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帝国的隐忧:当立讯精密走向全球化深水区 千亿帝国的兴衰覆灭 千亿帝国的现状
创始人
2025-10-01 09:32:32
0


《投资者网》引线 | 吴微

立讯精密(002475.SZ)在全球化道路上越走越远。2025年7月,立讯精密正式完成对德国百年线束企业Leoni的收购交割,标志着这家中国电子制造服务商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全球化布局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几乎同时,市场还传出立讯精密正与OpenAI合作开发消费级AI硬件设备的消息,引发公司股价在短期内快速上扬。

其实,在此之前,立讯精密就以2025年上半年交出的亮眼答卷而引发市场的关注。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实现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扭转了此前公司增长放缓的趋势。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立讯精密从单一依赖消费电子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三驾马车并驱战略转型的初步结果。当众多"果链"企业仍在消费电子红海中挣扎时,立讯精密凭借前瞻性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布局,正重新步入高增长轨道。不过,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公司过度以来单一客户的情况,仍未明显改善,其多元化与全球化布局的成果,也有待市场的检验。

从富士康女工到千亿帝国:立讯精密的崛起之路

立讯精密的故事始于一位普通农村女孩的奋斗。1967年出生于广东汕头澄海的王来春,初中毕业后便进入深圳富士康,从流水线女工做起,凭借勤奋和专注,十年间晋升至当时大陆员工所能达到的最高职位——课长。这段经历为她日后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制造管理基础,也让她深刻理解了精密制造的精髓。

2004年,王来春与兄长王来胜共同创立立讯精密,以连接器和线缆业务起家。2010年,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开启了资本驱动的快速扩张之路。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11年,立讯精密通过收购昆山联滔电子,成功切入苹果供应链体系,从此与全球消费电子巨头深度绑定。

随后的十余年,立讯精密沿着"部件-模组-整机"的垂直整合路径快速成长,从连接器供应商逐步发展为AirPods、AppleWatch的核心组装厂商,近年更通过收购纬创资产进入iPhone整机代工领域。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925.0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87.9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

目前,立讯精密已形成"一超多强"的多元化业务格局。其中消费电子业务仍是公司绝对的支柱业务,2025年上半年贡献营收977.99亿元,占比78.55%;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业务营收110.98亿元,占比8.91%;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业务营收86.58亿元,占比6.95%;其余则为电脑互联和其他业务。

多元化布局开花结果:2025年收入高增长的驱动力

立讯精密2025年上半年收入重新进入高增长通道,并非偶然,而是公司多年战略转型的必然结果。深入分析其业务结构变化,可清晰看到其收入重新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的发力。

其核心的消费电子业务稳健增长,成为立讯精密增长的基本盘。尽管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整体疲软,但立讯精密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子业务仍实现14.32%的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其在核心客户供应链中地位的巩固与份额提升,以及AI技术推动下消费电子终端创新加速所推动的需求增加。

特别是市场传出立讯精密参与OpenAI与苹果合作开发的AI硬件项目的消息。该传闻虽尚未获官方确认,但已显著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也让立讯精密的股价,在短期内出现了20%以上的增长。不过,在厂商已将AI技术深度融合进智能手机后,AI硬件是否有足够的需求,仍是个未知数。

立讯精密通讯互联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则成为公司2025年上半年最大的亮点。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达110.98亿元,同比增长48.65%,远超公司整体的增速。这一成绩源于全球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公司通过在高速连接器、光模块、热管理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成功抓住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升级浪潮所带来的市场机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 AI /云基础设施的扩张为行业带来机遇,但建设周期、资本门槛、功耗/能耗与地域政策限制等因素可能使需求曲线并非一直陡峭向上。公司在互联子件的技术积累能否成功转化为大规模商业化出货,以及能否在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高增长,或将是未来一个值得观察的关键点。

汽车业务跨越式发展为立讯精密切入汽车市场的战略路线提供了初步支撑。立讯精密汽车互联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6.58亿元,同比增长82.07%,成为立讯精密增长最快的板块。

为了更加深入的切入汽车供应链,2025年7月立讯精密还完成了对Leoni收购的交割。通过此次收购,立讯精密快速获得了全球领先的汽车线束技术和客户资源,成功切入了欧美主流车企供应链。

值得注意的是,立讯精密还拟通过资本运作强化公司的增长动能。公司正在推进港股的二次上市,并拟募资20-30亿美元,这些资金将用于公司的全球化扩张与研发/产能建设。立讯精密若能成功港股上市,将能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本弹性,为海外并购与产能扩张提供资金保障。不过,港股上市所带来的管理、合规成本,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立讯精密的运营成本,从而挤压公司的利润空间。

全球化棋局与风险平衡:立讯精密的国际化挑战与机遇

除了多元化外,长期的全球化布局,让企业能规避关税风险而获得大量海外订单,也是立讯精密2025年收入重新高增长的关键落子。经过多年的发展,立讯精密的全球化布局已从早期的"成本导向"升级为"市场+技术+供应链"三位一体的综合模式。

截至2025年,立讯精密已在29个国家设立了105个生产基地,形成了覆盖全球的制造网络。其中,越南成为立讯精密东南亚核心制造中心,公司计划将约三分之一产能部署于此;墨西哥基地则重点服务北美市场,已实现对北美市场大规模的本地化供应,有效规避了关贸易争端。

这种全球化布局使立讯精密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境外收入1057.26亿元,占当期公司总营收的比值为84.82%。然而,全球化布局,也给立讯精密带来了多重挑战

首先,客户集中度高仍是立讯精密的最大隐忧。年报显示,2024年立讯精密对第一大客户(主要为苹果)的销售占比仍超过70%,虽较此前年份相比有所下降,但依赖度依然较高。这种结构性风险使公司业绩极易受苹果产品周期波动影响。一旦iPhone等核心产品出货不及预期,或将直接冲击立讯精密的营收与利润。

过度依赖苹果的立讯精密,其地缘政治风险日益凸显。作为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制造企业,立讯精密直面全球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博弈。虽然公司通过在越南、墨西哥等地布局产能以对冲风险,但关税政策变化、技术出口管制、原材料供应稳定等仍可能对其生产和销售造成干扰。同时,人民币与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也增加了立讯精密的财务不确定性风险。

此外,立讯精密跨国并购整合的难度也不容小觑。对Leoni的收购虽带来战略机遇,但也面临文化差异、管理融合、客户关系维护等挑战。德国企业严谨的管理文化与中国企业的灵活高效存在差异,如何实现协同效应而非"1+1<2"的整合困境,考验着立讯精密的管理智慧。而面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Leoni的盈利能力,也有待市场考验。

当然,面对挑战,立讯精密正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加速推进多元化战略,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将汽车和通信业务培育成与消费电子并驾齐驱的支柱;另一方面,立讯精密还在强化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拟通过数字化转型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韧性;此外,公司也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等策略,来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值与议价能力。

回望立讯精密的发展历程,从富士康女工到千亿制造帝国,王来春兄妹的创业故事令人惊叹。而今,面对AI与智能汽车的浪潮,立讯精密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公司能否成功从"果链"代工企业转型为横跨多领域的科技制造平台,不仅关乎公司自身发展,也能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参考。(思维财经出品)■

立讯精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球基金经理重返,外资重估中国... 来源:环球网【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日,全球金融市场目光聚焦中国,外资正以积极姿态重估中国资产,引发...
举报违规最高奖励100万,证监...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最高奖励可达100万元!证监会为资本市场“吹哨人”送出了一份包含更高奖...
日本政坛“五强争霸”花落谁家?... 文/赵斌9月30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网络政策讨论会在线上举行,5名候选人围绕经济、社会及外交等议题...
尾号“9999999”手机号拍... 红星资本局10月1日消息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拍卖市场再迎来两起高价手机尾号拍卖。其中,一个拥有8个9...
卡拉格:维尔茨的首发位置岌岌可... 在刚刚过去的欧冠联赛中,利物浦客场0-1不敌加拉塔萨雷,这场失利不仅让他们遭遇联赛与欧冠的双连败,更...
地下室起步,两个北航学霸用20...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撰文丨学研聊起新能源车,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四轮汽车。可当车...
浙江前三季度土地榜:杭州单极断...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青青 2025年1-9月,浙江省全省共成交929宗土地,其中涉宅地239宗(剔...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于中国国庆节之... 中新网10月1日电 根据美国国务院网站当地时间9月30日消息,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发表简短声明:我谨代表...
网友称因跛脚入职当天被辞退,C... 9月30日下午,得力集团就员工“因跛脚入职当天被辞退”一事发文致歉,称将依规依纪问责涉事人员。 图...
爆款频出 聚势而上 岚图汽车9... 10月1日,岚图汽车公布最新数据:9月交付15224辆,同比劲增52%,再创历史新高。1-9月累计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