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近日,一则重磅消息“点燃”光伏行业。
9月19日17时左右,两大光伏龙头公司隆基绿能(601012.SH)与晶科能源(688223.SH)相继发文称,就双方及双方关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相关专利主张和法律事项达成和解协议。
声明是中英文双语呈现。
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话是——“双方同意:结束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全部专利纠纷法律程序,并就双方各自持有的部分核心专利的交叉授权许可达成相关商业安排。”
一位光伏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晶科与隆基的握手言和,或许至少这两家公司以后就不会为‘TOPCon与BC谁是主流’的问题打口水仗了。”
上述人士的猜测并非没有依据。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声明中所提到的达成相关商业安排的“部分核心专利的交叉授权许”便指向两家光伏企业各自持有的TOPCon和BC专利。
两大龙头专利缠斗
当光伏电池技术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时,N型电池技术TOPCon、BC以及HJT站上了舞台。尤其是TOPCon与BC的“技术之争”,颇受关注。
TOPCon是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电池,通过超薄隧穿氧化层和多晶硅层实现钝化接触,减少载流子复合,提升开路电压和转换效率;BC则是采用正面无栅线的背接触结构,电池的正负极完全位于背面,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和发电量。
两种技术的争斗始于2023年。
这一年,TOPCon开始大杀四方。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仅TOPCon电池市场占有率占比约23%,而上一年,整个N型电池的市占率还不足10%。
2023年9月5日,隆基绿能举行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会上,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说:“在未来的5-6年,BC电池会是晶硅电池的绝对主流。”
于是,以晶科能源为首的TOPCon阵营与以隆基绿能为首的BC阵营开始了正面交锋。
然而,尽管两家企业对于N型电池技术的选择都十分鲜明,但在实际的业务中,隆基绿能拥有部分TOPCon产能,晶科能源也被传出布局BC产线。其中,晶科能源在2025年半年报中披露了BC技术的研发进展:“开发低复合金属化技术,匹配TOPCon电池钝化接触技术、电池背面图案化技术,形成全钝化接触BC电池成套工艺,同步开展研发级别的中试验证和差异化提效技术开发。经第三方检测认证,N型BC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27.2%。”
从结果上看,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在实际布局中均涉及对方所拿手的技术路线。但需指出的是,近两年时间里两大光伏龙头企业所掀起的技术之争却也成了专利之争的背景板。
2024年12月4日,晶科能源在江苏发起多次诉讼,起诉隆基绿能专利侵权。一个月之后,晶科能源又在江西南昌起诉隆基绿能专利侵权。
隆基绿能则于2025年1月开始反击,该公司先在美国反诉晶科能源侵犯TOPCon技术专利,随后又在山东济南起诉晶科能源。
而晶科能源也将战场蔓延至日本和澳大利亚,分别于2025年1月、2月起诉隆基绿能当地子公司专利侵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直到目前,隆基绿能在山东济南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晶科能源专利纠纷案于7月14日开庭的信息还可查询到。
事实上,有消息显示,今年8月底和9月初,晶科能源开始在欧洲统一专利法院提出暂时中止隆基绿能对其专利侵权案件的推进,直至此番双方正式发布联合声明,两大光伏龙头持续半年之久的专利之争落下帷幕。
专利保护是场持久战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的专利之争宣告结束后,是否意味着“TOPCon与BC谁是主流”的争论也接近尾声了?
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技术之争、专利之争所反映的不过是市场份额之争。在如今供需关系失衡的背景之下,光伏电池技术之争的声量已经减弱。
以今年6月的SNEC光伏展为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现场看到,主流的光伏组件厂商也不再单一的展示某一技术路线的光伏组件产品。与此同时,有光伏龙头企业掌舵者更是明确表示,争论TOPCon好、BC好,还是HJT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不过,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专利和解之后,其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各自拥有着BC和TOPCon技术最多的专利,两大光伏龙头在部分核心专利上实现交叉授权许可,变相等同于实现技术联盟。在当前产能供大于求的情况之下,同质化竞争且不受专利保护的企业将会寸步难行。”上述光伏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不可否认的是,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专利纠纷和解,将成为当前我国光伏行业提倡知识产权保护的一次标志性事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此次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专利和解之前,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的厂商中,已有七家卷入专利纠纷中。其中,绝大部分组件厂商,有着既是原告又是被告的双重身份。
根据记者统计,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隆基绿能、阿特斯在国内外多个光伏市场发起专利诉讼(含反诉)。其中,最受关注的除了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的纠纷外,莫过于天合光能在今年2月所宣布的向阿特斯就两项专利侵权的指控,索赔金额超过10亿元。
截至今年8月,这起案件仍处于前期证据交换阶段,尚未正式开庭。
隆安上海律师事务所王平律师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光伏专利诉讼案件的复杂程度高,其核心原因在于技术门槛高,专利涉及材料科学、纳米结构、光学涂层等交叉学科,需依赖第三方技术鉴定机构(如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的详细比对。“专利侵权诉讼过程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对专利密集型企业的市场价值都会产生复杂的影响。”
实际上,保护知识产权,已经被视作抑制光伏产业陷入同质化恶性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
202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旨在加强光伏制造行业的管理,并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该文件特别强调了对知识产权的重视,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的开发、应用和保护,并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
今年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工作。会议提及,要规范产品质量,打击降低质量管控、虚标产品功率、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
但无论是对企业还是行业而言,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上一篇:邱文生三年或迎两个IPO “代工之王”华勤技术递表港股 邱文生最新视频 福建龙岩连城邱文生
下一篇:“钴矿闸门”再拧紧!刚果(金)引入配额制,多家上市公司回应:仍在评估应对措施 刚果金钴矿配额制最新消息 刚果金钴矿取消出口禁令是利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