜单前五的城市。
▲图截自《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报告2025》
结合全球城市人才黏性指数2025年综合排名结果,排名前30的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产出方面表现也尤为突出,反映出城市人才黏性与人工智能科技表现之间的高度相关性。排名前列的城市在人工智能人才和科技资源集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往往具备发达的科研基础设施、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浓厚的学术氛围及高度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吸引并留住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的关键条件,也为科研创新成果的持续产出提供了坚实支撑。
《报告》还指出,全球城市AI科研合作网络呈现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印度五大主要集群。北京作为全球人工智能科学家的重要集聚地,与上海、深圳、香港和新加坡等城市合作密切,引领中国人工智能研究集群。
《报告》最后强调,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现代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全球主要城市依托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通过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吸引集聚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持续产出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未来,全球城市将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与竞争。
编辑 侯春萍
审核 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