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瑜伽裤,杀疯了。
在lululemon以千元瑜伽裤风靡全球之时,最近,一个来自中国福建的品牌,却以20美元的平价瑜伽裤,在亚马逊连续三年霸榜运动服饰大类第一。
BALEAF——这个被海外消费者称为“买得起的Lululemon”的品牌,凭借一款能装下iPhone的口袋瑜伽裤,年营收突破10亿元,成为跨境电商领域的“隐形冠军”。据亚马逊官方数据显示,去年黑五网一期间,BALEAF销售额同比增长110%,与此同时,其爆款单品也长期霸占各细分类目Top10。
都知道瑜伽裤的老大是Lululemon,甚至Lululemon以一己之力让瑜伽服细分市场成为金矿,以至于很多人都在寻找下一个Lululemon。
没想到最后是这个中国品牌BALEAF,从一众竞争中跑出来了。它怎么就杀出重围了?
很多人以为,它能跑出来是靠低价。
毕竟,瑜伽裤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截至2024年底,中国瑜伽相关市场规模已突破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然而,传统巨头如Lululemon定价普遍在100美元以上,中低价位市场存在巨大空白。
打低价牌的瑜伽裤很多,核心在于市场的痛点洞察与需求的精细化错位。在产品策略上,BALEAF走了两招“人无我有”的路子。
第一,用 “小口袋”撬动大市场,精准解决用户痛点。
在BALEAF之前,市面大部分瑜伽裤还是卷面料科技,但BALEAF另辟蹊径看到另外一个痛点:口袋无法容纳智能手机。
看到这个痛点后,它研发出双层弹力收纳袋,经过2000次拉扯测试确保其承重性能,将口袋深度精确设计为15厘米,专为智能手机量身定制。这一设计直击北美女性“瑜伽课后顺路购物、接送孩子需随身带手机”的生活场景。
对比传统瑜伽裤仅能放置卡片的口袋,这一改进成为产品差异化的核心卖点,推动单款成了爆款。
第二,不同于只专攻瑜伽场景的Lululemon,BALEAF还有一个差异化杀手锏:全场景适用性。
哪里都能穿,是很多用户对BALEAF的印象。用户可以穿着BALEAF的骑行裤做瑜伽,穿着瑜伽服登山,甚至打沙滩排球,产品可应用于多种运动场景,包括高尔夫、登山、钓鱼、沙滩排球等。
如今,瑜伽裤专业运动属性逐渐被穿搭属性所替代,成为许多女性的日常穿搭单品,小红书和抖音上,关于瑜伽裤的种草贴和穿搭视频热度持续攀升,老外也不例外,这种又会讲故事又能无缝渗透到生活各场景的品牌,能火也是情理之中。
最开始,BALEAF其实还不是做瑜伽裤的。
它最早是从小众运动入手,从2014年的滑雪服,到2015年的骑行类服装,其中,骑行裤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爆款,其推出的骑行护臀裤解决排汗、久坐不舒服等痛点,立体裆部设计应用于瑜伽裤腰部支撑,因此颇受市场好评。当时做产品就已经花了不少小心思,比如跑步服袖口会专门剪裁出“观测窗”,解决运动手表遮挡问题。
此后,依靠类似的制造经验,它将积累的透气技术与人体工学经验,迁移至瑜伽裤以及更多领域,如今更是延伸出五大品类(瑜伽、跑步、骑行、户外、冲泳)覆盖“运动-生活”全场景。
能从后浪快速逆袭成户外黑马,营销能力也是重中之重。
早在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崛起时,BALEAF开始运营其DTC网站。营销风格特别鲜明,对于注重环保的外国人来说,Baleaf将环保理念融入品牌文化之中,讲了一个故事:提出当前行业所面临的的碳足迹问题,列出了其供应链中实施的具体可持续措施。
在官网上,从“大部分人只使用他们衣橱中 20% 的衣物”这一现实问题切入,提出了品牌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比如在2021年,Baleaf及其供应商还获得了全球回收标准(GRS)认证,致力于让每一道生产流程都符合GRS标准。
全球瑜伽服市场的一项调查显示,83%的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产品支付溢价。老外对环保牌相当吃这一套。
与此同时,BALEAF也很会搞事,独立站内专门设立一个“Postyour try-on pic,Get a freebaleaf swimsuit!”的活动,活动鼓励用户在Facebook或Instagram中分享自己测评帖,并附上#baleafswimsuitup的品牌标签。帖子一旦被官方认可采纳,用户立即能获得一套免费的泳装,靠这个活动吸引来不少人。Baleaf在其官网也设有博客,定期邀请专业运动人士撰写文章。
但光有巧思营销还不够。相比传统服装品牌,它更像是个互联网品牌,追求用户反馈快速迭代。
品牌在内部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用户反馈闭环系统:“48小时差评响应机制”,要求技术团队快速解决问题。曾有BALEAF的员工透露,是跨境电商中见到少有会设置客服的公司。类似的设置还有仓库设“差评产品召回区”,工程师直接拆解分析问题。最典型的比如针对泳装起球问题,它会将摩擦测试标准提升至10万次,足足是行业的2倍。
就像BALEAF品牌创始人曾经说过:“不管投身何种事业,要么选择不做,一旦决定去做,就要立志成为行业第一,或者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如今,网红瑜伽裤鼻祖Lululemon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两个月前,lululemon发布了2025财年第一季度的财报,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还下调了全年业绩预期。
数据公布后,lululemon股价几乎连跌14个交易日,市值创下过去五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Lululemon被后浪们BALEAF偷家只是开头。如今,打低价牌已经远远不是同行们的重点,洞察用户细分痛点才是机会。就像同行银曼服饰也会推出高腰、防滑、多功能口袋等创新设计,外表搞潮流牌,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Lululemon引以为傲的产品优势,也是不少同行的王牌。一些国产的专业瑜伽服饰品牌开始涌现。如暴走的萝莉、VFU、粒子狂热、MAIA ACTIVE等品牌,李宁集团也在积极丰富女子瑜伽服装的产品矩阵,在面料、设计、价格上发力,目标都是成为“中国的lululemon”。
类似BALEAF这样的中国瑜伽服品牌出海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比如Halara通过TikTok和独立站双渠道发力,2024年TikTok美区销售额超4.5亿元,连续4个月蝉联运动类目榜首;Fanka则将智能压缩技术融入运动服饰,在欧洲市场快速站稳脚跟。
图源:Halara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瑜伽裤品牌之间竞争的重点还有“人群深耕”。
就像如今安踏力挺的MAIA ACTIVE。2023年,安踏对这个女性品牌定下的第一个目标是“超越lululemon、成为细分市场第一”。在产品端,MAIA的定位更聚焦“亚洲女性”,推出腰臀贴合度更高的“小腰精”裤型。
光是强化“多场景运动解决方案”标签还不够,还有的品牌布局智能瑜伽裤,融入温控、生物监测等技术,切入科技健身赛道,也会吸引更多注重高科技圈层人群。
就像投资人黄海说的,“Lululemon发展到今天的大众化阶段,它不能再去承载品牌自我认同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新一代小众品牌也会应运而生。”
当中国品牌不断探索“如何让产品更懂人”,而非“如何让人记住品牌”,口袋深度、袖口开孔、尺码扩展……每一个细节都是用户生活的切口,也藏着吸金密码,将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转化为升级版体验。
总之,未来Lululemon的对手,也终将不再是它的平替。
参考资料:
《在亚马逊卖爆!Baleaf运动服为何是“平替版Lululemon”?》,品牌方舟BrandArk
《霸榜亚马逊:中国瑜伽服品牌如何征服北美市场?》,谷仓新国货研究院;
《闷声卖10亿的“中国版迪卡侬”,这个福建品牌如何征服老外?》,刀法研究所
上一篇:首创证券港股IPO火速获批,“A+H”落地在望,合并预期骤降 首创证券获ipo上市批文 首创证券ipo最新消息
下一篇:芯片股再爆发!中芯国际、寒武纪股价创历史新高,芯片50ETF(159560)盘中涨超5% 芯片股票有望迎来大暴涨吗 芯片股全面爆发超50股涨幅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