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华为手机用户发现,在本机信息里,能够看到处理器的信息了。
2023年,麒麟芯片回归后,华为采取了淡化芯片的方式进行宣传。除了一些民间拆解和测试团队泄露出真实型号外,无论是在官方网站还是在电商网站,都隐去了处理器型号。
由于华为的这番操作,还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华为在海外市场发售的时候公布了芯片型号,有人认为这是不尊重国内消费者的行为。
星空君认为国内并没有明文规定手机厂商必须公布芯片型号,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也没有多少人关心诺基亚的芯片。像苹果长期不公开运行内存大小,也并没有非议。
手机厂商公布芯片型号无非是一种营销手段,为了显示自身的技术实力,我们就很少见洗衣机、冰箱厂家公布芯片型号。
华为不公布芯片型号也是一种营销手段,一方面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销量。
那么,华为公布芯片型号是什么营销方式呢?
星空君认为,背后藏着一条主线:芯片技术可能有了新的突破。
让华为“卡脖子”的,不仅仅是光刻机,还有诸多配套,比如光刻胶,比如EDA。
一、如何理解华大九天的半年报
在EDA领域,华为受影响很大。
大部分国产EDA厂商的第一大客户就是华为,当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只能在招股书、财报中看到一个编码。
今年上半年,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要求楷登电子、新思科技和西门子等EDA厂商向中国出口EDA软件时,必须获得出口许可。
而这三家EDA厂商在中国的市占率高达80%,好在华为早有准备。
2023年3月,华为宣布完成14nm国产EDA工具的全面替代,成功攻克了78套核心工具链。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透露,这一成果由华为联合国内EDA企业,历时三年完成了从底层代码到架构设计的全套自主研发。
而到了2025年,新款华为手机的芯片,经过拆解团队实测,已经达到了7nm甚至接近5nm的水准。
这背后是整个中国芯片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其中也有华大九天的功劳。
刚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华大九天的2025年上半年有喜有忧。
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13.01%,延续了自2022年以来的连续增长态势。从历史数据看,公司2022-2024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为37.76%、26.61%和20.98% 3 ,2025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增长。
数据来源:iFind
然而公司增收不增利,净利润表现与营收形成鲜明对比,归母净利润仅306.79万元,同比下降91.9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862.10万元,虽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63.66% ,依然仍未实现盈利。
从半年报看,公司仅有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盈利,其他年份主要靠政府补助维持弥补亏损。
其实,现阶段对EDA行业的补贴,就像前些年对光伏、新能源车行业的补贴,虽然短期内看不到大规模盈利的可能,但从长远布局来看,当国产芯片产业链实现了对高端制程的全面突破,中国芯片就会迅速占领全球市场。
二、国产EDA面临弯道超车的机遇
EDA发展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EDA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是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CAD)。当时芯片复杂度低,芯片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手工操作完成电路图的输入、布局和布线。七十年代中期,可编程逻辑设计技术的出现使得芯片设计自动化成为可能,交互图形编辑、晶体管版图设计、规则检查等功能提升了芯片设计的自动化程度。
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EDA 技术进入发展和完善阶段,推出的EDA工具以逻辑模拟、定时分析、故障分析、自动布局和布线为核心,重点解决功能检测等问题。1980年,加州理工学院教授Carver Mead和全录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程式设计师Lynn Conway共同发表了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导论》(Introduction to VLSI Systems),这成为电子设计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事件。
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随着芯片设计流程的标准化发展以及集成电路设计方法论的完善,EDA 芯片设计工具百花齐放:可编程逻辑阵列、标准单元库、全/半定制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前文提到的三家EDA巨头,都是这个阶段立并成长起来的。
第四阶段,2000年前后,EDA在仿真验证和设计两个层面支持标准硬件语言的EDA软件工具功能更加强大,更大规模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不断推出,系统级、行为级硬件描述语言趋于更加高效和简单。现在各大EDA厂商使用的技术,基本脱胎于这一阶段。
很显然,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经济、科技尚不发达的中国错过了发展EDA的最佳时机。后来者要面临人才培养、专利壁垒等各方面的障碍。
不过好消息是,EDA的第五阶段呼之欲出了。
那就是AI+上云的时代。
一方面,芯片架构和电路日趋复杂、设计迭代加速,急需引入 AI 来帮助降低设计门槛、提高设计效率;另一方面,AI 驱动的云 EDA 工具也在崛起,云平台与 AI 技术的融合正推动 EDA 工具向智能化快速演进。
弯道超车(有时候也称换道超车)成功的最典型例子是新能源车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做不好发动机、变速箱(其实并非真的造不好,主要还是专利壁垒等影响),没关系,新能源车用不到了... ...
EDA厂商也开始向芯片设计企业提供云上服务,云端服务的优势是弹性算力、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设计生态各方(EDA 厂商、IP 核供应商、晶圆代工厂商等)也在云上展开更紧密合作,共建灵活开放的设计流程。
AI+上云让中国的芯片设计产业快速发展,有望像新能源车一样,迎来一个超车的机会。
三、禁令的机遇
据预测,国内EDA市场规模2025年达200亿元,被禁工具涉及金额约40亿元。
作为世界排名第四的EDA厂商,华大九天的核心EDA工具已经实现了全面自主化,能够实现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