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读者看完《一看就懂!挑选基金的十大指标》后补充,卡玛比率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确实如此,此前我也有多篇文章介绍。
介绍九位能涨抗跌的基金经理,最关键的是基金经理本人持有超100万份!
近五年业绩优秀的主动基金都长啥样
夏普比率选出的十大牛基(10年期)
卡玛比率是一个非常实用且高效的“排雷”和“择优”工具。它衡量的是每承受一单位“最大回撤”,能带来多少超额回报
其计算公式为:
卡玛比率 = 年化收益率 / 最大回撤
比率越高,说明基金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越好,也就是“性价比”越高。
以下是卡玛比率的10种具体用法,从基础到高级,助你更好地筛选基金:
基础筛选篇
一、初步快速排雷
用法:将卡玛比率设为第一个筛选条件。例如,在所有同类基金中,只考虑卡玛比率大于1的基金。卡玛比率小于1,意味着你承受的回撤痛苦可能大于你获得的收益,这类基金需要谨慎考虑。
目的:快速剔除掉那些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的“差生”。
二、同类基金对比
用法:在比较同类型、同主题的基金时(例如都是“医药主题基金”或都是“沪深300增强基金”),直接对比它们的卡玛比率。比率更高的那只,通常意味着基金经理在控制回撤和获取收益方面做得更好。
目的:在相似的赛道上,找到“控盘能力”更强的选手。
三、穿越牛市的“稳定性”检验
用法:查看基金在熊市或市场大幅调整期间(例如2018年、2022年)的卡玛比率。在市场下跌时依然能保持较高卡玛比率的基金,说明其风险控制能力极强,能给投资者更好的持有体验。
目的:找到“跌时抗跌,涨时跟涨”的稳健型基金,而非只是牛市里的“纸老虎”。
进阶分析篇
四、结合夏普比率综合判断
用法:卡玛比率关注的是“最大回撤”这种极端风险,而夏普比率关注的是“波动率”这种日常风险。
一个理想的基金应该是卡玛比率和夏普比率都相对较高。如果两者出现背离(如夏普高但卡玛低),需深入分析原因——是否因为某次极端的回撤拉低了卡玛比率。
目的:从不同维度(极端风险 vs 日常波动)全面评估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五、评估基金经理的风控能力
用法: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卡玛比率是检验基金经理风控能力的“试金石”。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不应只追求高收益,更要懂得在市场不利时保护本金。持续的高卡玛比率是其投资体系和纪律性的体现。
目的:判断基金经理是否是一位值得托付的“谨慎的船长”。
六、判断基金的“持有舒适度”
用法:最大回撤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只最大回撤50%的基金,需要上涨100%才能回本,这对大多数人是巨大的煎熬。高卡玛比率意味着基金净值创新高的能力更强,持有体验更好,你更有可能“拿得住”。
目的:选择让你能安心长期持有的基金,避免因心理压力而在低点赎回。
策略应用篇
七、作为定投基金的优选指标
用法:在选择定投基金时,优先选择卡玛比率高的基金。因为高卡玛比率基金回撤小,在定投过程中,你的账户浮亏不会太大,心理压力小,更容易坚持定投计划。同时,其良好的收益能力又能保证在上涨时带来不错回报。
目的:提升定投策略的可持续性和最终收益。
八、用于基金组合的配置与平衡
用法:在构建基金组合时,可以有意识地配置一部分高卡玛比率的基金作为“压舱石”。这些基金虽然短期收益可能不是最高的,但能有效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和最大回撤,让你的投资组合更稳健。
目的:优化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比,增强抗风险能力。
九、识别“伪”高收益基金
用法:有些基金短期业绩爆发,看似年化收益很高,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回撤风险(即卡玛比率很低)。通过卡玛比率分析,可以识别出这些依靠高风险、高波动搏取收益的基金,避免被其表面的高收益所迷惑。
目的:避开“过山车”式基金,追求可持续的复利增长。
十、动态跟踪与预警
用法:不仅要在选基金时看卡玛比率,在持有过程中也要定期(如每季度或每半年)检视。如果一只基金长期的卡玛比率出现趋势性下降,说明其风险收益配比正在恶化,可能是基金经理策略失效或市场环境变化所致,这时就需要提高警惕,考虑是否调整。
目的:对持有的基金进行持续监控,及时发现问题。
十一、重要注意事项(局限性)
周期依赖性:卡玛比率对计算的时间周期非常敏感。计算近1年、3年、5年的卡玛比率结果可能差异很大。建议结合不同时间周期(如3年和5年)综合判断。
“未来最大回撤”不可预测:历史的最大回撤不代表未来。过去回撤小,不保证未来不回撤。
不适用于所有基金类型:对于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基金,波动和回撤本身很小,卡玛比率的意义不大。它更适用于权益类基金或混合型基金。
需结合其他指标:绝不能仅凭卡玛比率一个指标就做出投资决策。必须结合夏普比率、索提诺比率、基金经理、投资策略、基金规模、费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一下,卡玛比率就像是一把“风险收益的尺子”,它能帮你量出基金的“含金量”。善用卡玛比率,能让你在纷繁复杂的基金市场中,更快地找到那些真正能为你带来舒适、稳健长期回报的优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