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民族品牌巨头的前途命运,正被家族内讧、品牌重塑与内部治理多重因素所左右。
杭州娃哈哈集团正面临自1987年创立以来最复杂的局面。家族遗产争夺战持续升级,品牌重塑计划引发广泛关注,核心高管又被立案调查——这些事件相互交织,勾勒出这家饮料巨头在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后的动荡与挑战。
站在风暴眼的,是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她一方面要应对父亲离世后复杂的家族事务,另一方面必须带领娃哈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饮料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方向。
遗产风波:18亿美元信托归属悬而未决
2025年,娃哈哈的家族纠纷逐渐公众化,引发广泛关注。三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当事人——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在香港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平等继承权及信托受益权。
这场官司揭开了宗庆后离世后家族财产分配的神秘面纱。
香港高等法院的判决书披露了关键信息:宗庆后生前曾手写指令,要求为三名非婚生子女各设立7亿美元的信托基金。 总计21亿美元的离岸资产争夺战由此拉开序幕。
2025年8月1日,香港法院作出初步判决,宣布宗馥莉不得从建浩创投的香港汇丰银行账户提款或转账。 这一禁令将持续有效至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及浙江高级人民法院的诉讼有最终裁决为止。
9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再次作出裁决,驳回了宗馥莉的上诉申请,维持了对相关资产的冻结令。 不过,法院同时批准暂缓执行披露令,允许宗馥莉继续向上诉庭提出异议。
法律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亲子关系认定,原告方已提交出生证明,并申请对宗庆后留存血样进行DNA鉴定;二是遗嘱效力,宗庆后2020年遗嘱明确境外资产由宗馥莉单独继承,但原告律师指出遗嘱见证人均为娃哈哈高管,程序存在瑕疵。
品牌重塑:“娃小宗”即将亮相
在家族纠纷持续发酵的同时,一场品牌重塑计划正在悄悄进行。
2025年9月13日,一份题为“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在业内流传。 文件显示,娃哈哈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该通知由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浙江娃哈哈食品饮料营销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联合发出,这些公司均与宗馥莉有关联。 通知中提及,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
事实上,宗馥莉早已为品牌转型做了准备。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在2025年2月至5月申请注册了几十个“娃小宗”商标。 商标国际分类涵盖啤酒饮料、食品、方便食品等领域。
部分类别的商标申请已完成初步审定。
品牌换新并非突发奇想。2025年5月,娃哈哈曾表示:“因前期娃哈哈商标的转让目前尚处于登记备案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为此公司不排除在近期推出全新的自有品牌。”
市场表现:销量承压,业绩目标艰巨
品牌纠纷与内部治理问题已对娃哈哈的市场表现产生实质性影响。
第三方监测平台数据显示,自家族纠纷事件曝光后,娃哈哈在主要电商平台的日均销量出现明显下滑,从事件前的10000-12000件区间降至5000-7500件区间。与此同时,与品牌相关的直播场次也大幅减少,从7月12日的317场骤降至7月15日的91场。
关键业务指标同样呈现疲软态势。根据行业监测数据,AD钙奶在华东等重点销售区域的销售额出现显著下滑,而娃哈哈纯净水的市场份额也从18%下降至12%。这些核心产品的市场表现反映出娃哈哈在主要销售区域面临严峻挑战。
来自渠道端的反馈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多位经销商表示,今年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或略有下滑。有经销商透露,公司今年设定了增长50%的业绩目标,但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较大。
从历史数据来看,娃哈哈的营收规模经历了起伏。
2010年,公司曾提出三年实现千亿营收的目标,但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实际营收为782.78亿元。此后公司业绩持续调整,至2024年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年营收已回落至700亿元区间。这一系列数据变化,折射出娃哈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部调整期所面临的发展压力。
内部治理:高管被查,股权纠纷待解
2025年10月初,娃哈哈再添一桩麻烦。娃哈哈集团的核心成员严学峰因涉嫌违纪,被杭州市上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立案审查。
严学峰不是普通高管。他现为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中心总监,在与娃哈哈有关联的近190家公司中担任监事。 此外,严学峰还是杭州讯尔城通商贸有限公司经理,该公司是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的唯一经销商。
严学峰被立案调查的同时,娃哈哈内部的股权纠纷也浮出水面。
2025年8月27日,宗馥莉向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交实名举报材料,矛头直指杭州娃哈哈集团职工持股会24.6%股权的归属问题。
这场纠纷源于2018年宗庆后主导的员工股权回购计划。 当时,娃哈哈以3倍价格对员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股权回购,转为“干股”,即员工不持有股份,但可继续享受分红。
然而,宗庆后离世后,部分退休和离职员工开始对回购协议提出异议。 约50余名老员工提起诉讼,质疑当年回购程序的合法性。
娃哈哈集团的股权结构目前由三方持有: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作为国资代表持有46%的股份,宗馥莉通过继承其父宗庆后持有的29.4%股份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而剩下的24.6%股份由娃哈哈职工持股会持有,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前景展望:多重挑战下的转型之路
面对复杂的内部纠纷和市场竞争,宗馥莉正在推动一系列变革。
除了推出新品牌“娃小宗”外,她还在进行一系列去“娃哈哈”行动,包括要求大量娃哈哈集团员工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系公司。 这一举措被视为应对当前困境的战略调整。
宗馥莉在8月底接受财经专访时承认,2025年娃哈哈业绩面临压力,上半年销量增速有所回落。 面对现状,她寄希望于“娃小宗”品牌,希望通过这个新品牌实现娃哈哈的迅速转型。
然而,娃哈哈在市场上的竞争态势不容乐观。
与农夫山泉等竞争对手相比,娃哈哈已经显得落后。 在饮用水领域,娃哈哈被康师傅、农夫山泉、怡宝等品牌超越,逐渐失去领先地位。 此外,娃哈哈在无糖茶等新兴品类上也未能取得显著进展。
饮料市场格局已今非昔比。头部包装饮用水企业的地位较为稳固,娃哈哈以9.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而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等品牌则占据更大份额。
宗庆后生前打造的铁板一块的娃哈哈帝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阵痛。香港法院的判决、严学峰被立案调查、“娃小宗”商标的注册,这些事件看似独立,实则都指向娃哈哈控制权与品牌命运的交织。
“娃小宗”能否继承娃哈哈30多年的品牌积淀,还是从此开辟全新的发展路径? 答案尚未揭晓。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激烈的市场 competition 中,留给娃哈哈调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