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速度扩张!宁波银行为何不受行业变革影响? 宁波银行增速 宁波银行为什么发展这么猛
创始人
2025-09-04 14:03:04
0

银行业,走进了也许是最复杂、最关键的转型期。

复杂体现在经营环境上,息差收窄、不良贷款率上升,传统增长模式难求增量,“轻资产”运营成为每家银行战略蓝图上的目的地,但真正落实起来,却大多无从下手。

关键,则体现在这场转型对未来银行业格局的影响里——谁能率先脱颖而出,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得上风。

经历了年初的普涨后,银行股近期的回调,反映出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具备更优秀的资负结构,展现更多元增长路径,坚持更长期价值深耕的银行,才能被市场认可为真正稀缺的优质资产。

8月28日晚间,宁波银行公布2025年中报,实现营收371.60亿元,归母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1%和8.23%,二季度单季营业利润利润同比增长超10%。中报连续16年同比增长。

截至9月1日,宁波银行股价上涨1.06%,在普跌的板块行情里,已经难能可贵。

更可贵的是,宁波银行首次推出中期分红预案,拟向投资者每10股派现3元。

对整个行业而言,宁波银行提供了城商行转型的范式。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式都较为粗放,片面追求横向的规模扩张,不太重视纵向的业务和服务深度。

因而行业转型之际,不良率陡增,净息差收窄,扩张放缓甚至规模萎缩,是大多数银行不得不面临的困境。

多家上市银行在2024年财报中都将之归因于“金融需求不足”。

相较之下,宁波银行仍保持住了自己的节奏。

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总资产为3.47万亿,总负债3.22万亿,较上期均实现了超过10%的增幅。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增长的实现方式。

它并不以牺牲资产质量为代价——0.76%的不良贷款率,与年初持平。

也不做“亏本买卖”,牺牲盈利能力换取——1.76%的净息差,较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远高于一季度城商行1.37%的净息差平均水平。

怎么实现的?

这一方面得益于宁波银行丰富的贷款结构。

与大多数城商行服务本地基建为主的贷款投向不同,宁波银行的贷款主要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27%)、制造业(11.61%)、批发和零售业(9.63%),风险分散的同时,还能享受到浙江及长三角发达的民营经济带来的红利。



更值得一提的是宁波银行对制造业的坚持。

大多数银行当前的贷款结构与十年前迥异,但早在2015年,制造业就是宁波银行对公业务的第一大类(15.51%)。

多年的深耕不仅为宁波银行带来了更高的收益空间,也为其锤炼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更好服务制造业客户的方法论。

对一家银行而言,这是真正的护城河。

比如风险管理上,宁波银行制造业贷款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不良率仅有0.62%。

比如前沿金融上,线上供应链金融融资额同比增长40%,对资源禀赋不如全国性股份行丰富的城商行而言,已经实属不易。

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负债结构的优化。


2024年末,宁波银行平均计息负债成本为2.06%,今年上半年存款付息率同比继续下降25个基点。

而已经较低的负债水平,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低息存款的一大来源,是中间业务衍生,比如代客业务的保证金、托管业务的存款沉淀等。

得益于过去数年在零售业务上的投入,宁波银行零售AUM非存款占比高达57.9%,在城商行中位居首位。

这意味着宁波银行对零售客户的开发程度更高,也因此能获得更高性,巩固自己的核心存款。

综合上述,高资产收益率和较低的负债成本,让宁波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具备韧性,即便在同业存放(普遍成本较高)较年初大幅增加14.03%的情况下,也能维持较高水平。



传统息差业务之外,宁波银行在轻量化运营上的转型,同样值得关注。

所谓轻量化运营,本质上指的是不过多占用银行经济资本的业务方式,在报表上体现为非息收入,其中最典型的是金融投资和中间业务收入。

但从经营方式上看,前者主要依赖债券、权益类资产走势,更偏“看天吃饭”,后者更侧重修炼金融市场、投行业务上的功力,更偏内生增长。

从数据上看,宁波银行转向的,是后一种。

纵向来看,2025年宁波银行金融投资资产同比增长12.7%,低于贷款总额增速(19.1%)。

横向对比,宁波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在2023年出现了明显压降。



短期来看,减少金融投资规模,意味着能获得的投资收益减少,尤其是在低利率环境的“债牛”背景下,似乎错过了赚钱机会。

但实际上,金融投资大多数时候对商业银行而言仅可作为“点缀”。

一方面,在银行所有资产中,贷款与垫款的收益率通常都是最高的,而资产投向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牺牲中短期的赚钱机会,打磨净息差韧性,是一种更趋长期主义的做法。

另一方面,不管市场环境如何变化,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营生,锻造自身风险韧性,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增长支点,而非“看天吃饭”,才是长远之道。

这也是宁波银行的选择。

零售层面,在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财富迎来新一轮迁徙。

2025年上半年,宁波银行代理类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9.87亿元,同比增长超10%。

有此增长算得上顺理成章。

作为城商行中少有的全牌照银行,宁波银行旗下永赢基金和宁银理财在财富管理上颇具优势,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97亿元,净利润1.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16%和80.2%。

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增加至244.76亿元,超过100%的增幅,断层式领先全行业。

令人惊喜的是宁波银行在私银业务上的表现。

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私银客户30068户,较年初增加5068户,私银AUM3585亿元,较年初增加535亿元。

这意味着宁波银行多牌照的协同效应正在向上放大,并以此扩充自己在高净值客群中的品牌声量。

在难求增量的当下,这无疑是它在城商行中的独有优势。

而在对公层面,投行业务客户融资总量(FPA)达3001亿元,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1108亿元,市场份额稳居城商行前列。



而在转型之际,能为银行保驾护航的,永远是风控的安全垫。

即便是放在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史上,宁波银行的风控都称得上优秀——自2007年上市以来,不良贷款率连续18年保持在1%以下,这项记录仍未被打破。

这能说明宁波银行对风险的预判和修正能力。

纵观宁波银行发展史,并非没有追求高增长,牺牲甚至忽视风控的事件,但总能及时止损修正。

比如2022年个贷狂飙导致不良飙升,2024年宁波银行个贷增速迅速放缓,今年上半年个贷规模较年初下降4.02%。

尽管从财报数据来看,宁波银行的不良依然集中在个人贷款,尤其是消费贷(1.83%)和经营贷(3.30)层面,但作为前瞻性指标的各类贷款迁徙率,均出现显著改善。



对风险的及时修正能力,首先来自对风险的不回避。

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93.52亿,同比增长超3成,其中贷款减值计提84.2亿,远高于当期核销的59.71亿元。

若是考虑到行业不景气的当下,银行常会在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上“手下留情”,以换取更好看的业绩表现的话,宁波银行实诚的计提方式,则更显可贵。

也许正是这种直面风险的方式,才是宁波银行保持上述记录的主要原因。

资本层面,今年上半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65%,较一季报的9.32%提升0.23%。

注意,这是在业务高速扩张,中期分红之后实现的,除了说明宁波银行的发展方式较科学之外,还说明其资本内生能力增强了。

这似乎意味着,在银行业经营普遍承压的当下,宁波银行率先走入了风险处置——经营增长——韧性增强——支撑扩张的正循环。

实现这种路径并不复杂,传统业务的良性发展提供雄厚业绩基础,轻量化的中间业务转型提供业绩增量,及时预判并修正风险坐标,为前两者的开展保驾护航。

这样的表现显然优于行业均值,而更可贵的是,宁波银行在整个财报中透露出的真诚和务实,给了市场信心和底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开学季:蒙牛学生奶暖心护航,为... 金秋九月,开学的号角如约吹响,孩子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踏入校园,开启新一段求知之旅。而孩子们在校的营养健...
农业银行登顶,总市值首次超过工... 9月4日,银行板块探底回升,截至收盘,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A股涨超5%再...
V观财报|爱博医疗:尚不能对硅... 【V观财报|爱博医疗:尚不能对硅水凝胶隐形眼镜盈利贡献占比做出较准确预测】爱博医疗董事长、总经理解江...
追觅智显发布三款视听新品 吹响... 9月4日,追觅科技在上海隆重举办“敢梦敢为”2025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会上追觅智显首次正式在公众面前...
跌懵了!688256,“中国英... 号称“中国英伟达”的寒武纪(688256.SH),惨遭暴跌!9月4日,寒武纪暴跌14.45%,近期寒...
宠物概念股集体拉升,乖宝宠物行... 2025年9月4日午后,A股市场宠物经济概念股集体拉升,依依股份涨停,洁雅股份、天元宠物高点时涨超1...
V观财报|国新健康:独立董事白... 【V观财报|国新健康:独立董事白彦去世】国新健康公告,公司董事会近日获悉,公司独立董事白彦于2025...
蔚来李斌最新闭门会讲话曝光 蔚... 作者丨郑植文 焦文娟编辑丨吴晓宇“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世界上可能少于1%的人相信我们四季度能盈利。”...
IPO观察|羊奶粉企业宜品营养... 红星资本局9月4日消息 近日,宜品营养科技(青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品营养”)向港交所递...
全国碳市场首份中央文件释放强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中办、国办近日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