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市场竞争环境比较激烈,但考虑到市场规模、人口结构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的证券业务需求增长,我们判断有必要积极进入这一市场。”
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激烈竞争,首次参加IBLAC(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日本瑞穗金融集团董事长今井诚司,对进入并加码投资中国给出了明确回答。
行动与表态一致——9月30日,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获批,成为今年首家获批设立的外资独资券商,也是首家日资独资券商。近年来,中国逐步放宽外资券商持股比例限制直至消除,吸引了越来越多在华展业的外资券商。
10月11日,今井诚司对第一财经表示,中美关税战升级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而良性的市场竞争务必要基于公平原则,并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调整、共谋双方的利益。
在他看来,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巨大市场,有3万多家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和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池规模也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欧。中国的债券市场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瑞穗银行自40多年前设立驻华代表处以来,与中资等各类企业逐步建立了关系。因此,作为日本的全球性金融机构,瑞穗希望发挥中日两国丰富的资源和专业优势,为跨境投融资及并购等多方面业务提供支持。依托遍布中国、亚太、欧美等地的网络,集团致力于为两国企业搭建高效的商务对接平台,重点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医疗、绿色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在如今的全球经贸投资格局下,今井诚司认为,整个产业链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从生产效率来说,自产自销成为越来越主流的发展趋势。不少客户提出要在全球设立一张巨大的供应链网络,以根据不同时期和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供应策略。在全球化和本地化的过程中,有些产品在全球均具有竞争力,有些产品则主要流行于某些区域,因此策略上也需要差异化。
他提出,特别是在关税不明朗的情况下,有些国际竞争力强的产品即使投入了高成本,也有可自我消化的能力和空间。这类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需要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也需要对供应链进行及时调整。而基于不同区域市场对消费品的理解和要求不同,企业还需要根据各国的不同情况加大在当地的研发和产能投入。
面对客户开拓,在为客户提供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建议与服务上,瑞穗集团会对各地经济和法律法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研,从而协助企业客户重构区域供应链体系。
在将于10月12日召开的IBLAC上,今井诚司将为金融如何支持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等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和思路,从而为上海市的发展带来参考和启发。此外,在绿色金融和ESG领域,瑞穗希望通过支持绿色债券发行、相关项目融资、ESG评级等方式,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根据中证协的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证券行业150家券商中共有16家外资参控股券商,其中11家实现外资控股、5家为外资独资。外资券商总资产合计532.8亿元,净资产合计296.3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0%、6.96%。实现营业收入合计43.6亿元,净利润合计7.1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9.88%、5.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