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付一夫
近期,A股表现极其强势。
自4月7日以来,市场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大盘从3040点接连突破一道道整数关卡;上周大盘放量突破去年10月8日的高点3674点,昨日又是一度突破了2021年2月的高点3731点,并最终收于3728点。而市场成交额也连续多日维持在2万亿元以上,昨日更是达到了近3万亿的资金体量,一片热火朝天的氛围,绝对是不折不扣的牛市行情。
说到“牛市”二字,每个投资者都会觉得热血沸腾——毕竟,牛市代表着资本市场的热火朝天,意味着股价的普遍且持续性上涨,也蕴含着巨大的赚钱效应与财富机遇。然而按照过往经验,每一轮牛市过后,总有太多人在喧嚣散尽时黯然离场,而真正笑到最后的往往仅有极小一部分人。
究其根本,并非运气欠佳,而是缺乏与牛市相匹配的思维方式;而真正的投资智慧,不在于预测牛熊转换的时点,而在于当牛市真的来临时,能否用清醒的认知驾驭市场的狂热。
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针对“牛市思维”及相关问题来做一番讨论。
纵观历史,A股历来都是牛短熊长,可能每3~5年甚至更久才会出现一轮系统性牛市,而每一轮牛市持续时间大体只有1~2年,故而多数投资者在很长时间里都是身处熊市之中。
在漫长的熊市里,市场持续低迷,多数个股的股价都是一路跌跌不休。投资者们在这冰冷的市场中,每一次满怀希望的买入,换来的可能都是无情的下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毒打”与资产缩水,早已被折磨得疲惫不堪、心力交瘁,故而不少人的心里种下了悲观与恐惧的种子,熊市思维也由此日渐扎根。
在熊市思维的影响下,很多投资者变得极度谨慎,甚至有些过度恐慌。他们时刻关注着市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稍有风吹草动便如惊弓之鸟般迅速做出反应。哪怕是市场出现一些积极的信号,他们也往往选择视而不见,依旧沉浸在熊市的悲观氛围中无法自拔。
牛市思维则与熊市思维截然相反。在牛市中,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股价节节攀升,投资者普遍对市场前景充满乐观预期。他们积极关注市场的积极因素,如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行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企业业绩的稳步增长等。这种乐观情绪促使他们敢于大胆持有优质资产,并且将每次市场的回调都视为“倒车接人”的机会而非风险,并且坚定地认为这只是上涨过程中的小插曲,不会轻易抛售手中的筹码。
以2014~2015年的牛市行情为例,当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国家大力推动金融创新,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在此背景下,市场信心得到极大提振,投资者纷纷积极入场。而那些具备牛市思维的投资者,在行情启动初期便果断买入优质股票,并坚定持有。尽管在牛市进程中,市场也经历了多次短期回调甚至是大幅度急跌,但是他们凭借对市场趋势的准确判断和坚定的信念,不为短期波动所动。最终在牛市的主升浪中,他们的资产都实现了大幅增值。
在股市的牛熊更迭之中,思维模式能否及时切换直接关系到投资成败;特别是当市场进入牛市时,那些根深蒂固的熊市思维必然会成为阻碍收益增长的隐形枷锁。
具体而言,投资者因习惯了熊市里的股价惯性下跌而常常倾向于短线操作,认为“逢高减仓”、“见好就收”是最佳策略,这种对风险的过度警惕在下跌周期中能规避损失,但在牛市里却会导致“踏空”——要知道,牛市的核心特征是资金涌入推动估值抬升,板块轮动与趋势延续性更强,此时若固守“小赚即跑”的逻辑,很可能错过主升浪,看着持仓股一路上涨却只获得微薄收益。更有甚者,当后续股价继续飙涨并毫无停歇迹象时,有的投资者又会因为懊悔之前的踏空,脑子一热就追高买入,殊不知自己反而成了“高位站岗”的那个人。
更为关键的是,熊市思维非常容易引发“恐惧性抛售”。要知道,纵然是牛市也不是每天都涨,进二退一、进三退二乃是常态,并且这也符合“慢牛”特征。不仅如此,牛市里的回调多为短期震荡而非趋势反转,投资者若是用熊市的“危机预判”来理解牛市中的每一次回调,就会在短暂的下跌中恐慌割肉,既损失本金又错失后续反弹。
综上所述,当牛市降临时,投资者务必要及时建立起牛市思维,唯有如此才能跟上市场节奏并享受账户增值带来的快乐,否则纵然是牛市也难赚到大钱甚至不赚反亏,白白浪费了大好的行情。
进一步讲,即便是在牛市中建立起所谓的牛市思维,很多投资者到最后也依然没有获得理想的收益,历史一再证明了,很多人在牛市里比熊市里亏得还多。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牛市才是散户亏钱的主要原因”。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多数投资者在牛市里都经常会犯三个同样的错误。
第一,频繁换股,追涨杀跌。
在牛市中,板块轮动通常较快,市场热点也时常在不断切换,今天是半导体领涨,明天就可能轮到新能源发力。这种快速切换的行情容易让投资者陷入“赚快钱”的迷思,开始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并频繁地买卖股票,试图抓住每一个热点,恨不得把所有的钱都赚到自己的口袋里。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
例如,在2019~2020年的结构性牛市中,科技板块率先启动并大幅上涨。一些投资者看到科技股的火爆行情,便匆忙卖掉手中的消费股,转而买入科技股;但当他们买入后,科技股却开始回调,而原本被他们卖掉的消费股却继续上涨,到头来非但没在消费股上赚到钱,还到科技股上挨了打。而除了容易踏错节奏之外,频繁换股还会增加交易成本,导致投资收益的降低。
其实按照历史经验,牛市通常都是“鸡犬升天”,即绝大部分的股票都会上涨,只是涨幅和主升浪的时间有先有后。如果投资者持有的股票迟迟没有上涨,原因很可能是还没轮到它表现而已。而真正的高手在牛市里往往都会保持耐心,忽略短期波动,精选具有长期逻辑的标的而耐心持股待涨。
第二,盲目自信,无视风险。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的知名著作《非理性繁荣》里面提到了一个观点,即“信心过度与高预期是导致投机泡沫的重要原因”。当股市火热时,市场赚钱效应爆棚,很多人的信心往往也会随之高涨,而过度的自信,有时候甚至会让一些人相信自己就是“股神”,市场的运行轨迹尽在掌控之中,何时变动、如何变动都能精准拿捏,仿佛股市就是自己的提款机一般,这就容易催生“非理性繁荣”与投机泡沫。
不仅如此,在市场情绪爆棚之时,人们很容易被周围的气氛冲昏头脑,并产生一些“异想天开”的念头,比如一夜暴富、账户翻10倍等等,这种思维充斥着他们的神经,并容易在他们的投资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只看到了股价一路上涨,生怕错过暴富的机会,却很容易放松对于市场风险的警惕,经常是不假思索地追高买入,有的散户甚至选择在牛市中加杠杆投资。殊不知,股市里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哪怕是牛市亦如此。一旦市场突然回调时,那些在牛市中过度乐观的人常常措手不及,利润迅速回吐,有的还蒙受了大幅度亏损。
第三,盲目跟风,缺乏策略。
在移动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短视频/直播如火如荼的当下,市场信息的传递变得异常迅速和扁平化。随着各路财经博主的大肆渲染与科普,很多普通人与小白投资者很快都能感知到牛市的降临,于是纷纷抱着资金冲进股市,就像那不假思索、跟着头羊一哄而上的羊群一般。
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适合自己的交易策略,并且对于手里持有的个股是什么都不了解,比如某某公司的主营收入是多少、具体业务在哪些地区、核心产品和竞争力是什么等等,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究竟几何。他们可能唯一关心的,就是股价会不会涨,涨幅是大还是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股价出现大幅度波动或者下跌,这些人便会因为缺乏完整的投资策略而不知道如何应对,对于牛市的执念与幻想往往会让他们选择硬扛而不是及时撤离。久而久之,很容易便会小亏变大亏乃至巨亏。
上述种种,便是很多人在牛市里更容易亏钱的根源所在,我们理应引以为戒。
至此或许有人会问:作为普通投资者,应该怎样才能把握好牛市机遇,获得理想的回报呢?我尝试给出几点建议。
一则,秉持牛市思维,树立良好心态。
如前文所述,投资者应当尽快建立起牛市思维来应对当下的市场,并且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克服恐惧和贪婪的心理。在牛市中,不要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惊慌失措,也不要因为过度追求收益而盲目冒险。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理性看待市场的涨跌。当市场出现回调时,要相信这是市场正常的调整,只要市场的上升趋势没有改变,就不必过于担忧。同时,要避免贪婪心理的驱使,不要盲目跟风追涨,要根据自己的投资计划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进行投资。
二则,努力学习,强化认知。
在牛市中,投资者要加强对市场和投资知识的学习,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的基本面。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投资分析能力,从而能够准确判断市场的走势和投资机会。比如,要关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因为政策的导向往往会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要研究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选择那些处于上升周期、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进行投资;要深入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挑选出优质的企业作为投资标的,等等。
三则,不断总结改进,形成交易策略。
投资者要积极参与市场,通过实际操作来积累经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投资失误和成功经验,以便在今后的投资中能够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建立自己的投资日志,记录每一次投资的决策过程、投资理由以及投资结果,而后定期回顾投资日志,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策略。有了自己成熟的投资策略并反复打磨、严格执行,方能在市场中行稳致远,哪怕是熊市也不至于蒙受很大损失。
总而言之,当下的A股牛市行情是资本市场给予投资者的宝贵机遇,不过要想在牛市中实现财富的增值也绝非易事,需要不断地超越与提升自我,方可在牛市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投资硕果。
“投资是一生的修行”——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