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5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储能”成为晶澳科技(002459.SZ)被提问的高频词之一。
伴随日前隆基绿能(601012.SH)“松口”入局储能业务,各家新能源企业在储能板块的布局迎来了投资者新一轮的审视。
在晶澳科技官方介绍中,其布局储能业务时间点为2022年,2023年公司主产业链光伏产品事业群变更为光伏与储能事业群。不过近年晶澳科技储能业务的发展并不高调,时至今日公司的收入依然主要来源于光伏组件,这也使得公司业绩在组件价格难以立刻反弹的当下遭遇些许被动。
在日前披露的员工持股计划中,晶澳科技透露了2026年实现扭亏的预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储能业务能否助其一臂之力?
上半年亏损扩大,港股IPO尚在进行中
晶澳科技财务负责人李少辉就公司的储能业务给出了与中报相似的介绍口径,即针对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的应用场景,提供项目咨询勘查、方案设计、工程实施和智能运维等全链条的“一站式”光储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但其并未透露具体收入情况。
在不久前的8月末,有媒体报道称晶澳科技签下埃及一项光储项目,计划在当地建造一座新工厂,配套2GW电池、2GW组件以及1GW储能系统产能。
在晶澳科技官方介绍中,其布局储能业务时间点为2022年。天眼查信息显示,晶澳在当年注册了“晶澳储能”商标,也先后成立了数家储能子公司,包括2022年与海博思创(688411.SH)合资成立的北京晶澳海博储能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作为公司主产业链的光伏产品事业群变更为光伏与储能事业群。
近年晶澳科技在储能板块陆续获得新订单,公司介绍称,户用光储系统在2023年实现欧洲出货之后,2024年在欧洲、非洲和南美洲都成功出货。
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光伏企业之一,创建于2005年的晶澳科技历来给人以经营稳健的印象,但公司近年的业绩不甚理想。
今年上半年晶澳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39.05亿元,同比下降36%;归母净利润-25.80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扩大。公司就此解释称,受近年来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集中释放导致阶段性供需失衡的影响,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各环节主要产品价格对比同期整体承压下行,同时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加剧,导致公司组件销售均价和盈利能力同比下降,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李少辉在9月15日业绩会上强调,报告期内公司虽出现净利润亏损,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转正,公司现金流质量正在发生积极的结构性改善。
为了加强现金储备以及布局海外市场,晶澳科技在今年2月筹划赴港上市。公司董秘秦世龙在9月15日的业绩会上就赴港IPO进展回复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回复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反馈意见,以及补充提交2025年半年度数据,后续将根据事项的进展情况依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组件业务毛利率为负,已立下明年扭亏flag
根据第三方机构InfoLink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晶澳科技与天合光能(688599.SH)并列全球组件出货第三位,排在晶科能源(688223.SH)与隆基绿能(601012.SH)之后。
制图/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在营收构成方面,晶澳科技超过95%的收入来源于光伏组件,这使得晶澳科技在组件价格难以立刻反弹的当下显得有些被动。长城证券研报显示,上半年晶澳科技组件板块毛利率-5.98%,同比下降10.51个百分点。
据晶澳科技披露,上半年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5.93%。不过海外市场的收益情况同样在发生变化,公司财报显示,2024年几大主要海外市场均出现毛利率下滑,其中欧洲市场毛利率已降至负值。
收入主要来源于组件的晶科能源在去年发力储能,隆基绿能除了寻求通过BC技术路线的差异化竞争外,也在日前“松口”入局储能。而作为较早布局储能的光伏企业,天合光能的储能板块已持续贡献收入。
制图/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在漫长的行业周期底部,已连续三个季度亏损的晶澳科技立下了扭亏目标。
晶澳科技在8月22日公布的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中提出,该员工持股计划将2025年至2026年作为业绩考核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公司需达成该考核年度净利润目标方可归属,其中2025年考核指标为以2024年净利润为基数净利润减亏不低于5%,2026年的考核指标当年净利润为正,这也意味着公司预计将在明年实现扭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上一篇:业绩暴增11倍,股价跌幅第一!国联民生回应“叫好不叫座” 业绩大增股价大跌原因 国联股份业绩大增股价为什么下跌
下一篇:甲骨文和Open AI联合吹的牛皮,点燃了资本市场? openAI联手甲骨文概念股 甲骨文与OpenAI合作星际之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