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票,哪家选?
答案似乎绕不开“价格”二字。
但当你翻遍购票软件会发现,春秋航空的票价普遍要低于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三大航。并且,这种“低价”并非特别限定,而是贯穿全年的常态。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家“低价”航司,竟是目前国内最赚钱的!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三大航合计营收超过2300亿,却集体亏损超47亿。反观春秋航空,不仅净赚11.69亿,净利率还超过了11%。
这一情况并非偶然,往前推一年更明显。2024年,春秋航空实现营收200亿,实现净利润22.73亿,稳坐“盈利王座”,三大航则均面临不同程度的亏损。
明明春秋航空卖得便宜,怎么反而赚得多?
其实就三个字:低成本。
春秋航空从成立起就定位于“低成本航空”,单位座公里成本长期保持国内较低水平。
202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的单位座公里成本更是同比下降3.5%,达到0.303元。而同期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三大航的单位座公里成本均超过0.41元。
这种成本优势,跟春秋航空自上而下的“节省文化”分不开。
从被称为“中国廉价航空第一人”的王正华,到接班的长子王煜,两任董事长都把“省钱”刻进了经营里,最终形成了“两单、两高、两低”的模式,每一环都在为降成本服务。
一是,“单一机型+单一舱位”,把规模效应发挥到极致。
与其余航司的多种机型不同,春秋航空的飞机机型单一,其133架飞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全是空客A320系列。
对旅客来说,机型单一可能没感觉,但对航司来说,这可是“省钱密码”。不仅集中采购时能拿到更低的折扣,飞行员和乘务员也不用反复适应不同机型,调配更灵活。
并且,春秋航空的飞机里没有头等舱、公务舱,全是经济舱。这就使得可提供座位数较通常采用两舱布局运营A320机型飞机的航司高10%-15%,进一步摊薄了成本。
二是,“高客座率+高飞机日利用率”,让每一分成本都不浪费。
由于低价优势,春秋航空自然能吸引更多旅客,客座率常年保持领先。2025年上半年,其平均客座率达90.52%,高于同期的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
对航司来说,客座率越高,固定成本(比如飞机折旧)分摊到每个旅客身上就越少,相当于“坐满的人越多,越不亏”。
与此同时,春秋航空的飞机也没闲着,排班更加“紧凑”,为了多飞几趟,还会多安排早班机、晚班机,提升飞机的日利用率。
202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的飞机日利用率达到了9.7小时,高于中国民航全行业平均的9小时,也高于中国国航的8.76小时。
三是,“低销售费用+低管理费用”,省去中间商赚差价。
以销售费用为例,之前航司卖票大多要靠中航信的系统,每张票都要交“服务费”。
春秋航空早早打破了这种依赖,自己建了售票系统和离港系统,每年节省了不小的销售费用支出。
再加上公司以电子商务直销为主要销售渠道,2025年上半年除包机包座业务以外的销售渠道中,电子商务直销占比达到99.7%,使其销售代理费用比一般航空公司要低。
反映在数据上:春秋航空的销售费用率常年维持在1.5%左右,而三大航的销售费用率普遍在4%以上,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也正是这种全链条的成本控制,让公司有底气搞“低票价引流”。
当然了,春秋航空的盈利逻辑也并非简单的“低价换销量”,而是通过“基础票价引流+非航服务增收”的组合拳,实现“降本”与“增利”的双重效果。
就像创始人王正华常说的一句话:“钱一半是赚的,一半是省的。”
公司在“赚钱”上也很会找路子——三大航把餐食、行李、选座这些服务打包进票价里,春秋航空却把它们拆成“可选服务”单独收费。
说白了,其它航司的“成本项”在春秋航空上就变成了“盈利项”。
2024年春秋航空辅助业务实现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14.44%,占营业收入的5.15%。而同期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仅餐食费用就都超过了40亿元。
再进一步来讲,春秋航空的这套模式能跑通,本质上也踩中了当下的航空消费趋势。
现在大众旅游兴起,越来越多旅客选机票时更看重“能否坐得起飞机”而非“坐得有多舒服”。这种务实需求,刚好让“裸票价+可选服务”的模式有了天然优势。
不过,春秋航空也并非高枕无忧。
最近几年,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三大航也开始借鉴廉价航空的经验,启动“机队瘦身计划”、推出“按需用餐”改革等,试图缩小跟春秋航空的差距。
尽管动作频频,三大航的“低成本转型”仍面临桎梏。
首先,三大航的长途国际航线较多,因航程长、燃油消耗高、机场起降费贵等本身运营成本就较高。相比之下,春秋航空的国际航线更聚焦短途。
其次,三大航定位于“全服务”模式。即便缩减一定的服务项目,但为了维护高端的客群,还需保留专属服务配置,这部分成本也很难割舍。
所以说,春秋航空的成本优势更像是“基因里的”,三大航则是“后天改造”,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最后,总结一下。
说到底,春秋航空就像“航空界的拼多多”,不搞花里胡哨的服务,把成本压到极致,再用灵活的收费模式赚钱,打破了“低价必亏”的行业惯性,也给想省钱的旅客多了个选择。
但春秋航空的“低成本神话”也并非完全不可复制,其要想长期保证盈利领先,还是要不断地求变,更精准地满足当下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