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英伟达88天闯关IPO! 中国版英伟达冲击ipo 英伟达ipo超频
创始人
2025-09-29 08:14:47
0

有个AI教父(忘了是谁)了,AI的尽头是电力。

不过,他的意思不是说AI靠烧电,而是AI作为一种能力,像电一样,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就像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云资源。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AI的头部企业,会合理的推导出一个结论,云计算企业理应会成为AI“电力”的大基建的组成部分。

AI的技术是有极限的,马斯克烧了那么多卡,Grok也没比OpenAI强多少。同样,DeepSeek没烧那么多卡,也不比OpenAI差多少。

在路线既定的情况下,AI的大趋势已经显现。

OpenAI压力越来越大,谷歌依靠Gemini开始回归应有的位置,微软、亚马逊等传统云计算巨头都开始发力,一边自己炼卡,一边多方面投资制衡。

比如微软在和OpenAI深度合作的同时,又和OpenAI的死对头Anthropic合作。

这也是为什么在AI领域,星空君一直推崇阿里。

不是说梁文锋不行,他是剑走偏锋的令狐冲,一己之力相当于千军万马。

但是在江湖上打打杀杀,还是要有帮派的。

阿里就是那个最有希望成为武林盟主的角色。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尽管通义千问被ChatGPT、Gemini甚至国内的DeepSeek和Kimi压制,但实际上qwen实力非常强劲,同时阿里的AI绘画大模型、视频大模型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全球顶级模型。

要命的是,阿里玩的是开源。

后面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来买我的云资源,AI打包按套餐送。

AI技术是有极限的,用不了几年,大家烧再多的卡也都无限接近极限

基于此,星空君不太认可OpenAI这类纯AI公司的星际大饼,又是投资这个1000亿,又是投资那个1万亿。

但是,搞硬件造算力卡的公司,在这场军备竞赛过程中迎来了春天。

比如摩尔线程。

摩尔线程是一家非常神奇的企业。

神奇在哪?

创始人是英伟达的前全球副总裁张建中,2020年刚创建摩尔线程的时候,他也穿着黄仁勋同款皮衣。


不好意思,又放错图了。

应该是这张:


创业伊始,摩尔线程主攻消费级游戏卡。2022年,发布了首款国产显卡MTT S60。

这是一个没有前途的领域,因为游戏佬钱少事多,竞争对手(英伟达)过于强大。


幸运的是,2023年掀起了大模型风暴,摩尔线程迅速转型跟进,搞出了国产千卡集群,又在2024年,和中国移动搞出来万卡集群。

尽管游戏卡方面,摩尔线程还在继续攻关,不断的优化驱动适配更多的游戏,但很显然公司的主要研发方向,已经是AI算力了。


2025年6月,摩尔线程向上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冲刺科创板。

一、国产英伟达的崛起之路

2023年,摩尔线程进入了美国的制裁名单。

张建中在内部邮件中称,这是摩尔线程创立以来最黑暗的时刻。

对于销量还微乎其微的摩尔线程来说,制裁最残酷的地方在于代工厂。

制裁之前,摩尔线程是通过台积电代工;制裁之后,中芯国际是唯一选择(招股书并没有直接提到中芯国际,而是用字母代替)。

一方面,中芯国际的7nm成本比较高,且产能有限,优先供应华为;另一方面,作为面向消费级用户的产品,制程落后意味着失去更多的市场。

制裁之后摩尔线程没有再继续出游戏显卡,彻底转向数据中心算力卡方向。其官网上的S70和S80,大概率是一直没卖完的库存。16G显存的S80,已经降价到1499元。

这让AI爱好者非常动心,同等显存的英伟达显卡差不多贵一倍。如果生态能够丰富,可以稳定的跑大模型,会很有竞争力。

和张建中一起创业的,多名来自英伟达的高管或专家。


摩尔线程的技术副总张钰勃曾经是英伟达任GPU架构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计算机专业。

这些专业选手对英伟达了如指掌,甚至连英伟达的发展方向都如数家珍。

从技术路线上来看,星空君认为华为在走全栈自研完全不同于英伟达的路线;摩尔线程走自研但是模仿致敬英伟达的路线。

这两条路线无所谓优劣,但必须都要有。


在通往人工智能皇冠的道路上,我们采用的是饱和式研发。

招股书显示,2022至2024年,摩尔线程营收从0.46亿元爆发式增长至4.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8.44%,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

公司投入血本进行研发,研发投入占比持续超300%,2024年研发费用达13.59亿元,占营收比重309.88%。

二、2025年半年报:爆炸式增长

在招股书上,公司更新了最新的2025年半年报。

2025年上半年,摩尔线程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155.53%,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2024年全年4.38亿元的营收,更超过了2022-2024三年总和(约6.08亿元)。

从历史数据看,公司营收呈现"火箭式"增长轨迹:


数据来源:iFind

2022年:0.46亿元

2023年:1.24亿元(同比增长169%)

2024年:4.38亿元(同比增长253%

2025年上半年:7.02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

爆发式增长主要来自AI智算业务的崛起。

2025年上半年,AI智算业务收入达6.65亿元,占总营收的94.85%,同比增长229%。公司销售了1套平湖集群产品和4套曲院集群产品,平均每套售价超过1亿元。

同时,专业图形加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51%,桌面级图形加速业务同比增长36.85%,智能SoC业务则首次实现收入254.20万元。

然而,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71亿元,累计未弥补亏损达14.78亿元。亏损规模较2022-2024年(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呈收窄趋势。公司预计最早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但该盈利包含政府补助带来的收益(约3.07亿元),扣除该收益后,公司2027年仅处于微利状态。

三、经营风险

客户集中度过高,前五大客户占比超98%,单一客户R贡献56.63%收入,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导致公司的业绩稳定性存疑。

公司的MUSA架构在Windows生态下的兼容性限制,可能影响消费级市场渗透。比如星空君正在玩ComfyUI,MUSA至今无法在Windows下跑起来,虽然显卡便宜,也没办法下手。

在代工方面,公司依赖中芯国际先进制程,面临产能和良率的挑战。

盈利能力方面,2027年盈利预测依赖政府补助和订单落地,可持续性存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高伟达目标价涨幅超120%;冰... 南财投研通数据显示,9月22日至9月28日,券商给予上市公司目标价共116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目标...
1.86亿,压垮王健林的最后一... 昔日首富王健林,又一次以一种令人唏嘘的方式,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因1.86亿元...
泰它西普治疗干燥综合征中国Ⅲ期... 文字 |危颖春媛9月29日,荣昌生物(688331.SH/09995.HK)宣布,由公司自主研发的全...
国庆中秋休市安排出炉!A股连休... 因中秋与国庆假期,沪深A股市场将从10月1日(星期三)至10月8日(星期三)休市,并于10月9日(星...
王健林“限高”措施已取消 王健... 9月29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限高的信息。据此前澎湃新闻了解的情况,此次...
王健林限高措施已取消 王健林限... 资料图。本文来源:财联社记者 李洁王健林限高措施已取消记者9月29日查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经没有...
知足常乐,看开人生:智慧与修养...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时常会被纷繁复杂的情感和境遇所困扰。知足,是一种智慧;而看开,则是一种修养。生活...
从负债几百万,到霸榜粮油,抖音... 稍有留心的人不难发现,今天的中国农产品,正在成为全球技术颠覆者:鱼子酱,鹅肝,蓝莓,乃至于更多洋货,...
抢占窗口期!生物医药企业扎堆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医药行业下半年继续迎来港股IPO的密集动作。9月26日,南京英派药业、广...
种牙不再拖延!缺牙带来的老化危... 在生活的某个瞬间,你是否曾因为缺牙而感到困扰?也许你曾想过:缺一两颗牙没关系,反正老了也会掉牙。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