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化交易大趋势下,核电公司盈利情况受到的影响越发明显。
中国广核(003816.SZ)、中国核电(601985.SH)陆续披露半年报,前者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6.3%至59.52亿元,系2019年以来近七年内首次出现同期净利润下降;后者净利润同比微降3.66%至56.66亿元,相较于近五年来净利润增幅亦下滑明显。
对于业绩下滑,这两家核电企业均表示系电力现货市场加速建设、新能源全面入市下,电力市场交易价格出现下降所致。
市场电价波动影响
中国核电和中国广核主要业务包括建设、运营和管理核电站,公司盈利主要源自电力销售业务。其中,中国核电近年来还在大力开拓风电、光伏等非核清洁能源产业,公司电力销售收入也涵盖了风、光发电收入。
核电企业在运核电机组上网电价分为核准电价和市场电价两类,前者由有关政府部门核准批复,后者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形成。据中国广核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在运核电机组的核准电价未发生变化,但由于核电机组所在省区电力现货市场陆续铺开运行、新能源全面入市,电力现货价格及中长期合同交易价格同比下降,公司平均市场结算电价较2024年同期降约8.23%。
中国核电亦提示了电力现货市场加速铺开带来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今年上半年,两大核电企业在运核电机组均安全稳定运行,中国核电在运核电机组总上网电量同比增长12.13%至935.51亿千瓦时,中国广核核电站总上网电量同比增长6.93%至1133.6亿千瓦时。
但同时,两家公司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电量也在同步增加,中国广核该部分电量占公司总上网电量比重达56.1%,同比增加了3.7个百分点。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广核上半年总上网电量增长,但公司营收、净利润却双双下滑的情况。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中国核电的核电及相关业务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了9.48%至53.22亿元,但由于所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资产较多,公司总归母净利润仍难挡下滑趋势。
中国核电主要通过子公司中核汇能持有新能源资产。截至上半年,中国核电的新能源控股在运装机容量同比增近50%至3322.5万千瓦;新能源上半年上网电量215.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81%。但受市场结算电价下滑和折旧增加影响,中核汇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1.7%至11.4亿元。此外受中国核电持有中核汇能股份比例从70%降至62.7%影响,中国银河证券估算,新能源业务为中国核电贡献归母净利润3.44亿元,同比大降66%。
如何应对
为应对新能源全面入市,电力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提升带来的影响,两大核电公司正从核能主业、电力销售层面做好两手准备。
在应对市场电价波动方面,中国广核的策略是密切跟踪与分析相关省区电力市场形势变化,做实做细电力营销工作,“一省一策”形成最优策略。同时,加强营销力度,多渠道开发优质大用户及拓展中小用户,不断优化交易策略,减少被动进入现货市场出清电量,力争今年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不低于近三年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的平均值。
中国核电则决定通过所成立的三家独立售电公司深耕所在区域电力市场。公司称将深入研究市场政策和交易规则,调整优化电力交易策略,并通过“核电+新能源”协同发展,发挥零碳绿色电力优势,积极开发电力客户。
此外,公司还在优化内部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强化专业人才梯队建设。随着新机组投运和市场化电量规模扩大,公司将进一步强化统筹区域售电业务,加强区域市场开拓力度。
另一方面,两家公司都表示要提升核能多用途利用,以应对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核电项目经济性的影响。
例如,中国广核正大力发展核能供暖。公司建成了我国东北地区首个核能清洁供暖项目,并已安全稳定运行3个供暖季。中国广核称在其山东招远一期项目的初步设计中也已考虑核能供暖方案。
中国核电则进一步拓展到工业供汽领域。半年报显示,全国首个工业领域核能供汽项目田湾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已稳定供汽超300万吨,该项目去年6月在公司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为核能与石化产业耦合起到良好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