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千米之下”的产业潮涌正在悄然兴起。
9月18-19日,2025浙商低空经济合作周暨建德低空生态展在杭州建德召开。活动期间,“领航者·2025低空经济TOP100”正式发布。
低空经济系统化“起飞”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由“示范验证期”迈入“成体系运营”的加速阶段,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塑造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引擎。本次活动也是一场如何向低空要GDP的头脑风暴盛会。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看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领域广,是其成为新引擎的潜力所在。
据其介绍,我国低空经济规模2023年超5000亿元,2030年预计可达2万亿-3万亿元。目前,我国通航企业达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2023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近三年年均增速超过12%;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运营企业接近2万家,国内已注册无人机300万多架,飞行2311万小时。可以说,低空经济正迎来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值得关注的是,低空经济涉及5G通信、AI避障、适航认证等前沿领域。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转型面临技术壁垒高、人才缺口大、适航认证复杂、政策合规性强等多重挑战。
如何破局?有行业资深人士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步全面盘点技术、资金、人才资源,明确优势短板;第二步细分场景选择,聚焦工业巡检、智慧物流等高需求、高回报领域;第三步筛选高需求、高适配场景,避免盲目布局;第四步以MVP产品快速迭代,降低试错成本。
本次活动的举行,正是浙江低空经济发展展翅待飞之时。浙江已将低空经济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正在大力推动建成“民航强省”与“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
今年4月,浙江公布了11个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县域,以县域为新支点,探索跨县域、跨场景的低空飞行活动与服务落地。预计到2035年,要基本完成相关建设和制度体系完善。
作为东道主,建德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锋通过致辞向世界抛出了低空经济版的“建德邀约”,并现场公布产业“资金弹药”——市级2亿元低空经济综合基金,同时也参与了杭实集团30亿元规模的低空经济母基金。
据悉,建德早在2006年就拿到省内首张A类民用机场许可证,有5700平方公里华东地区最大单块低空空域,建成全省低空服务系统指挥中心,并落地华东智能无人系统试验测试认证基地。
跨界玩家决胜“千米之下”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收盘,A股低空经济概念一共有428家上市公司。
根据省份划分,浙江有45家,占比10.5%;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划分,涉及汽车、机械设备、电力设备、计算机、社会服务、建筑装饰、通信、有色金属、传媒、电子、非银金融、国防军工、交通运输等13个领域。
今年3月,平治信息(300571.SZ)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城市级低空无人机智能服务体系建设展开深度合作。
其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发挥5G网络、移动云及本地化运营优势,平治信息依托无人机硬件、平台研发与AI算法能力,双方通过资源互补、联合运营,构建“云网终端一体化”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赋能城市治理、应急管理、工业巡检等场景。
东南网架(002135.SZ)作为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理事会成员单位,在民航、通航及低空基建领域,拥有丰富的建设经验及优质的品牌口碑。公司创新提出“装配式+BIPV+储能”新模式,打造标准化、一体化、低碳化的垂直起降点。
以绿色建筑为核心引擎,东南网架凭借顶尖的工程建设技术实力与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深度参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匠心打造杭州萧山机场三期、钱塘国产宽体客机零部件厂房、厦门太古一号维修机库等标杆项目,为低空经济腾飞筑造“空中跑道”。
近日,知名汽车零部件及热管理系统供应商银轮股份(002126.SZ)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据披露,公司第三曲线数字能源业务主要围绕数据中心、储能、充换电、低空飞行器四大领域布局,预计未来2-3年均能保持高速增长。在低空飞行器领域,公司针对无人机场景研发的“无人机超充”产品,目前与客户的开发进展顺利。
业内预计,随着低空经济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无人机超充作为关键配套设施,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银轮股份此次布局有望成为公司在低空飞行器领域的又一核心业务,进一步拓宽公司业务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