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小目标都还不上?71岁王健林和万达走入绝境 王健林的小目标一个亿 一个亿小目标王健林意气风发
创始人
2025-09-28 16:33:56
0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华见

“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

2016年,王健林说这句话时,没人觉得是玩笑。那时他三次登顶胡润百富榜,万达是横跨商业、文旅、影视的帝国,全国500多座万达广场,走到哪都是城市地标。

可现在,这个“小目标”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日,天眼查显示,大连万达和王健林本人被限制高消费,背后是1.86亿元的强制执行。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5年8月,万达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76亿元,旗下多家公司股权被冻结,连核心的万达广场都在批量“易主”。

71岁的王健林,最近几次露面都让人认不出,身形瘦到脱相,已不复当年走路带风的模样。



这个曾经的“中国首富”,如今正带着万达“断臂求生”,背后是一段关于扩张、失误与时代变迁的故事。

PART.01
“心头肉”都割掉了

这次限高绝非偶然,而是万达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

截至2025年8月,万达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76亿,光2025年新增的9条被执行人信息里,就藏着北京金融法院出手的24亿、4亿大额纠纷——能让金融法院介入,可见融资窟窿早已不是小数。

更致命的是“资产冻结”,北京万达文化80亿股权、大连万达商管近20亿股权、旗下金融公司94亿股权接连被冻,三年冻结期里,万达手里能抵押融资的“硬通货”,像被冻住的水流,一点点僵死。

再看财务数据,更是触目惊心,2024年中,万达商管有息负债超1375亿,其中302亿要在一年内还清;可到了当年9月,公司货币资金只剩151亿——手里的现金,连短期债务的一半都盖不住。曾经喊着“一个亿不算事”的企业,如今连1.86亿执行款都拿不出,这种落差,比任何报表都更扎心。

被逼到绝境,万达只剩一条路:卖资产,而且是往“痛处”卖。

2025年5月,太盟资本牵头,联合腾讯、高和资本等,花500亿买下了万达商管48家万达广场——不是三四线的边角料,是北京、广州、成都这些大城市的核心项目,是万达最能造血的“现金奶牛”。

要知道,从2023年到2025年,万达已经卖掉了超80座万达广场,占巅峰时期总量的近五分之一,相当于把“半条命”都交了出去。



不止广场,连压箱底的“家底”也得拿出来变现。

2025年4月,万达把旗下酒店管理公司100%股权卖给同程旅行,24.97亿的价格,卖掉了万达瑞华、万达文华这些高端品牌,也卖掉了204家在营酒店、4万间客房。

以上这些,曾是万达引以为傲的“轻资产招牌”,如今成了换钱的筹码。

更早之前,2017年那场“世纪交易”更让人唏嘘。当时万达把13个文旅项目卖给融创,77家酒店卖给富力,总共收了637亿元。

那时王健林说这是“三赢”,现在回头看,更像是无奈的“止损”——后来富力的酒店连续四年亏损,融创的文旅项目也遇冷,但万达至少当时活了下来。

PART.02
曾经的“商业神话”

没人能永远站在巅峰,但万达的高光时刻,曾亮到让整个行业仰望。

1988年,34岁的王健林从体制内辞职,接下大连一家濒临破产的住宅公司——跑遍亲戚朋友借钱,才挣到第一桶金。

2000年万达押注商业地产,首创“订单地产”模式:盖广场前先跟沃尔玛、肯德基签好租约,建成即开业,零空置率。

这个模式直接让万达“起飞”:从长春第一座万达广场,到2017年巅峰时的513座,三四线城市人第一次逛大型综合体是在万达,一线城市年轻人约会、看电影也选万达——那时的万达,不只是房企,是“城市生活的造梦者”。



王健林的个人影响力,在2013-2017年达到顶峰,个人财富超2000亿,三次当首富。

万达业务也从商业地产扩到文旅、影视、体育——甚至收购美国AMC院线成全球最大影院运营商,豪言要做“东方好莱坞”;买西班牙马竞俱乐部,在海外扫写字楼、游艇公司,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标杆。

现在回头看,万达的成功有两个关键:一是踩准了城市化的风口,商业地产跟着城市扩张跑;二是王健林的“狠劲”——别人不敢做商业地产时他敢,别人骂他“怂”时他果断卖资产保核心。

这些成绩,不该被如今的困境全盘抹杀。

PART.03
旧时代的逻辑“死了”

万达走到今天,从不是“运气不好”,而是它赖以为生的旧商业逻辑,彻底跟不上时代了。

早年房地产景气时,万达靠“借新还旧”滚雪球,拿地、建广场、再抵押融资,资产规模膨胀的同时,负债率一度超80%,海外投资砸了几百亿。

这种模式在上行期顺风顺水,可2017年房地产调控收紧、银行抽贷,隐患瞬间炸了。

比如3.2亿英镑买的英国游艇品牌Sunseeker,没做成产业链反而连年亏损,最后半价甩卖;35亿美元收的传奇影业,想做全球电影帝国,结果好莱坞水土不服、票房失利,只能放弃控制权。



压垮万达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对赌协议。2018年为回A股,万达引入腾讯、苏宁等340亿投资,签下“2023年底前未上市就回购+8%年化收益”的对赌,结果A股没上成,港股四次递表失败,超300亿的回购款,成了悬在头顶的“催命符”。

更糟的是,如今的行业已经变天了:各地商业综合体扎堆,竞争卷到白热化;电商、直播带货分走客流,年轻人逛商场的次数越来越少,万达依赖的租金收入增速放缓。

这不是万达一家的问题,2025年5月,香港老牌房企新世界发展也爆雷,旗下永续证券违约,34亿利息付不出,可见房地产的寒冬,早就冻透了整个行业。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达真实情况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

关于本次“限高”,万达内部人士表示:“此次是由于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事实上之前双方一直在通过多种方式协商解决,我们也正在了解具体情况,本次或因在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

如今,万达广场虽然出售了100余座,但是根据交易条款,万达商管仍负责这些广场的运营管理,也就是说万达还运营着几百座万达广场,管理面积超7000万平米,靠管理费和租金分成还可以造血,甚至在2025年“五一”销售额还超60亿。

但挑战也摆着——76亿被执行款之外,苏宁要50.4亿回购款,融创要95亿,核心广场越卖越少,长期盈利根基只会越来越弱。



而71岁的王健林,早就没了当年的排场。有人在新疆独山子大峡谷看到他,穿普通运动衫,脸晒得通红,累了就蹲在角落小憩;也有人在大理偶遇他,身形瘦到脱相,走路没了当年的风势。从前他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现在这句话换成了“活下去”。可就算是这样,也没人不觉得他是个商业上的传奇人物。

而他背后万达的故事,从来不是一个企业的兴衰史,而是一面照见时代的镜子。

它映出了中国房地产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转型阵痛,映出了高杠杆模式在行业寒冬里的脆弱,更映出了一代企业家在时代浪潮中的沉浮。

那些曾被视为“成功密码”的果断与扩张,在新的商业逻辑里成了“风险隐患”;那些曾点亮城市夜空的万达广场,如今成了“断臂求生”的筹码。

可即便如此,我们仍该记得:王健林曾踩准时代的节拍,让万达广场走进无数人的生活;万达曾代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勇气,即便跌倒,也为后来者留下了关于“敬畏风险”的教训。

或许,商业世界里没有永远的帝国,只有顺应时代的生存。对王健林和万达而言,如今的“活下去”,不只是为了企业的存续,更是为了给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画上一个虽不完美、却足够清醒的句号。

而我们,在见证这场浮沉时,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商业帝国的背影,更是一个时代的变迁——从“追求规模”到“敬畏风险”,从“胆子大”到“稳健行”,这或许才是万达留给商业世界最珍贵的启示。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蹭苏超流量?扬州瘦西湖水上游船... 9月26日,江苏瘦西湖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瘦西湖”,871343)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冲刺香...
委内瑞拉举行全国民防应急演练 ... 当地时间9月27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表示,政府当日在全国范围组织民防应急演练,动员民防体系、消防与...
获泡泡玛特、红杉等投资!卡牌公... 红星资本局9月28日消息,近日,有消息称,成立四年的卡牌品牌Hitcard母公司上海骑形网络科技有限...
工业越来越发达的当下,为何车企... 近年,全球汽车产业在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新材料应用和数字化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从高度集成的柔性...
扬言“不缺牛马,只缺驴”的缺驴...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论养生,还得看驴皮阿胶...”“比驼奶更小众的,或许只有驴奶...”不...
博时基金换帅,张东能否打好权益... 文 / 七公来源 / 节点财经又有一家万亿级头部基金公司加入行业“换帅潮”。近日,博时基金高管变动引...
健康惠民,泉山区携手乡村共筑健... 为深入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促进全民健身与健康的深度融合,泉山区于9月26日在柳新镇举办了“国民体质...
升维论:如何通过精神环境提升自... 你是否曾感到自己的努力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或许,你的学习和成长正被周围的环境所限制。升维论告诉我们...
贾国龙清空个人账号,西贝的“自... 9月28日,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清空了他多个平台的社交账号,目前仅抖音保留了一条公开视频作品,小红书...
海联讯: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杭汽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28日,海联讯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杭州海联讯科技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