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好朋友:闺蜜财经
图片由AI生成
撰文|杆姐&编辑|爱丽丝
零跑汽车突然变成了“老赖”。
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的一条记录,2025年9月25日,这家当天还高调举办“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8月刚宣布“新势力第二家盈利”的车企,被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创始人朱江明同步被限制高消费。
区区361.81余万元,对于一家市值近千亿港元、2025上半年营收高达242.5亿元的上市公司而言,无异于九牛一毛。
然而,正是这笔“小钱”,却在关键时刻可能引发市场信心动摇。
1
根据文书杠杆游戏看到,这笔债务的源头要追溯到2023年的一桩合作。
零跑全资子公司凌跑汽车商贸与广州首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下称 “广州首汽”)达成车辆采购及租赁协议,却迟迟未结清款项。
2024年6月,双方达成调解:凌跑商贸需在当月27日前一次性付款,零跑汽车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实控人为北京市政府的“国字头”企业,广州首汽并非弱势债权人。而零跑彼时已获得Stellantis集团15亿欧元注资。但这笔约定好的还款,硬是被拖了十几个月,直到法院强制执行仍未履行,最终背上“失信被执行人”的骂名。
根据失信惩戒规则,在“黑名单”被解除之前,零跑将被限制银行贷款、政府采购投标,朱江明无法乘坐高铁一等座、入住星级酒店,更无法出境参与国际商务谈判。
尤为讽诞的是,一边是“欠钱不还”的法院判决,一边是“量产里程碑”的高调宣传:就在被列为“老赖”的同一天,零跑汽车才刚刚举办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8月交付量更是创下57066台的新高。
2
现在问题来了:为何一家即将盈利、手握重金的上市公司,会允许一桩金额并不算大的官司,最终演变成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的公共事件?
在杠杆游戏看来,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情况,但无论哪一种,都指向了管理的失灵。
其一:法务部门的失职或流程僵化。是否存在对法律判决的轻视?内部的法务、财务审批流程是否过于冗长或存在壁垒,导致一个简单的支付指令无法被有效执行?
其二:业务部门的权责不清。此笔欠款源于与广州首汽的买卖合同纠纷 可能涉及车辆采购或租赁服务。业务部门与法务、财务部门之间是否存在沟通鸿沟,导致问题被长期搁置?
其三:成本控制的极端化体现。零跑汽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但这是否在企业文化中演变成了一种对所有支出的过度审慎,甚至是对合同义务的漠视?
为了节省一笔看似“不合理”的款项,而最终付出数倍于此的声誉代价,这是典型的因小失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似乎并非孤例。杠杆游戏看到,零跑汽车在2025年1月还曾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21.6万余元……
如此来看,零跑汽车的契约精神和法律合规意识,似乎并未跟上其业务扩张的速度。
3
管理漏洞背后的零跑汽车,业务扩张其实也有隐忧。
此前的2025年半年报里,零跑刚宣布上半年实现0.3亿元净利润,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不过仔细看杠杆游戏注意到,零跑核心的汽车销售业务实则处于亏损状态。财报显示,其上半年经营亏损仍有8863万元,之所以能实现净利润转正,全靠“其他收入”和“财务收入”的对冲——其中仅转让给 Stellantis 的碳积分收入就高达15亿元,是净利润的50倍。
销售方面,零跑上半年交付22.17万台,同比增长155.7%,但“以价换量”的代价是单车均价持续走低。
上半年的单车均价多少财报似乎未披露,不过此前有分析指出,其2025年一季度单车均价仅11万元,较2023年下降18%。主力车型C10、B10的起售价均低于12万元。
随着市场扩容速度放缓、竞争持续加剧,新势力的竞争已从“规模比拼”转向“精细化比拼”。
在这一背景下,零跑汽车再出来个失信事件,这影响可能无法估量。毕竟一个被法院打上“老赖”标签的汽车品牌,很难不让潜在消费者心生疑虑。
对零跑汽车而言,这也可以看作是一次及时的警醒。它以一种极具戏剧性的方式,揭示了中国造车新势力在经历了从0到1的生存血战后,普遍面临的从1到N的成长挑战。
当一家公司从国内走向全球,扩张加速时,其评价体系也必须随之进化。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关注的,将不再仅仅是销量、收入和技术参数,更是其公司治理的水平、风险控制的能力,以及对商业规则和社会责任的尊重。
如果这笔361万的学费能买来零跑汽车一次彻底的自我革新,或许一切还不算太晚。
本文未标注出处的图表,均源自企业官网或公告,特此说明并致谢
为杠杆游戏提供版权及法律服务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游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游戏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