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西地那非第一股,真的不行了?
8月15日,国产伟哥领头羊白云山的半年报姗姗来迟,数据显示:2025年白云山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41.83亿元,同比增长1.93%;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亿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下降了3400万,同比下降1.31%。
收入增加了,利润却下降了。更吊诡的是,此次财报中,白云山似乎有意回避了其旗下明星产品金戈,在洋洋洒洒233页半年报中,竟对金戈的销量和销售额只字不提。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金戈2024年已出现销量颓势,相比往年少卖了1332万片,销售额减少约2.55亿。进入2025年,其市场表现迎来进一步下滑,半年报中金戈所属的化学药板块下降了5.85%,白云山此举或许是回避金戈市场地位的崩塌,避免投资者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质疑。
一、从风光无限到泯然众人,跌落神坛的金戈
金戈于2014年上市,上市后凭借着价格优势很快就打开了市场。短短5年时间,销量就超过原研万艾可,被市场视为“国产西地那非第一股”。
凭借金戈强劲的市场表现,白云山的市值一路水涨船高。彼时的白云山信心十足,甚至对外要冲击千亿市值的口号。
然而随着金戈由盛转衰,白云山集团的市值最终只达到了996亿。
2020年,国内那非类市场开启了价格战。先是齐鲁制药在集采中中标,2.8元一片的价格直接击穿行业底线。原研万艾可也进一步降价,把价格打到29.8元,其他厂商也纷纷跟进,进一步压低市场均价,金戈优势不再,市场份额大幅缩减。
若只是同行业内的竞争对手在打价格战,那金戈其实并不缺“一战之力”。更糟糕的是,一些来势汹汹的新玩家,诸如打出兼顾短期表现与长期养护的前沿成果“益-维-利”,则让金戈手足无措。
以金戈为代表的那非类制品,其底层逻辑都是通过抑制特定酶的活性,改善关键部位的血液供应,从而提高核心功能。这种方案虽然能够立竿见影,但会引起血压波动、增加心脏负担等不良反应。
此前男士们尽管对此心知肚明,但在缺乏其他更优方案的情况下,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类似“益-维-利”等新玩家的出现,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思路。
据了解,这种新方案融合了精氨酸、小花山奈等天然物质,这些物质此前在《Cell》等期刊上都曾被证实对男士身体多有裨益,在提高男士核心功能下降,不仅可提供助力,还可规避不良反应。
在两方压力下,2024年,金戈就已经呈现出疲软状态,去年总销量跌至10.34亿元,较历年同期下降20%。
二、旧酒装新瓶,白云山的创新难破困局
面对金戈所遭遇的市场挑战,白云山陆续推出口崩片等新品,同时推出“铁马”布局,形成“双子星”产品组合,不过从当前市场反馈来看,这一系列举措的成效有限。
有市场分析师指出,这类方案更多是对传统剂型或应用场景的优化,在核心创新维度上突破有限;与此同时,男性健康消费观念正发生转变——从过去的被动应急式需求,逐渐向主动、长期的健康管理方向倾斜。
这种消费观念的变迁,在行业层面已有明显体现。近年间,不仅是白云山,科伦药业、泰恩康等多家企业的传统那非类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
另一方面,“益-维-利”系列成果在市场中逐步积累了一定关注度。从财报及电商平台(如京J.D东)数据来看,其用户反馈中出现“状态明显改善”等评价,显示出特定消费群体的认可。
《2024 中国男士健康情况调研报告》提供了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近6成男性对那非类制品存在心理顾虑,担心与“能力标签”关联;而上述前沿成果因定位差异,在缓解这类顾虑上更易被接受,既覆盖了有精准需求的群体,也在更广泛的男性健康管理场景中获得了一定市场空间。
三、白云山该何去何从?
在研发与创新上的挑战,是白云山金戈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今的市场局面,仅靠营销恐怕难以为继,更需要大刀阔斧的变革。为了尽早脱离困境,今年初,白云山提出的研发倍增与跨境突围战略。
但从目前来看,这一战略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好的效果。在激烈的男士健康市场上,曾经的第一股逐渐表现出疲态来,或许白云山的核心问题还是在创新上迟迟迈不开步子,跟不上市场迭代速度。
就像诺基亚败给苹果,不是输在体量与渠道,而是困在“功能机思维”里,错失了智能机浪潮。当市场不再为老牌子买单,再强的渠道护城河,也会在新浪潮的冲刷下渐渐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