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文/图)当六必居的“黑蒜冰淇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好奇,当王致和的“减盐腐乳”被摆上商超货架,当白玉豆腐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颠覆传统想象,当京华茶叶的茶空间飘出年轻人的笑声……这些沉淀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老字号,正以活跃姿态重回大众视野。
它们正在通过一场全方位的自我革新,奋力游向时代潮头的浪尖。近日,中国商报记者实地探访了首农食品集团旗下六必居、王致和、白玉豆腐、京华茶叶,感受这些老字号品牌如何打破时空界限,在守正创新中实现“逆生长”。
六必居的工作人员正在制作“甜酱包瓜”。
内核焕新:从“吃老本”到“造新血”
老字号最大的财富是历史,最大的挑战也源于历史。如今,它们正从产品内核出发,进行一场自我革新。
始自明正统元年(1436年)的六必居,至今已走过近600年历程。在六必居的体验区,记者看到,年轻人举着手机,对一款墨黑色的冰淇淋充满好奇。这不是黑暗料理,而是基于其核心“发酵”技艺开发的“黑蒜冰淇淋”。六必居的工作人员表示:“将传统的黑蒜,用极具反差感的现代甜品形式呈现,这背后是从‘佐餐调料’到‘味觉体验’的战略思路转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银喜现场为记者演示“甜酱包瓜”的制作绝艺。刀尖轻旋剖开琥珀色瓜胚,杏仁、花生、核桃仁等八味果仁如珍宝般被填入其中。
杨银喜表示:“这种创新并非简单的‘拍脑袋式’猎奇,而是基于自身核心技艺的延伸与重塑。我们想用这种有反差感的形式,让年轻人重新认识我们百年的技艺。”
小朋友们正在品尝王致和产品。
始创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王致和,距今已有350余年历史。今天的王致和在产品健康化升级上下足了功夫。“我们新推出的‘全豆减盐腐乳’系列,产品盐含量较传统红腐乳降低40%以上。同时,产品中还保留了更多膳食纤维。”王致和副总经理杨凯向记者透露,“这既顺应了现代人的低盐健康需求,也是对传统制作工艺的一次重要革新。”
场景破壁:从“货架商品”到“生活方式”
酒香也怕巷子深。老字号们深知,再好的产品,也要融入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场景。
成立于1950年的京华茶业,拥有新中国第一批茶叶类注册商标“京华”品牌。在京华茶叶的旗舰店,记者看到的不再是传统的茶叶柜台,而是一个融合了零售、体验与社交的现代生活空间。
京华茶业打造的“茶空间”。
京华茶业营销总监郭炳桂向记者介绍:“我们希望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场景,让喝茶变得和喝咖啡一样,轻松、时尚。我们举办茶艺表演,就是希望降低年轻人接触茶文化的门槛。”
正在观看茶艺表演的观众告诉记者:“在这里学泡茶、品茶,感觉非常解压,也让我对‘京华’这个老牌子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我爸茶杯里的那种‘老派’味道了。”
始创于1956年的“白玉”,虽然相比其他老字号年轻许多,但也已成为北京豆制产品的代名词。如今,白玉豆腐的场景再造更为“硬核”。在其现代化生产基地,智能化全自动豆腐生产线、新工艺全豆制浆生产线高速运转,实现“豆腐生产不用包布”“豆制品生产不出豆渣”的技术革新。
白玉食品自动化生产线。
“我们做的不仅是豆腐,更是一种守正创新。”白玉食品公司党总支书记王嘉伟表示,“白玉建设了豆腐观摩基地,消费者可参观现代化生产线,了解豆腐制作全过程。我们展现工业之美,就是要将消费者对豆腐的认知,从‘菜市场’的原始场景,成功迁移至‘现代家庭安全餐桌’的信任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老字号也开始“上网”。六必居党委副书记尤轶表示,六必居逐步形成了以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为主的销售网络,实现了主流线上渠道全覆盖,电商销售额自2020年以来整体翻了3倍。京华茶业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直播业务累计开展3000余场,发布5000余条短视频,触达超过7000余万人,品牌曝光次数达到6亿次。
沟通蝶变:从“单向讲述”到“价值共鸣”
过去,老字号与消费者的关系,往往是单向的、带有距离感的品牌讲述。如今,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与消费者建立起更深层次的价值共鸣。
王致和在这方面颇有心得。“我们将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推出了党参料酒、当归料酒等一系列药食同源产品。”王致和副总经理杨凯向记者介绍,“这不仅是产品的创新,更是将‘药食同源’的中华养生智慧,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当代消费者的日常饮食中。”
白玉也推出“豆浆饮品+”系列,将豆浆与大健康理念相结合,推出三豆饮、五红豆浆等。白玉食品公司党总支书记王嘉伟直言,这些产品非常受年轻人欢迎。
从腐乳味薯片到低盐酱菜,从即食豆花到冷泡茶,从二八酱跨界产品到茉莉花茶新式茶饮,老字号们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传统味道,让老产品焕发新活力。它们将传统技艺以现代人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让消费者在体验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认同品牌的文化内涵。
“老字号的守正创新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首农食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文化传承、产品创新和渠道变革,推动老字号从‘老经典’向‘新经典’转型,让百年品牌成为代表北京形象、中国品质的世界级品牌。”
记者手记
从六必居的味觉破圈,到王致和的口味创新;从白玉豆腐的科技内核,到京华茶饮的场景再造,老字号的“焕新”之路虽各有千秋,但其核心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主动走近年轻人,与新时代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同频共振。
老字号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化身成为与用户“玩在一起”的朋友。这种平等、开放的沟通姿态,是建立品牌好感度、实现年轻化的关键一环。
它们用行动证明,老字号并非只能活在过去的荣光里。只要勇于跳出舒适区,精准把握时代的脉搏,那些历经时间洗礼的品牌同样能讲出最动人的新故事。这场自我革新,仍在继续。
上一篇:国泰海通郁伟君:“并购六条”显著优化市场环境,未来产业并购仍是市场主流 国泰集团并购 国泰海通并购高管
下一篇:零破发!前三季78只A股新股上市,首日收盘单签最高浮盈超6万 新股第一天破发的股票一览 2023新股首日破发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