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早察主播 胡光旗
今年的港股可真是让人刮目相看!虽然最近在波动中有一些回调,但年初到现在,恒生指数已经涨了超过20%,恒生科技指数那更是一马当先。大家应该还记得,上半年港股走势如火如荼,6月以来偏震荡,但最近这个月基本都在25000点位上方。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当前港股估值仍然不算高。那么大家都很关心的是,被低估的港股还会继续走高吗?
要知道港股目前估值还是在“洼地”。从纵向比较来看,和2021年的估值高点相比,其实现在的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像科技、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这些热门板块,估值可以说是最近五年的偏低水平。横向比较来看,如果跟标普、纳指、英国富时等全球主流指数比,我们会发现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并不算高。最近两个月,支撑港股继续走强的因素还有不少。
首先是伴随美联储重启降息,流动性转向宽松,全球风险资产受到提振,港股外资力量回流的概率很大,会成为港股继续走牛的“加速器”。中美利差收窄有助于缓解港股的流动性压力,特别是医疗医药、互联网、新消费,这类对流动性敏感度较高的板块,未来的表现值得期待。外资一直是港股和A股重要的杠杆力量。最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演讲中又发出了可能降息的预告,所以,在新一轮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推动下,港股行情还有可能持续向上。
其次是港股科技企业在AI领域竞争力更强。港股今年上市制度又升级,比如推出“科企专线”,为生物科技、硬科技公司提供上市指导,这让港股在创新药、科技等赛道上的优势更加明显。阿里、腾讯等企业在中国多模态大模型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各大港股科技龙头也不断加码AI资本开支。近期这些企业在软、硬件产业端都取得了技术突破,如果这种趋势保持下去,那么可以预见到,港股科技成长龙头,还会继续受益于AI产业变革红利。
最后,南向资金还有一定增量空间。到上周末,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流入港股超过了9000亿元人民币,不过这个趋势还会延续。从成交净买入金额来看,大型科技股都获得南向资金加仓,特别是腾讯、美团、小米、快手等等,都是炙手可热的标的。
股民的投资热情在逐渐兴起,未来公募基金的销量也将水涨船高!投资港股的各类基金也为南下资金提供了更多的弹药!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内地高端制造、科技、创新药企业赴港上市,今年港股IPO更是火爆,港股率先走出“上市热潮”,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资本市场对港股融资能力的认可。许多人认为,港股很有可能在今年实现“王者归来”!不过投资者也要同时注重审慎。
出品:财经早察工作室
总统筹:陈晨星
执行统筹: 祝乃娟
监制:洪晓文 曾婷芳
主播:胡光旗
编辑:洪晓文
剪辑:实习生 苏磊
设计:王冰
拍摄:肖航 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