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超过3亿。为更好服务老年群体,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出现了一个新提法——打造“银发金街”。通知明确,计划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其中便包括打造500条“银发金街”,要求各地把养老服务作为便民生活圈的必备业态;引导“小修小补”、老年用品店等业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设立书店、社区影院、微高压氧舱等业态;鼓励社区开设声乐、舞蹈、摄影等课程,培养并丰富老年人爱好。
如何解读“银发金街”这一新提法,其“金”字被赋予了哪些新内涵?在打造“银发金街”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来听听业内专家怎么说。
“金”字意义深含量重
银发,是岁月馈赠的智慧之光;金街,是城市脉动的繁华之心。“银发金街”是专为银发一族打造的新提法。这条街的“金”,究竟有何深意?
“所谓的‘金街’,通常指的是城市中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即‘黄金街道’的简称。然而‘银发金街’中的‘金’字,不应按此常规意义理解,其更多地强调要在便民生活圈内配备齐全的商业文化生活设施,以满足老年人的消费和休闲需求。这是一种特定的意义,即相对于银发老人而言的‘黄金街道’。”中国县镇发展研究院院长吕风勇对国际商报记者阐释道。
“在我看来,‘金’字包含了三层含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魏翔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首先,“金”字象征着重要性和战略性。银发市场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方面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次,“金”字代表着活力老人的商业价值,这种商业价值并非指如何从老年人那里获利,而是指满足老年人的合理需求以及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金街这样的平台,可以激活数字技术、健康食品、高科技农业以及生活制造业,这对于产业的升级具有极大的价值。最后,“金”字还象征着品质。面对日益庞大的银发人群,亟需构建起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具有显著分工经济特征或明确品质定位的商业集聚区。
南开大学商学院专业学位教学中心副主任梁峰认为,“金”字可从经济价值、服务品质、社会意义三方面进行解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银发金街”作为其重要载体,汇聚医护康养文娱等多种商业形态,能够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银发金街”贴近社区生活圈,可以让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生活体验。
“专门面向老龄群体打造的‘银发金街’象征着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它是政府和社会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梁峰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以需求为导向制定标准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组织有关行业协会研究制定“银发金街”相关标准,推动各地打造一批“银发金街”,一步步绘就社区老年生活的美好愿景。
相关标准的制定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和讨论。吕风勇表示,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要综合考虑老人的实际需求,以及城市可修补空间多寡和各类商业文化生活设施的运行成本。“城市类型不同,老人人群数量和构成不同,都可能会影响‘银发金街’的建设。因此,相关标准的制定是引导性的,在标准指导下还需要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实施。同时,要注重将养老服务设施和居民日常生活既有场所相结合,在节省空间、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老人的行动便利性。”
魏翔对适老化基础设施的普及较为关注:“尽管我国基础设施完善,但适老化设施远未普及。为满足未来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高品质的适老化基础设施标准。”
此外,魏翔表示,“银发金街”专注于为特定人群提供服务。因此,相较于其他街区,“银发金街”更应注重提供人性化和高品质的服务,因此,制定服务质量与检测标准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街区的健康环境也值得关注。考虑到老龄群体的特殊性,‘银发金街’应当更加重视健康环境的标准,并且要求比普通街区更高。”魏翔说。
“银发金街”的智慧化服务是梁峰较为关注的一点。他表示,鉴于60后这一新兴老年群体对智能化设备的广泛使用和相应的数字消费能力,应积极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以提升“银发金街”的智能化服务水平。此外,应构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老年人需求与服务供给的精确匹配,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