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
曾经的中国疫苗行业领军企业,如今正经历上市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2025年上半年,康泰生物(300601.SZ),这家曾经的疫苗龙头企业营收13.92亿元,同比增长15.81%,但归母净利润仅为3753.27万元,同比暴跌77.30%。
此外,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0.18亿元,同比降幅达84.85%,毛利率同比下降7.83个百分点至75.95%,净利率更是从13.76%骤降至2.70%。
这份成绩单创下了公司自上市以来,半年度归母净利润历史新低。
股价表现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康泰生物的股价也表现低迷。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康泰生物股价已从2020年8月4日的149.64元/股暴跌至17.17元/股,股价跌近90%。
不仅如此,在今年医药行业整体大涨的情况下,康泰生物年初至9月20日,股价仅微增0.74%;同期Wind医药生物指数大涨31.5%,深证成指大涨25.51%。
(万泰生物年初至今股价走势,来源:Wind)
对此,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康泰生物目前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多方面的。从产品结构来看,其部分核心产品可能面临市场饱和或竞争加剧的问题,导致市场份额难以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方面,可能存在生产流程不够优化、成本控制不力等情况,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战略决策上,或许在市场布局、产品研发方向等方面存在偏差,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其巨额应收账款和缓慢的资产周转率在行业中并不罕见,但反映了深层次问题。巨额应收账款可能意味着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放宽了信用政策,导致资金回笼缓慢,增加了坏账风险。缓慢的资产周转率则表明企业资产运营效率低下,资产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可能存在库存积压、生产设备闲置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益。
袁帅认为,近年来,包括康泰生物、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在内的多家疫苗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大幅波动或下滑,这是宏观与行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宏观层面看,新生儿出生率下降对疫苗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新生儿是众多一类疫苗和部分二类疫苗的主要接种群体,出生率降低直接导致潜在接种人群规模缩减,市场需求受到抑制。在行业因素方面,新冠疫苗红利消退是一个关键因素。在疫情期间,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额收益,但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和接种普及,新冠疫苗的需求大幅下降,企业前期投入的产能出现过剩,业绩也随之受到影响。集采政策同样对疫苗行业冲击巨大,集采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降低疫苗价格,虽然提高了疫苗的可及性,但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企业盈利难度增加。此外,市场竞争内卷也愈演愈烈,众多疫苗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市场份额争夺激烈,企业为了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价格或增加营销投入,进一步影响了业绩。
两类疫苗承压核心产品受阻
分业务来看,康泰生物上半年一类苗即免疫规划疫苗,出现“量增利亏”的奇怪现象。
(来源:公司财报)
2025年上半年,康泰生物一类苗营收同比激增92%至5164.7万元,但毛利率却断崖式下滑37.5个百分点至-5.01%,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困境。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类苗为政府免费提供的免疫规划疫苗,价格受集采政策直接影响。2024年以来,国内疫苗行业因新生儿数量下降(2024年出生率6.77‰)和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引发价格战。
康泰生物核心一类苗产品乙肝疫苗(10μg安瓿)虽因市场缺货实现销量增长,但集采中标价同比下降约30%,直接导致单位收入下滑。此外,一类苗市场长期由中生集团主导,康泰生物作为后来者,为争夺市场份额被迫接受低价策略,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除集采压价原因外,生产成本上涨也制约了康泰生物一类疫苗的盈利能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营业成本同比激增71.67%,其中一类苗成本端压力尤为显著。
从原材料和生产工艺角度来看,疫苗生产所需的Vero细胞、培养基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部分一类疫苗生产线为满足新版GMP标准进行技术改造,使公司固定成本增加。
不仅如此,康泰生物的一类苗营收占比仅2.3%,规模效应不足,远低于二类苗的96.01%。因此,小批量生产导致单位固定成本居高不下。
中证鹏元曾在《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中指出,受市场需求回落、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康泰生物2024年产能利用率仍偏低,存在新增产能消化不达预期的风险,以及募投项目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因素。
因此,现有产能规模不大且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分摊的折旧与人工成本会对利润贡献“副作用”。
二类疫苗即非免疫规划疫苗方面,营收虽有微增但盈利效率同样出现下滑。
2025年上半年,康泰生物二类苗实现营收13亿元,同比增长13%,但毛利率同比下降5.48个百分点至80.32%,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二类疫苗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从2023年的86.59%,到2024年下滑至84.30%,到2025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80.32%。
一方面,这类产品价格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以13价肺炎疫苗为例,作为全球重磅品种,国内已形成辉瑞、沃森、康泰、康希诺“四强争霸”格局。
2025年上半年康泰该产品批签发量同比下降44.31%,康希诺同类产品于2025年6月获批上市,进一步分流市场份额。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理事会常务主席支培元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13价肺炎疫苗国内已有5家获批,价格战加剧。且公司13价肺炎疫苗上市较晚,2023年才获批,错失市场先机。
而对于四联苗产品,支培元认为渗透率已超60%,增长乏力,且面临沃森生物等新进入者冲击。
面对净利润大幅下滑、股价持续低迷及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政策调整等多重挑战,康泰生物能否扭转业绩颓势,《华夏时报》记者将会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上一篇:金价再创历史新高 后续走势如何 首破3400金价再创历史新高 金价再创新高
下一篇:从光伏到医药,瞄上半导体赛道,“跨界玩家”向日葵在闹哪样? 从光伏到医药,瞄上半导体赛道,“跨界玩家”向日葵在闹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