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关TikTok美国业务的调整方案,逐渐有了更多的细节披露。
根据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透露的信息,此次调整涉及到了两个重要实体:
字节跳动TikTok美国公司(以下简称“BD TikTok US”);
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公司(TikTok US Data Security,以下简称“TikTok USDS”)。
调整过后,“TikTok美国业务”将由这两个公司分别运营。
其中,美国用户数据存储和安全、内容安全保障、软件检查和上架批准等业务,被纳入到“TikTok USDS”,并在这家公司引入新股东,但字节跳动保留最大单一股东地位;而其他诸如广告、电商、跨境商业活动等重要业务,依然会由字节跳动全资持有的“BD TikTok US”负责运营。
当然,负责数据和内容安全的“TikTok USDS”,也需要有收入,才能够覆盖相关成本。目前的传闻是,TikTok美国业务中的一些本土收入,比如美国本地的直播收入、中小企业广告收入,可能会纳入“TikTok USDS”,这也算“专款专用”了。此外,TikTok美国业务的不同主体之间,还会有商业上合理的收入分成安排。
与收入相比,更重要的是算法的所有权。可以明确的是:
字节跳动继续拥有TikTok算法的知识产权,并会授权美国主体“TikTok USDS”使用相关知识产权,向美国主体收取授权费。
由此可见,所谓“字节跳动卖掉了TikTok美国业务”“算法由美国控制”等评论,完全是误读。
那么,该如何定义TikTok在美国的这个全新运营模式呢?“BD TikTok US”和“TikTok USDS”这两个公司之间是什么关系?
可以从权威部门的发言中寻找线索。
中美两国马德里会谈后,中国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美双方就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和市场规律、通过TikTok美国用户数据和内容安全业务、委托运营、算法等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等方式解决TikTok问题,达成了基本共识。
上述表态中,出现了“委托运营”“授权”“使用权”等关键词。结合这些表述,和沈逸教授透露的方案要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BD TikTok US”(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和“TikTok USDS”之间,是“委托运营”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委托运营”?
这是一种在全球科技、娱乐等行业常见的业务模式。出于商业、合规等原因,跨国公司可能选择把某些业务委托给一个当地合作伙伴运营。跨国公司把相关知识产权授权给合作伙伴使用,并收取授权费。
具体到TikTok美国的这个方案里:“跨国公司”就是字节跳动,以及字节跳动在当地的全资子公司“BD TikTok US”;而“当地合作伙伴”就是“TikTok USDS”。字节跳动把TikTok算法这一知识产权,授权给“TikTok USDS”使用,并收取授权费。
TikTok美国这个最新的运营模式,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刚才讲过,这种“委托运营”的模式在全球科技、娱乐等行业很常见。随便举几个例子:
科技行业方面,苹果iCloud和微软云服务在中国的运营,都是采取“委托运营”模式。
苹果自2018年起,开始委托“云上贵州”运营中国市场的iCloud服务,苹果提供技术支持;
微软自2012年起,委托世纪互联在中国运营和销售包括Azure在内的微软云服务,微软负责研发和技术支持,世纪互联负责运营并维护云平台、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双方按一定比例分享中国市场的利润。
娱乐行业方面,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也是典型的“委托运营”模式。
稍微复杂的是,这个案例里有两个合资公司,分别是业主公司和管理公司,迪士尼分别持股43%和70%。上海迪士尼于度假区2016年开放,由这两家合资公司负责其业务,其中业务公司负责为项目出资,管理公司负责度假区创意、发展和日常运营。迪士尼向合资公司提供必要的知识产权授权。
委托运营模式在游戏行业也十分常见。
一般情况下,授权方负责游戏开发,并提供相关知识产权授权,收取授权费;被授权方负责在特定市场销售和运营相关游戏。
大家熟知的游戏“魔兽世界”,其开发者暴雪工作室,就先后委托九城和网易在中国运营。同样,中国的优秀游戏出海,也会选择在海外市场委托一个运营方,例如2018年腾讯开始委托竞舞(Garena)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运营王者荣耀等多款游戏。
这一次的TikTok美国业务调整方案, 字节跳动和“TikTok USDS”之间也是“委托运营”关系,和上述苹果iCloud、微软Azure、迪士尼在中国运营的模式没有任何差别。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中国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全球化,可以预见今后我们还会更多的中国公司,会采取和字节跳动、腾讯一样的“委托运营”模式,来发展海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