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截至2025年9月初,除广发银行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期业绩披露均已收官。上半年,股份行在资产规模、盈利结构、息差水平和资产质量等多个维度持续分化,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
数据显示,11家股份行上半年资产规模整体呈扩张态势,合计营收近8000亿元,同比下滑1.85%;实现归母净利润逾2800亿元,同比微增0.42%,呈现 “营收承压、利润微增” 的态势。在盈利表现上,11家银行呈现“七升四降”的分化,净息差普遍收窄持续压制盈利空间,带来了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资产质量方面,行业总体保持稳定,拨备覆盖率均符合监管要求。
2025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整体保持扩张态势,除却渤海银行与民生银行规模微降之外,9大股份行规模都有所提升,呈现“稳健增长与小幅收缩并存”的局面。股份行规模分层明显,11家股份制银行大致可划分为三大梯队:
第一梯队为总资产超过10万亿元的银行,只有两家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
第二梯队为总资产介于5万亿至10万亿元的银行,包括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与平安银行;
第三梯队为总资产低于5万亿元的银行,包括华夏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和恒丰银行。
从上半年规模增长上看,头部银行规模进一步提升,其中,招商银行以12.66万亿元的总资产稳居行业首位,较2024年末增长4.16%,其增速不仅领先于同属第一梯队的兴业银行,也显著高于股份行平均水平。中信银行与浦发银行也正积极向第一梯队靠拢,环比增长3.42%与1.94%,增长势头较为明显。
对于今后的规模增长,多家银行高管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未来将更加注重资产结构的优化和差异化经营,在保持资产规模的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探索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发展路径。
2025年上半年,11家股份制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接近8000亿元,同比下滑1.85%;实现归母净利润逾2800亿元,同比微增0.42%,整体呈现“营收承压、净利润分化”的态势。
营业收入方面,七成银行出现同比下滑。千亿级营收银行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虽稳居前列,但营收均呈现1.7%至3%的负增长。在500亿至1000亿营收区间中,银行表现差异显著: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营收降幅较大,尤其是平安银行营收下降77亿元,同比下滑10.04%;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则逆势实现正增长,其中民生银行营收增幅达7.83%,增长额度为53亿元。
归母净利润方面,有7家股份行的归母净利润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浦发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长27亿元,增幅10.19%,表现最为突出;恒丰银行虽然增长额为3.29亿元,但增速达12.32%,显示出较强的成长性。另一方面,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浙商银行四家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其中华夏银行降幅最大,同比下降9.9亿元,降幅达7.95%;平安银行与民生银行同比下降10亿余元,利润下降额度较大。
整体来看,头部银行凭借品牌、渠道与客户基础优势,持续扩大市场领先地位,部分银行则主动收缩资产规模,优化业务结构,以应对净息差持续收窄带来的盈利压力。在中报业绩会上,多家银行高管都表示,净利润增长更多依赖“结构优化”而非“规模扩张”,成本控制和风险处置将成为盈利稳定的关键因素。
2025年上半年,股份行净利息收入依然占据营收主导地位,占比达到65.84%。11家银行合计实现利息净收入5211亿元,同比下滑1.52%,其中11家股份行有8家净息差出现收窄,持续收窄的净息差正在削弱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
监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平均净息差降至1.55%,已低于1.8%警戒线水平。记者观察到,具体来看,11家股份行中,有8家银行息差均低于1.8%。上半年,除渤海银行净息差微增1个基点外,其余银行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其中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收窄幅度最大,均下降14个基点。
另一个明显特征是,银行息差的行际差异很大,最高达56个基点,这显示出,尽管头部银行同样面临收窄压力,但其凭借较强的风险定价能力,净息差仍保持行业领先。其中,招商银行以1.88%的息差水平居行业首位;平安银行息差为1.80%,排名第二。
在利息收入承压的背景下,非息收入成为股份行对冲营收下滑的重要变量。受市场利率波动加大、债券与资本市场交易性机会增加的影响,多家银行投资收益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光大银行表现最为突出,投资收益增长达33.41%,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投资收益增速分别达 12.28%、11.09%、15.91%、16.51%,均实现显著回升。
作为中间业务的另一核心收入来源,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表现则因行而异,九家披露数据的银行中四家实现微增,五家出现下降,其中浙商银行降幅最大,达 17.64%。浙商银行在业绩解释中表示,降幅较大主要因担保承诺业务规模下降与债券承销业务费率降低。
2025年上半年,股份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大部分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末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不良贷款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拨备覆盖率均符合监管要求,但不同银行间的风险抵御能力差异显著。
不良贷款率方面,10家股份行中,4家不良率下降,3家持平,3家微升,且微升幅度均在1-3 个基点之间,整体呈现“多数下降、少数微升”的特点,未出现显著风险暴露。
其中,招商银行以0.93%的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行业最低水平,较2024年末下降2.11%;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不良率分别为1.05%、1.08%,均低于1.1%,且较上年末略有下降。
有6家银行不良率维持在1.1%–1.6%之间,其中除民生银行不良率微增1个基点外,多数银行不良率保持不变或呈下降趋势。渤海银行不良率为1.81%,环比上升2.84%,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幅均处于股份行高位。
拨备覆盖率方面,行业整体满足监管要求,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其中7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出现下降,降幅介于0.25个百分点至4.88个百分点之间,整体下调幅度不大。招商银行拨备覆盖率虽较上年末下降 0.25个百分点,但仍以410.93%的水平稳居行业第一;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 238.48%、228.54%、207.53%,均超过 200%,这意味着每1元不良贷款计提2元以上拨备,为应对潜在风险留出了充足空间。
上一篇:马云持股公司花3.1亿元买以太坊,作为公司储备资产,携手蚂蚁数科押注RWA市场 马云持股6亿的股票 马云持股阿里巴巴股票
下一篇:透视半年报|谁在领跑,谁在掉队?看看4家新势力车企成绩单 透视半年报|谁在领跑,谁在掉队?看看4家新势力车企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