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间,中信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营业收入为1057.62亿元,同比下降2.99%;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364.78亿元,同比增长2.78%。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16%,与上年末持平;资产规模则增长3.42%至98584.66亿元。
站在跨越“十万亿”资产的里程碑前,中信银行也在推进“轻资本、轻资产、轻成本”转型。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零售银行业务分部税前利润实现了翻倍,零售管理资产余额(含市值)达4.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2%。
营收和净利润“一降一增”
在银行经营环境处于深刻变革和调整的背景下,中信银行上半年取得了“一降一增”的业绩。根据半年报,该行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57.62亿元,同比下降2.99%;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364.78亿元,同比增长2.78%。
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11%,增幅较一季度提升2.45 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2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44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该集团不良贷款余额671.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49亿元,增长0.98%;不良贷款率1.1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07.53%,比上年末下降1.90 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末上升0.42个百分点。
作为对比,今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9%,拨备覆盖率为211.97%。可见,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明显优于我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但拨备覆盖率略低于平均水平。
资负规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该集团资产总额98584.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42%。贷款及垫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8019.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客户存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61069.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9%。
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本充足率13.47%,比上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94%,比上年末下降0.32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9%,比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
利息净收入下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上升
从营收的构成来看,上半年,中信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712.01亿元,同比下降1.94%;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45.61亿元,同比下降5.08%。
在影响利息净收入的因素中,利率变动备受关注。上半年,中信银行净息差为1.63%,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净利差为1.60%,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展望下半年,在利率传导机制进一步疏通、银行业竞争行为进一步规范的经营环境下,银行业价格竞争压力将有所缓解。本集团将在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保持自身发展的健康性,努力稳定净息差水平。”中信银行表示。
非利息净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69.06亿元,同比增加5.53亿元,增长3.38%,占营业净收入的15.98%,同比上升0.98个百分点。其中,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同比增加10.26亿元,增长25.12%;代理业务手续费同比增加4.90亿元,增长18.81%;担保及咨询手续费同比增加2.84亿元,增长11.35%;结算与清算手续费同比增加2.11亿元,增长16.23%;银行卡手续费同比减少9.77亿元,下降12.29%。
此外,投资者收益实现了11.09%的正增长,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则从上年同期的51.13亿元变为亏损2.7亿元,降幅为105.28%。中信银行表示,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为153.49亿元,同比减少38.24亿元,主要是受市场及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
公司贷款不良率下降,个人贷款不良率上升
从贷款质量方面来看,截至6月末,中信银行公司不良贷款率(不含票据贴现)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个人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中信银行公司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个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占公司不良贷款总额的60.84%。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改善,不良贷款率分别下降0.32、0.21、0.20、0.14个百分点。但受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转型等因素综合影响,中信银行建筑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
个人贷款中,消费贷备受关注。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720.56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2.44%,关注贷款率1.13%,逾期率3.56%。
“受经济周期及外部因素干扰等多重因素影响,消费贷市场尽管长期向好,但当前面临阶段性问题,居民部门对消费贷的需求整体尚显不足,消费贷整体风险水平有所上升。”中信银行解释道。
除了消费贷,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也出现了“双增”,其中不良率2.73%,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
从区域来看,截至上半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以上地区不良贷款余额合计435.43亿元,占比64.86%。从不良贷款增量看,中部地区增加11.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12个百分点;其次是长江三角洲增加6.83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01个百分点。
“三轻”转型之下,零售业务利润同比翻倍
中信银行董事长方合英曾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将继续把“轻资本、轻资产、轻成本”转型作为提质增效、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
“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在‘大而轻’的效率革命和‘大而强’的动能塑造中,努力探寻一条由‘一次增长曲线’向‘二次增长曲线’跨越的路径,实现价值银行的升维发展。”他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轻资本、轻资产、轻成本”的“三轻”转型是为了应对经济新常态、利率市场化和强监管等挑战,从过去追求规模扩张的“重”模式,转向追求高质量、可持续、价值创造的“轻”模式。这也意味着,银行将更加重视零售业务。
实际上,中信银行近年也在推进“零售第一战略”,并提出打造“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
那么,中信银行上半年零售业务“成色”如何?除了从上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表现中可窥见一二外,零售银行业务分部的整体业绩也提供了更全面的观察视角。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其零售银行业务分部营收为404.85亿元,占比38.3%,两个数据同比均有所下降。但零售银行业务分部税前利润则从上年同期的26.74亿元同比大增109.24%至55.95亿元,占比也从6.1%上升至12.0%。
此外,半年报还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集团零售管理资产余额(含市值)达4.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2%。私行客户达 9.21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57%;私行客户管理资产月日均余额1.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33%。零售理财产品余额达1.4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1%。
“以当期经营结果交付、中长期体系能力建设‘双线驱动’,强化营收驱动,推动AUM、零售信贷余额、个人客户数等稳步增长。”在谈及下半年对“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的展望时,中信银行如是表示。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
上一篇:板块轮动速度加快,A股投资者盼望“长期牛” 板块上涨轮动周期 板块轮动太快股价将回撤
下一篇:滚动更新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大幅低开实时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黄金股普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