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茅”到“困兽”,片仔癀的成本失控与转型乏力 从“药茅”到“困兽”,片仔癀的成本失控与转型乏力
创始人
2025-09-08 14:42:44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

曾凭借稀缺性与品牌溢价构筑增长神话的片仔癀,正面临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层挑战。当支撑其多年扩张的核心优势遭遇市场环境变化,这家中药龙头的增长动能似乎正悄然换挡,曾经的确定性叙事中开始浮现不确定性的阴影。

作为业绩支柱的核心产品,正承受来自成本端与需求端的双重压力。稀缺原料的供需矛盾持续加剧,而频繁的提价策略在市场接受度与消费需求收缩的约束下,逐渐逼近临界点。当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核心业务的“护城河”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为对冲核心业务风险而布局的多元化赛道,尚未成为有效的“第二增长曲线”。无论是化妆品业务的持续收缩,还是医药流通领域的增长乏力,都折射出转型过程中品牌认知、渠道运营与产品创新的多重瓶颈。旧引擎减速之际,新引擎的启动仍显艰难。

净利润降幅远超营收

2025年上半年,片仔癀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4.81%,但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6.22%和17.04%,利润降幅显著大于收入降幅。尤为关键的是,公司第二季度单季营收同比下降9.79%,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40.76%。



净利润暴跌的原因是毛利率显著下滑。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40.41%,较2024年同期的44.74%下降4.33个百分点,是净利润降幅远超营收的核心原因。

尤其是公司核心产品肝病用药的毛利率,2025年上半年同比减少10.89个百分点,仅为52.98%。相比2023年的78.79%,该产品的毛利率已经大幅缩水近三十个百分点。


(来源:公司财报)

原材料成本飙升是公司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资料显示,公司核心原料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1月的65万元/公斤飙升至2025年的150万元/公斤,涨幅达130.77%。由于安宫牛黄丸对天然牛黄需求量大(每万盒约需16公斤),成本端压力显著传导至毛利率。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毛利率仅8.94%,已接近成本线,进一步提价可能加剧销量下滑。

对于牛黄价格飙升的情况,方融科技教授、高级工程师、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认为对企业成本缓解效果有限。

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长期看,牛黄源于老牛胆结石,产出率低,伴随市场需求扩大,供不应求易让价格维持长期上行。不过,近年涨幅迅猛或有周期性波动因素,包含市场炒作与临时供需失衡等。

进口试点政策或可适度改善成本结构。此前因疯牛病,中国禁止自疫区进口牛黄,致价格大涨。现部分放开后,有案例显示进口阿根廷牛黄可助企业原料成本降低30%—40%。但中国总体需求超5000千克,年产量仅约600千克,即便开放进口,鉴于全球稀缺性,仅能有限缓解成本压力。

面对成本压力,片仔癀对产品进行了多次提价,但产品或许已经到达价格的“天花板”了。

福州公孙策公关专家詹军豪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片仔癀锭剂20年提价19次,零售价从102元/粒涨至760元/粒,但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6.22%,显示提价对需求的抑制效应已显现。其核心消费群体为高净值人群与礼品需求者,价格弹性阈值约在800—1000元/粒区间,超过该范围可能导致礼品属性弱化、自用需求萎缩。当前终端价与回收市场倒挂,反映市场承接力已近极限。

更关键的是,片仔癀终端市场出现“价格倒挂”。资料显示,公司产品官方指导价760元/粒,而渠道实际售价仅600—700元/粒,部分临期产品甚至低至350元/粒。这表明消费市场对千元级药价接受度已达瓶颈,叠加经济下行期送礼需求收缩,提价不仅未能覆盖成本,反而导致渠道囤货抛售、消费者转向替代品,2024年肝病用药销量同比下滑7.63%,印证提价策略失效。

第二增长曲线在哪?

不仅如此,公司心脑血管用药业务还面临收入下滑的危机。

2020年7月,片仔癀收购黑龙江龙晖药业51%股权,获得安宫牛黄丸产品系列,布局心脑血管用药领域。

但到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这项业务却尴尬地交出了“双降”答卷。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心脑血管用药业务的收入为6010.4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1.04%,占当期总收入比重约为1.13%。

不仅如此,这项业务数据较2024年同期的2.08亿元下降71.04%,占总收入比重从2024年的3.8%降至1.13%。回顾历史,该业务收入增速自2023年达到峰值后持续放缓,2024年增速降至7.03%,2025年上半年陷入深度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心脑血管用药业务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50.96%持续下滑,2024年中报降至15.11%,2025年中报进一步降至8.94%,五年间毛利率下降42.02个百分点,盈利空间几乎不存在了。

作为安宫牛黄丸市场的“后来者”,“半路出家”的片仔癀抗风险能力或许不如同行。

目前来看,安宫牛黄丸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同仁堂凭借品牌历史、终端渠道超10万家,以及产能规模占据主导。片仔癀虽拥有双天然安宫牛黄丸批文,但2024年销量仅82.97万盒,同期同仁堂销量超125万盒。不仅如此,片仔癀还面临达仁堂、广誉远等品牌分流。

危机还不止于此,片仔癀的第二增长曲线全面哑火,化妆品与医药流通增长双双受阻。

化妆品业务方面,该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9.05亿元降至2024年的7.52亿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3.2亿元,五年间收入缩水超60%,占总营收比重长期低于7%。

与此同时,公司医药流通业务收入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同比降3.08%,2025上半年降幅扩大至12.82%,毛利率从2023年的15.83%骤降至8.78%,创历史新低。同时,子公司宏仁医药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0.1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635.7万元,净利率-0.8%。

对于片仔癀新业务表现不佳这一问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多元化路径选择上,中药企业普遍推进“药品+大健康”战略,试图通过拓展业务领域来分散风险、寻找新的增长点。片仔癀化妆品业务占比不足7%,反映出其多元化进程中的瓶颈。这可能与品牌认知度、市场渠道拓展能力、产品研发创新力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相比之下,云南白药牙膏的成功案例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核心在于将传统中药智慧与现代消费需求紧密结合,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强大的品牌传播,打造出了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大健康产品。片仔癀若想在多元化道路上取得突破,需深入挖掘自身品牌内涵,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同时提升在非药品领域的运营能力和市场敏锐度。

当“提价增收”的旧逻辑难以为继,“多元突围”的新路径尚未打通,这家中药龙头如何破局?《华夏时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53岁遗孀接棒,居然智家实控人... 澎湃新闻记者 李晓青9月9日晚间,居然智家(000785.SZ)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暨股东权益...
夫妻合租房生娃后被赶,最新回应 近日,广州一对夫妻称在某租房平台上合租了一个房间,却因生了小孩被说“违约”,被要求在3个工作日内搬离...
拦不住的“追觅速度” 拦不住的...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作者 | 李云朵编辑 | 方展博成为世界一流品牌,需要多久?...
奥乐齐或开超大店,打“南京” ... 交流奥乐齐,实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进群有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奥乐齐接下南京浦口印...
中国足球谣言为何集中爆发?这场... 过去十多天,中国足球深陷网络谣言的侵袭。从所谓的“苏超改名”“江苏文旅硬刚足协”到“苏州拒绝国足集训...
「手上有笔钱,投啥好?」 手上...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小白轻松入门~晚上好呀,我是简七编辑部的艾小白~这两天后...
热搜爆了!董事长和明星女友,双... 9月8日,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披露一起案件:某公司董事长向自己的明星女友透露了内幕消息,本想“...
牛市盛宴,光伏如何分一杯羹? ... 前言光伏的未来在哪里?最近的股市其实已经体现得明明白白。因为欧洲储能爆单,我们看到拥有储能业务的阳光...
当红炸子鸡,咬人了 当红炸子鸡... 图:Tatsuro Kiuchi 木内达朗朋友今天说了件趣事。她的二姨已经退休了,退休前在福利院工作...
恒指盘中创近四年新高,谁在买 ... 特约记者丨庞华玮 编辑丨包芳鸣9月9日,恒生指数盘中最高报26027点,时隔近4年再次站上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