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老矣,军备AI基建胜算几何?丨正经深度 甲骨文AI训练转型 甲骨文AI战略详情
创始人
2025-10-14 15:55:41
0



文丨顾小白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600字)

【正经社“科技前沿”观察之63】

10月10日,特朗普再发对中国的“关税”威胁,并声称将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此举令美股市场瞬间蒸发1.65万亿美元,科技股更是成为重灾区。

然而,根据此前的美媒报道,美国科技股被普遍冲击中,老牌科技公司甲骨文(英文名Oracle),却正悄然进行一场预计投入数千亿美元的历史性转型,全力冲击AI基础设施的建设。

事实上,作为曾经的数据库科技巨头,甲骨文近年来在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早已不复昔日风光。特别是云计算在全球崛起之后,正面临着阿里、华为、微软、亚马逊等中美科技巨头的赶超或竞争。

只是,AI基建的盛宴,让这个已经“败走”中国多年的美国科技巨头,得以再返聚光灯之下。

就在上个月,甲骨文的美股股价单日涨幅接近40%,当日盘中,还创下自1992年以来最大涨幅,盘中市值一度达到9500亿美元。

道琼斯市场数据显示,甲骨文因此成为美股首家市值至少达到5000亿美元,却实现单日股价涨幅超25%的公司。这使其载入史册,因为从未有如此规模的公司出现过这样的单日涨幅,甚至被美媒评论为史诗级上涨

其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拉里·埃里森的身家也因之一度飙升至3930亿美元,超越马斯克(3850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富。

尽管埃里森全球首富的地位仅维持了数小时便被马斯克重新夺回,但甲骨文这家几乎已被中国大众所遗忘的美国科技巨头,又因之而突然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

事实上,自2019年起,甲骨文已相继裁撤了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研发中心,并且大规模裁撤中国区工作人员。彼时,这家曾经垄断中国数据库市场近30年的巨头,已被众多中国本土竞争对手挤压得节节败退。

目前,其虽仍在中国运营,但业务规模已大幅缩减,主要通过分支机构、合作伙伴和授权项目等维持一定程度的活跃。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甲骨文之所以行转型之举,并能够突然重回中国大众视野,除了市场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或许与中美之间正在上演的科技博弈也不无相关,这背后地缘政治的影响或已远超商业逻辑。



1

早已失去昔日光环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刚刚推开信息化大门时,1977年成立的甲骨文顶着“全球顶尖数据库”的光环进军中国市场。彼时,政府数据系统、银行和其它金融数据系统等建设都是急需,但国内几乎没有自主技术能力。

甲骨文凭借强大的数据库技术和产品,迅速垄断了中国市场。巅峰时期,国内90%以上的企业使用其数据库,包括目前国产数据库技术领军阵营的腾讯、阿里等,早期也不得不依赖其技术,阿里一度是其亚太地区最大的客户。

甲骨文不仅仅提供技术,更建立了一种“绑定”模式。企业使用其数据库需要支付高昂的使用费,每年还得额外支付超高额的服务费,否则就会面临系统断供的风险。

在全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数字化浪潮中,数据库作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基础设施,推动了甲骨文成为这一时代的关键赢家。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互联网行业进入高速扩张期,甲骨文的商业价值趁势获得爆发式增长。

2010年前后,甲骨文已在全球构建起了几乎难以撼动的行业地位,其全球数据库市场份额超过了50%,形成了绝对的寡头格局。

至2013年,甲骨文再进一步,成功超越IBM,成为仅次于微软的全球第二大软件企业。

然而,正经社分析师梳理获悉,与国际市场不同,甲骨文此时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一方面,甲骨文在中国市场长期秉持强势乃至于傲慢的态度,早已引发国内企业不满;

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中国国家数据安全的战略需求。

同样重要的是,数据库行业也已开始了深刻变革,开源、分布式和云计算为主导的新数据库时代大幕已正式拉开。

在此背景之下,阿里率先掀起了“去IOE”(IBM、Oracle、EMC的简称)浪潮,即在数据计算和存储方面,去除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及EMC存储设备。

2013年,阿里用自主开发的OceanBase数据库成功替代了甲骨文的产品,从而打破了甲骨文不可替代的神话。与此同时,华为、腾讯等中国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数据库产品。



随后几年,数据库全面云时代正式到来,而此时的甲骨文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比如,2018年下半年,IDC的调研数据显示,排名前几位的中国公有云IaaS+PaaS市场份额被阿里、腾讯、中国电信等占据,而甲骨文的云服务却处于“其它”的分类之中。

2

AI基建浮现隐忧

然而此番,甲骨文似乎吸取了上次对于云计算的误判,在AI基建转型方面表现得相当坚决且果断。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甲骨文股价及埃里森财富的暴涨,正是源于其在云基础设施(主要为AI算力资源)方面的战略性投入以及接连获得的大额商业合同。

这也成为了一些中国媒体的热门话题。

甲骨文2026财年第一财季数据显示,其剩余履约义务(RPO)已攀升至455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59%,显示出强劲的业务增长预期,这成为股价暴涨的核心因素。

这一财务数据背后,甲骨文正与多家人工智能公司建立重要战略合作。根据相关披露,甲骨文已与OpenAI签署为期五年,预计总额高达3000亿美元的AI算力服务合同;正与Meta商谈一项涉及金额约200亿美元的AI云计算服务合作。

根据甲骨文高管透露,其今年仅一个季度内即获得了三家不同客户的四份大型合同,预计未来数月还将有更多的类似交易,剩余履约义务将突破5000亿美元。

这一系列AI基建业务的突破,也显著提升了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的资产净值,其个人财富规模随之实现显著增长。

不过,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对此的负面预警之声,也同样不绝于耳。

其中,最大的质疑来自于对其资产健康度的担忧。有国际机构举例称,其仅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西部一个数据中心的燃气发电方面,每年就将投入超过10亿美元。据预计,未来几年,甲骨文在AI基建方面的整体投入将达数千亿美元。

上述投资必然为甲骨文的现金流和负债带来巨大的压力。比如,其过去十二个月的自由现金流已经转为负值,该指标或许将持续恶化至2029年方能恢复正值。

国际机构摩根大通同样测算,要兑现OpenAI的3000亿美元合同,甲骨文需在2027年前投入约1000亿美元兴建数据中心及购置GPU,而过去十二个月其自由现金流为-22亿美元,意味着必须依赖举债或股权融资,其杠杆率可能从目前的1.8倍升至3倍以上。

同时,市场还担忧,由于OpenAI一家在甲骨文的未来营收中占比过高,若其融资节奏或商业模式不及预期,其高额资本支出可能转化为闲置产能。国际机构穆迪的分析也认为,甲骨文依靠少数几家AI公司的巨额合同承诺,并依托于此的未来运营和融资,将带来巨大的风险。

穆迪同时还给出了比摩根大通更为悲观的杠杆率预计:甲骨文的债务增长速度将快于其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的增长速度,这可能导致其杠杆率在EBITDA开始超过债务之前达到4倍的高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资本正不断涌入,并集中于AI这一领域,投资是否已经过热,也已引起了市场的关注。有业内人士就此警告,AI投资规模已过于庞大,恐将导致资源错配,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

AI领域整体的投资风险,显然将影响到正加速向该领域转型的甲骨文。

3

政治秀场并不牢靠

此外,种种迹象表明,甲骨文的再次“闪现”,尤其是在中国大众视野的“复热”,已不仅仅是自身转型的需要,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商业现象,背后更是美国地缘政治博弈的需要。

更确切地说,这是美国企图凭借其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顶层优势,在中美科技战中“秀肌肉”、展示控制力和规则制定权的另一个典型案例。

当甲骨文击败微软等众多比它更强劲的对手,成为TikTok的“可信技术伙伴”时,背后的“政治背景”就已充分显露。

美国提出的TikTok相关解决方案,本质是美方以“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为由,强制要求一家成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接受其监管条件。其强烈的象征意义是:即使是中国最成功的全球性科技公司,其在美国的运营也必须依赖于美国指定的技术基础设施和合规框架。

甲骨文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一象征的承载者,与埃里森本人的政治倾向息息相关。作为硅谷著名的对华鹰派,他本人与特朗普的关系可谓密切,是硅谷罕见的特朗普公开支持者。

甲骨文与Tiktok的合作始于特朗普首次执政期间。特朗普再次出任美国总统后,推动双方达成了一项更深度的协议,包括控股权的剥夺和算法技术的剥夺。

今年1月,特朗普宣布成立一家新公司以推动美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时,埃里森与 OpenAI 首席执行官奥特曼、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共同出现在了白宫活动现场。

事实上,当前特朗普政府实施的所谓精准遏制策略,在限制中国获取先进算力的同时,也为甲骨文等美国基础设施厂商创造了战略窗口。背后如意算盘的政治逻辑在于:以此促使中国部分企业在过渡期加大对现有美系解决方案的采购,作为应对潜在供应链中断的缓冲措施。

背后意图更进一步包括,加强中国市场对甲骨文等美国科技公司依赖度的被动提升,以便于实施更多的控制或遏制。

甲骨文在中国的“复热”,本质上是商业转型与地缘政治相互强化的结果。其AI算力基础设施的投建转型与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共同塑造了其在当前中国市场的独特关注。

然而,正经社分析师认为,这种政治因素驱动的“复热”并不稳固,并不能为其在中国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增益。一方面,中国正加速推进算力的国产替代。另一方面,甲骨文自身在中国仍采取收缩策略,其重心还在中国市场之外。



值得一提的是,埃里森有过6次婚姻,在2024年12月才开启的第6段婚姻中,娶的妻子来自于中国沈阳。很难说,这背后是否也有中国市场及政治因素的考量。【《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牛退休女工,靠卖易拉罐,纳税... 年龄不是问题,敢拼就会赢。来源:最华人作者:牧龙闲人退休大妈的生活是怎样的?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想到...
石药集团创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 火热的减肥药赛道又将迎来国产新选手。10月13日,石药集团(1093.HK)发布消息称,公司附属公司...
两大药企实控权拟变更,复牌首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硕靴子落地,亚太药业(002370.SZ)、多瑞医药(301075.SZ)实...
靠6亿多补贴来“扭亏”!岚图汽... 又一家“创二代”递表港交所。孙婉秋 摄政府补助激增近日,东风汽车集团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科技股...
三季度净利预计翻倍,盐湖股份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一季度盈利增速触底后,盐湖股份(000792.SZ)业绩开始逐季...
V观财报丨渤海轮渡:外币借款已... 【V观财报丨渤海轮渡:外币借款已全部偿还】渤海轮渡财务总监薛锋14日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
A股公司赴港上市 合规成跨市场... 中经记者 赵毅 广州报道10月13日,港交所网站信息显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
京东回应下场造车:不直接制造,... 红星资本局10月14日消息 今日,京东官方微博宣布,京东联合广汽(广汽集团;601238.SH)、宁...
私挖300平米地下室致32户房... 近日,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景秀蓝湾小区一业主私挖约300平米地下室,导致整栋楼32户房屋开裂,引发关注...
vivo严打“黑公关”:索赔近... 低调的vivo终于出手!向“黑公关”说不:“起诉某MCN机构,并索赔近千万!”消息一出,很快冲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