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公布,呈现出一幅中国产业创新格局的微缩图景。
从新能源领军者到高端装备制造巨头,从传统能源转型先锋到新材料突破者,上市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的技术专家集体亮相,见证了中国产学研融合的深度演进。
这份名单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两大主线:一方面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科技企业的强势崛起,另一方面是传统产业巨头的自我革新与技术突破。
事实上,两院院士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其评选和影响力已深度嵌入中国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脉络之中,成为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力量。院士群体不仅代表学术顶尖水平,更通过技术引领、战略咨询和产学研融合,持续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如今,伴随着多家龙头上市公司高管上榜候选名单,资本市场正在密切关注这一名单背后的象征意义。
科技领军: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创新闭环
本届院士增选名单中,新能源、航空航天、数字技术等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代表尤为醒目。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入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候选人。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A股上市七年后,于今年5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8月18日,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达到100.19万亿元。其中宁德时代以1.25万亿元市值跻身前十。
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作为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代表人物入选。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CTB技术等创新,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航空航天领域,中国商飞C909总设计师陈勇、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邓景辉等一同入选。这些企业的“技术中坚”代表了中国在大型飞机、直升机和高级教练机领域的最新成就。
数字技术领域,中国电子旗下麒麟软件首席科学家吴庆波代表软件企业入选。在中国推动软件自主可控的背景下,麒麟软件旗下的麒麟操作系统已成为国内主流操作系统之一。作为国产操作系统的核心力量,这家国产操作系统领军企业以自主创新为支点,实现技术专利超500项,完成超600万软硬件生态适配,引领着国产操作系统产业的新格局。
此外,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入选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在他的带领下,隆基绿能研发累计投入220亿元用于科研攻关,累计获得各类专项2500多项,十余次刷新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推动光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能源形式之一。
传统转型:老牌企业的技术突围与价值重塑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名单中,多家传统产业巨头的技术专家同样脱颖而出,展现了传统经济板块的创新活力。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总工程师尚建选候选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旗下上市平台陕煤股份拥有煤炭储量179.31亿吨、可开采储量102.46亿吨,可开采年限70年以上,煤炭资源储量位于行业前列,是能源保供的重要力量。
同样是煤炭领域,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常委、常务副总经理张建国也一并入选。作为传统能源龙头,平煤神马正在加速资本化步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毛近日透露,计划2028年前拥有6至7家上市公司,目前已有平煤股份、神马股份等4家上市公司。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首席科学家、总地质师王香增的身影也出现在候选名单中。王香增主持攻克裂缝性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世界性难题,成果支撑百年老油田千万吨以上连续18年增产稳产和万亿方储量延安致密气田发现。一系列成果推动了我国低渗致密油气高效绿色开发,支撑百年老矿延长石油实现快速发展,为推动陕北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此外,中国宝武钢铁集团首席科学家、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硅钢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国保也是本次候选人选。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是新型低碳冶金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工作。该集团资产规模上万亿元,旗下上市平台宝钢股份在全球上市钢铁企业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二、汽车板产量排名第一、硅钢产量排名第一。
新材料领域,金发科技首席科学家黄险波入选候选名单。该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和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等多个类别产品方面,成绩斐然。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董事冯江华也入选。冯江华致力于电力电子和现代控制理论在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领域的工程化攻关,主导了从“中华之星”“和谐号”到“复兴号”的牵引技术迭代,曾获得詹天佑成就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资本市场已对这一名单给出积极解读,宁德时代、比亚迪双双跻身万亿市值之列,陕煤股份等企业市值也已超千亿。这反映出投资者对中国产学研深度融合前景的持续看好,以及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定信心。随着更多产业巨头进入院士行列,中国正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