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上线两周,高德“扫街榜”俨然成了中小商家的新流量入口。
在江苏镇江,“开心饭庄”的老板开祥荣最近明显感觉到店客人变多了,“店里一接电话,就是高德地图来电,我看他们就是高德地图导航过来的。”开祥荣大概预估了下,如今店里近三成客人,是跟着这份新榜单找上门的。
开祥荣自己也没想到,高德扫街榜上线后,自家店不仅登榜,还成了江苏镇江排名第一的东北菜馆。他索性把“高德扫街榜上榜餐厅”的招牌挂进大堂最显眼处,还专门请来舞狮队庆祝,“这不是花钱买的排名,是顾客用脚投出来的。”
高德扫街榜上线仅两周,全国已有2000多家餐饮店主动挂出上榜标识。一批深耕市井多年的“锅气小店”,正在迎来流量爆发,高德扫街榜数据显示,广州“胡椒猪肚汤康王店”、上海“湘菜人家”、成都的红兴冒烤鸭店等流量翻倍爆发。榜单上线首周,上榜的烟火小店整体流量增长187%。
商家集体拥抱高德的背后,是线下生意的集体焦虑。高佣金、刷榜成本让中小商家不堪重负,“3.5 分饭店”受追捧的热搜,更暴露了消费者对虚假评价的不信任。
在美食评价体系领域,高德携其独特的导航场景和流量优势,正像一条鲶鱼般搅动格局。
高德试图用“行为+信用”重构榜单逻辑:导航、搜索、到店、回头,这些真实行为被纳入算法,结合支付宝芝麻信用加权,让“用脚投票”取代“用钱刷榜”。
一场围绕本地生活“新入口”的战争已悄然打响。眼下,高德正通过免入驻年费,提供流量补贴和数字化支持服务等方式“争取”商家,尤其是把那些不擅长线上运营的“锅气小店”推到台前,做大本地生活的蛋糕。
正如抖音到店业务曾激活大量中小商家,做大本地生活蛋糕,高德能否成为下一个破局者?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些突然挂起“高德扫街榜”新招牌的小店里。
A
线下生意越来越难做。今年上半年,连线下餐饮巨头海底捞面对的也是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的局面,当然其中有夏季是火锅淡季的影响因素,但作为线下餐饮的风向标,海底捞的经营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线下餐饮的普遍现状。
餐饮巨头尚且如此,中小商家的生存现状可想而知。
高增长时期,商家们并不介意为求曝光投流砸钱,但随着经营压力的增长,高额的佣金令商家们不堪重负,商家们希望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转化。
9月23日,高德宣布即日起所有餐饮商家免一年入驻年费,并为商家提供流量补贴、专属客服、智能收银等一系列支持服务。消息公布后,大量商家涌入。数据显示,9月23日当天,新入驻餐饮商家环比激增631%,创下历史新高。
显然,对于商家而言,更低成本的获客渠道是有吸引力的。但更被商家看重的是,高德能带来更新的流量来源和辐射更广泛的消费人群。
字母榜在与多地店主交流后得知,上了高德扫街榜后,商家们的生意普遍多了3成左右。
张功馆老板张云峰在杭州开了27年桐庐菜馆,平时除了喜欢进厨房研究菜品,另一个爱好就是和顾客聊天。
最近,他在和顾客的交流中发现高德扫街榜真的带来了新客流。“确实来了很多新顾客,很多都是冲着高德扫街榜来的,多的时候可能十几二十桌都有。”张云峰初步统计了下,日均客流多了30%左右。
同一时间,在成都,何师烧烤创始人碗均也发现,越来越多顾客主动导航到店,这种通过顾客亲身到店打卡推荐的模式,带动了小店的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美食爱好者前来打卡。
“不需要找人运营,也不用送小吃换好评。”在碗均看来,高德扫街榜不仅带来了新用户,还为他节省了运营成本,“何师因为前面累积了那么多的顾客,现在上高德扫街榜后,可以看到有更多的人来,他们每个人都是真真实实地自己导航过来。”
虽然高德扫街榜推出只有两周,但高德动作频频,先是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发放超10亿出行补贴,再到如今的免年费政策,高德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流量倾斜吸引商家入驻。
眼下,随着越来越多商家入驻,越来越多用户被吸引,用户又会生产越来越多内容,高德扫街榜的“飞轮效应”正逐步形成。
B
高德之所以能迅速为商家开辟新的增长路径,其核心在于它直面并试图根治本地生活领域积弊已久的“刷榜”痼疾。
去年,“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饭店”登上微博热搜,很多网友如遇知音一般在评论区晒出自己踩坑的高分网红餐厅,和自己私藏好吃不贵的3.5分饭店。
“3.5分饭店”受热捧的背后,本质上是消费者对各种营销手段下的评分产生了怀疑。
对于线下商家而言,“氪金”刷分基本成了常规操作,催生了大量批量刷好评的代运营公司。就连中小商家也不得不靠赠送小吃等“小恩小惠”换取用户打卡、好评、收藏。
对于消费者而言,想靠网上评价筛选出好餐厅,已经越来越难。消费者苦虚假点评久矣,需要一套新的评价系统。
对于商家而言,在“不花钱就没生意”的评价体系运营逻辑下,营销成本越来越高。
高德将其最核心的“导航”行为数据与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体系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难以作弊的真实评价新生态。
这意味着,一个高信用用户多次导航前往并最终消费后产生的评价,其权重远高于偶然路过者的随手点评。这套“行为+信用”的双重过滤机制,相当于为优质商家建立了一套数字时代的“信用资产”。
而这份挤掉水分的榜单同时也击中了用户“怕踩坑”的痛点,直接点燃了用户的消费热情,增长效应显现。
高德扫街榜上线首日,用户数即超4000万,成为国内最大的美食生活类榜单。上线第一周,上榜烟火小店整体流量就增长了187%。
高德扫街榜数据显示,在广州,开了11年的小店“胡椒猪肚汤康王店”,这两周的平均流量增长了540%;在上海,一家主打湘菜的家常菜馆“湘菜人家”,流量增长3倍;在北京,民族大学西路上的一家贵州米粉店,流量增长也接近300%;成都的红兴冒烤鸭店,也有超过200%的流量增长。
字母榜从高德获悉,为了进一步支持各地烟火小店发展,今天开始,高德在原来61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海口、珠海、秦皇岛等22座城市开设烟火小店榜。
这也意味着,远离“刷分换流量”“送礼换好评”等运营潜规则后,那些认真经营但不擅长流量玩法的好店、小店将被更多人看见。
C
对于阿里而言,高德扫街榜的价值在于打造线下生活的超级入口。流量充沛的本地生活业务正在成为互联网平台争抢的焦点,而榜单作为消费者决策的重要依据,成为撬动本地生活的一条核心通路。
然而,“评价”这个战场,已经沉寂了太久。在过去多年里,大众点评几乎等同于“吃喝玩乐找店”的代名词,用户心智坚固,商家依赖度高。
后来者若想挑战,往往面临两大困境:一是用户量级不足,评价数据稀疏,难以形成有效的参考价值;二是商家资源积累不足,若不跳出原有体系框架,则难以打破大众点评已建立的商家合作壁垒,无法为用户提供足够丰富的本地生活服务选择。
以探店崛起的抖音曾有望突围,建立一套基于短视频的美食点评生态。但随着博主恰饭内容的增多,探店成了营销工具,用户很难看到真实的评价。
一个缺乏有效竞争的市场,对行业、商家乃至用户而言,都非益事。评价体系的单一化,容易导致信息茧房和话语权集中,也使得商家获取流量的成本水涨船高。
平衡内容和商业化成了点评平台的头号难题。这也是尽管大众点评持续治理虚假评论,但商家“刷好评”的行为很难被彻底根治的原因。
鲶鱼高德入局,本质上并非要发起一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或将做大本地生活的市场蛋糕。
在用户端,一份基于用户行为的新榜单,可能激发用户探索未知好店的好奇心,从而带来纯线上营销难以触达的增量客源。
商家侧,则多了一个全新的曝光阵地,尤其是把那些不精通线上营销的传统商家拉到线上,原本见顶的市场被进一步做大。
两年过去,抖音确实切走了百亿规模的蛋糕,但也成功培育了大量原本不擅长线上运营的中小商家。美团的到店业务虽增速放缓,基本盘依然稳固,整体市场规模在激烈竞争中实现了共同增长。
眼下本地生活这场仗,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补贴大战。平台的核心能力,在于能否精准匹配需求、创造新的消费动机,从而将市场的蛋糕共同做大。
高德用“扫街榜”迈出了差异化的第一步,能否颠覆市场尚未可知,但它和抖音一样,正在证明一件事:有流量、有场景、有技术的超级APP们,有能力把一场零和游戏,变成一场多方共赢的开放游戏。最终用真实的榜单让商家获得真实的生意增长。
而这场关于“入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