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汪滔,走出无人机舒适区 大疆汪滔 大疆汪滔与无人机图片
创始人
2025-09-06 13:02:27
0



年营收超过500亿元,大疆还要寻找新战场。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赵东山

编辑|李原

头图来源|受访者

“这个世界太笨了,笨得不可思议。”2016年夏天,大疆创始人汪滔在《中国企业家》面前,留下了一句日后被反复引用的名言。

9年后,大疆以双线作战的跨界布局,掀起了一场消费电子领域的企业混战。如果以市场开创性和成熟度来看,这两件或许会被曾经的汪滔,看作“笨”生意。

7月31日,大疆推出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直接挑战全景相机霸主影石的主导地位。其定价策略也极具侵略性,定价2999元,较影石同级别产品低近300元。

8月初,大疆再次发布扫地机器人DJI ROMO,闯入了本已竞争白热化的智能清洁赛道。两款新品均没有提前官宣,也没有发布会,直接上线开售。

大疆先发制人,让影石和追觅坐不住了。影石创新创始人刘靖康通过一场“撒钱狂欢”高调回应,庆祝公司市值突破千亿同时,也宣告旗下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Antigravity”开启公测。8月20日,追觅紧随其后,官宣正在研发无人机产品,试图反向切入大疆的腹地。

大疆的跨界意图不难理解。早在2016年,汪滔就曾判断:“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达到200亿元可能就到顶了。”

2024年,大疆营收已突破500亿元。虽然它依旧掌握着全球消费无人机超过70%的市场份额,但营收增速放缓是不争事实。


摄影:吴莹

最近半年,大疆数位早期技术骨干被曝离职。背后与无人机产品已进入微迭代周期,技术研发人员开始奔向更大舞台不无关系。

大疆需要走出舒适区,找到新战场。无人机、全景相机、扫地机的技术也已走向群体成熟,产业边界融汇交织。

大家在上升的十字路口相见时,一场交锋无可避免。

如何做好扫地机?

在深圳,影石创新的总部距离大疆全球总部“天空之城”不足15公里,刘靖康早就预想到这样的竞争格局。

宣布研发无人机后,刘靖康在朋友圈写道:“五年前做决策的时候,我们就预想过这个move会刺激DJI做全景相机‘抄家’,即使以此为代价,我们五年前也选择了启航。原因很简单:领跑马拉松的是顶级选手,你也会跑得更快;你是选择在新手村躺,还是选择一个魔鬼教练?”

大疆想从天空“落地”,已非一日。大疆内部人士向《中国企业家》透露:“扫地机器人项目在2021年就已立项,当时是从关联的技术模块部门各自抽调一个人组建项目团队,目前扫地机团队超100人。”

时间回到2021年,扫地机器人刚在市场上被初步验证,各大品牌开始尝试多功能基站,推出了自动洗拖布、自动集尘、热风烘干、自动上下水等创新技术。

玩家也从不同领域涌入,科沃斯、石头、云鲸、追觅等创业公司相继获得巨额融资,小米、美的、安克创新等硬件公司也跨界布局,扫地机器人市场很快杀成红海一片。

大疆内部人士透露:彼时,大疆展开了内部赛马。立项之初,扫地机器人项目只有6个人,但每个人都必须拿出一套完整的产品方案,逐一和汪滔汇报。汇报后,再分成两个3人小组重新设计方案,经过二选一,选出最终方案,最后6个人针对此继续攻坚。

当时,各家扫地机企业的智能清洁技术方案,还未形成统一共识。在大疆看来,这也正是机会所在。扫地机服务的家庭地面与无人机空中场景虽有不同,但核心逻辑相通:即如何通过智能导航、环境感知和精准控制完成任务。

此前,大疆已经通过无人机业务,积累了感知、视觉识别、路径规划、避障技术等能力。但在产品落地上,扫地机团队还是遇到了很多新问题。

比如,户外3D场景一般纹理信息比较丰富,但家庭场景色彩相对单一,重复颜色多,定位难度大。此外,无人机与扫地机的避障解决方案也不相同。无人机看到障碍物需要避开,扫地机则要靠近清洁。

最终,大疆扫地机团队为ROMO配备了大疆无人机同款环境感知、智能路径规划以及避障系统。遇到宠物粪便等脏物,机器人也可以避开,减少用户介入。


来源:视觉中国

但在清洁方案的选择上,大疆ROMO团队还是走过弯路。

在市面上主流的滚筒、双抹布两种清洁方案中,大疆最初选择了滚筒设计。虽然滚筒的清洁力更强,但很多污垢会被直接卷入,还容易缠绕头发,污水箱也会越来越脏臭,拆装很费劲,需要人工频繁介入。

最终,大疆ROMO团队将清洁方案调整为双抹布。“我们始终坚持‘用户零介入’的设计理念。”大疆扫地机内部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

到2024年4月,扫地机团队把样机拿给汪滔看时,产品基本达到了能够对外销售的状态。但此后一年时间里,团队又对外观和配套功能持续迭代。

有媒体曾报道,大疆内部曾两次推迟发布扫地机,现在发布的ROMO其实为第三代,前两代均被汪滔否了。

大疆向《中国企业家》否认了这种说法:“老板几乎不介入项目组帮大家做决策,也不会行使一票否决权。他更多希望项目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想明白、想清楚,并且引领团队,共同决策。”

但在大疆筹备扫地机器人的4年中,这个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集中度越来越高。

IDC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118.8万台,同比增长21.4%,出货量增长率连续2个季度超过20%。市场排名前五的科沃斯、石头、云鲸、小米以及追觅占据了超九成的市场份额。

大疆ROMO扫地机上线后,销量表现比较稳定。截至2025年9月3日,该扫地机在京东平台上的销量就超过了7000台,淘宝官方旗舰店也卖出了超3000台,部分版本已经卖空,处于缺货状态。

大疆的跨界逻辑

某种程度上,大疆看上扫地机器人的生意,既因为技术能力可以复用,也源于大疆的业务结构正需要一次突围。

最近半年,大疆技术骨干频频传出离职消息。据雷峰网报道,今年4月,大疆飞行系统技术中台核心元老李昊南离职,加盟妙动科技。

5月底,大疆芯片影像系统奠基人曹博离职。6月底,大疆研发“三巨头”之一丘华良、上海图传团队负责人龚明离职。丘曾主导Phantom系列,是大疆“四大产品经理”之一;龚明则是Mavic系列图传负责人,曾任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核心人物接连离开,很难说是巧合。大疆护城河虽然深厚,但也并非不可逾越。

事实上,为开辟新航道,过去10年里,大疆也不断在拓宽自己的业务边界,将触角从无人机延伸到影像技术,从消费级无人机延伸到农业、测绘等行业应用场景。

其中,最典型的明星产品当属大疆Osmo Pocket 3手持云台相机,该相机自2023年10月发布以来,一直处于严重缺货的状态,被网友戏称为“电子茅台”。

Osmo Pocket 3最大的亮点是在极其小巧的机身里,塞进了一颗1英寸的CMOS传感器,第一次在手持相机上实现了专业与便携的平衡。

Osmo Pocket 3的成功大疆自己也始料未及。发布前,大疆内部的预期销量仅为30~40万台,但因市场反馈热烈,销量目标不断上调。多家媒体报道,Osmo Pocket 3在2024年销量已达500万台,为大疆带来了近200亿元营收。

2023年12月,大疆又发布了户外电源产品DJI Power系列,满足户外无人机使用者们的电池需求。在此之前,大疆将无人机业务深入到了农业、测绘、电力等专业的B端场景。

在无人机研发过程中,大疆也积累了大量环境感知与导航传感器、运动与姿态传感器、自主路径规划算法、运动控制算法等核心关键技术。将其最先落地复用的,是大疆车载。

2021年4月,大疆车载在上海车展正式亮相,并宣布与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达成合作。2023年,大疆车载部门从大疆拆分出来,正式独立运营。

电助力自行车同样是该逻辑下的产物。2024年7月3日,大疆宣布推出DJI Avinox的电助力系统,该系统是E-Bike产业上游的核心组件。同日,由大疆参与孵化的、全地形电助力自行车Amflow PL也正式发布,售价3.6万元起。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全球Ebike市场规模将达到118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给大疆带来的市场规模远超过汪滔此前判断的消费无人机200亿元的天花板。

叠加今年推出的全景相机和扫地机器人两大品类,大疆围绕消费级无人机业务,编织了一张品类丰富的业务网络。

其中,消费级无人机仍是其现金牛和利润核心。同时,大疆的行业无人机、手持影像成为成熟的增长支柱,实现了自我造血。扫地机、电助力自行车等新跨界的业务,则代表着大疆渴望打开的新市场。

想跨界的,不止大疆

大疆从无人机出发,踏入影石、追觅腹地的同时,影石、追觅的产品与技术平台也走向了全面成熟。影石的拼接防抖算法平台、追觅的高性能电机平台,都在业内独树一帜,技术爆发出外溢需求。两家公司也不约而同地,向大疆发起了反攻。

大疆全景相机上市后,刘靖康深夜在微博上发文“庆贺”并转发抽奖,奖品是10台影石X5和10台大疆Osmo 360全景相机。他暗藏刀锋地表示,“大疆的起雾(大疆全景相机被部分用户吐槽镜头起雾)只是个例,请安心选购”。


大疆Osmo 360全景相机 来源:视觉中国

与汪滔相似,刘靖康同样有“不安分”的人格。还在南京大学读书时,他就曾“黑”进学校的教务系统,获得7000多张学生的证件照,为每个院系生成一张“院系标准脸”。他也曾仅靠听手机按键的声音,就破译了周鸿祎的手机号码。

影石的起步与发展,恰好赶上了YouTube等媒体平台的崛起和中国消费电子供应链的成熟。从2018年开始,影石在全景相机领域就超越三星、理光等国际巨头,位居全球市占率第一。目前,影石旗下的运动相机,市场份额仅次于GoPro,位居全球第二。招股书显示,过去3年,影石的平均毛利率超过50%。

如同大疆从无人机拓展至全景相机的逻辑,影石从全景相机反向切入无人机领域,同样基于影像算法、防抖技术、机械结构、产品设计、光学、图片处理、AI等技术积累。

刘靖康早就预料到大疆会进入全景相机领域,但他喜欢把影像比作游戏,这是一个开放、而非收敛的市场。每个游戏都有自己独立的世界观、游戏规则、体验,用户看重的是最终的拍摄效果,而非纯粹的参数性能。

“大疆进入全景相机,就像游戏世界里面多了一个玩家。游戏是多样的,我们会面对一些重叠的特性,已有功能的竞争,但这非常依赖于两家公司怎么创造新的玩法,或者新的体验。”刘靖康曾告诉《中国企业家》。

而以扫地机起家的追觅,创始人俞浩同样是一个“疯狂”的技术型产品经理。他从小就练就了一个神奇的技能:根据飞机在天上飞过时的一点画面和声音,就能辨别出飞机型号。

高三时,因为物理竞赛获奖,俞浩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航空航天专业,并成为中国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以及三旋翼飞行器发明者。2015年,戴森凭借一款吸尘器引爆中国市场,给俞浩带来巨大的启发。戴森的核心是高速马达,在俞浩看来,这与航空航天技术有一定的共通性。

最终,俞浩和团队通过攻破高速数字马达技术,将其应用到了吸尘器等智能清洁产品。围绕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流体力学以及机器人控制等核心技术,追觅又将产品线拓展到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智能洗地机、高速吹风机等品类。

2023年,俞浩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曾表示:“一家企业和另一家企业会有交叉点,但最终去往的方向不一样。从本质上讲,追觅是一家广义机器人公司,这也是追觅和智能清洁类友商最大的差异。”如今,追觅再跨界做无人机,对俞浩而言也更像是一种回归。

相互抢食业务,只是大疆、影石、追觅的表象,三家公司的底层跨界逻辑,乃至老板技术产品经理的风格都惊人地一致——将底层核心技术做深、做透,边界自然就会拓宽。这场激战胜负,短期内尚难定论。但竞争必将催生更优秀的产品与服务,而消费者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同店药品线下比网售贵?我们去了... 同一家药店,同一款药,网售只要几块钱,线下却得花费三十多块,差价三倍多? 近日,澎湃新闻“马上测”实...
世茂集团:前8个月销售173.... 9月5日,世茂集团(00813.hk)发布公告,前8月,公司的累计合约销售总额173.16亿元,较上...
易会满被查,曾任证监会主席五年... 9月6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易会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
天佑德酒新战略难挽业绩颓势,鲁... “国内最大青稞酒企业”——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佑德酒”)近日发布的2025年半...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易会满被查 其... 易会满落马 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证监会原主席易会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
创新药BD交易大爆发下,New...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林昀肖9月5日,恒瑞医药(600276.SH)宣布与美国Bravehear...
阿尔茨海默病新希望!仑卡奈单抗...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一种严重神经退行性疾病,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痴呆是其早期表现。...
诺和诺德研究Ozempic对阿...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闫晓寒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诺和诺德正在研究旗下明星药物Ozempic针对阿...
马克龙称26国承诺将向乌克兰部... 据CCTV国际时讯消息,9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席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体会议时说,西方国家的军队...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证监会原主席... 红星资本局9月6日消息 9月6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易会满涉嫌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