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8月21日电 牧原股份21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称,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对于明年的能繁母猪数量规划,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
20日盘后,牧原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加34.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30亿元,同比增加1169.77%。
公司经营情况方面,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6.06%,相比一季度下降3.14个百分点,公司今年提出将整体负债规模降低100亿元的目标,截至二季度末,公司负债总额相比年初下降56亿元,降负债目标已完成过半。
在生猪养殖业务方面,今年以来,得益于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方面的协同发力,公司实现了关键生产指标的稳步提升及内部成本方差的持续缩小,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逐月下降,7月已降至11.8元/kg左右。
牧原股份表示,后续公司会在业务管理、组织管理层面持续发力,寻求养猪技术上的创新突破,实现养殖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做好人才选拔与培训赋能,保障落地执行的效果,努力实现今年制定的全年平均12元/kg的成本目标。
在屠宰肉食业务方面,今年以来,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推进销售渠道建设,2025年上半年共计屠宰生猪1141.48万头,同比增长110.87%,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8.72%,亏损1亿元左右,同比大幅减亏,经营情况较上年同期明显改善。下一步公司会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内部运营能力,推进产品升级和客户结构优化,以提升屠宰肉食业务的盈利水平。
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
牧原股份表示,近期,为平衡市场供需关系,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国家实施对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公司响应号召,采取如下举措:第一,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对于明年的能繁母猪数量规划,在当下产能调控方案的指引下,公司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第二,在对生猪出栏体重的管理上,公司近期持续降低均重,预计本月底将降至120kg;第三,在销售端,此前公司已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构建管控体系,从源头进行把控,确保所有育肥猪都能流向屠宰厂。公司会积极发挥产能调控带头作用,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助力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年初至今,公司成本下降进展符合预期
针对公司后续的成本下降空间及降本路径,牧原股份表示,年初至今,公司成本下降进展符合预期,从1月的13.1元/kg逐月下降至7月11.8元/kg,其中成本下降均来源于生产成绩改善与单位期间费用下降。
牧原股份称,后续的降本路径主要为:第一是种猪育种,当前公司整体的育种工作也进入到新的阶段,依靠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综合考虑猪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屠宰后的经济价值开展种猪选育,今年以来,品种的改良、育种水平的提升推动着成本的下降;第二是健康管理,上半年的成本下降得益于生产成绩的明显提升,但目前部分落后场线的生猪健康基础仍较差,后续公司将持续做好疾病净化,不断提升健康水平,挖掘猪群生长潜力;第三是对于员工的培训赋能及一线管理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今年上半年,公司内部成本离散度明显收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当前部分优秀场线能够将成本降至11元/kg以下,公司会整合内部资源,搭建培养体系,帮助落后场线快速扭转业绩,带动后续整体成本的下降。
公司正在积极考察海外市场
针对公司港股上市的募集资金用途,牧原股份回应称,公司本次港股发行是推进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拓展全球商业版图及研发投入,不会用于国内新增产能建设。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海外业务进展方面,牧原股份表示,公司已成立海外业务团队,正在积极考察海外市场。今年上半年,在越南非洲猪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公司通过轻资产的模式,对合作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赋能,帮助其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使得合作企业疫病防控效果明显提升,这体现着公司此前积累的经验能够在海外进行与落地,也让公司对未来海外业务的发展更有信心。当前公司正在搭建本地团队,充分调研当地市场环境,未来会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方式开展国际业务,除了轻资产模式,未来也探索在海外新建产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收并购等多元化发展的模式。(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