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价值137亿元的矿业并购,让青海察尔汗盐湖涌动起变革浪潮。
7月中旬,藏格矿业首次以紫金矿业控股企业身份联合主办“2025世界钾盐钾肥大会暨格尔木盐湖论坛”,董事长吴健辉公开亮相并发表主旨演讲。吴健辉是1997年加入紫金矿业的老将,如今是紫金矿业执行董事、副总裁兼总工程师,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就在三个月前,紫金矿业通过全资子公司实现对藏格矿业的控股,这家坐拥察尔汗盐湖724.35平方公里采矿权,在中国西藏、老挝资源储量丰富的企业,正式纳入“紫金系”战略版图。
1、一餐一饭里的管理哲学
并购落地仅三个月,紫金矿业对藏格矿业的变革紧锣密鼓推进,双方的协同迅速进入实质阶段。7月初,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亲赴青海西宁、格尔木以及西藏各地展开深度调研,实地考察藏格钾肥、藏格锂业的生产运营。在调研中,陈景河直指核心:“要借助重整契机升级组织管理,但要避免照搬紫金模式。藏格从民营企业发展而来,有自身的优势特色,要创新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这段话也透露了紫金矿业的赋能理念,即在引入先进管理体系的同时,保留企业的原生创新活力。
在察尔汗盐湖藏格钾肥的生产基地,接近中午十一点,食堂飘来卤肉的阵阵香气。紫金收购后,第一枪就是提振员工士气,提升员工福利待遇,只有让员工吃好、过得好,员工才有动力、有干劲。据了解,当前首先上调了藏格钾肥的员工餐标,后面还会择机继续上调;与此同时,藏格矿业对员工宿舍进行系统升级,提供通勤班车每天往返格尔木市区,生活环境的全面改善,也让一线员工感受到了紫金赋能的真实温度。以员工的切实关切作为融合的突破口,实现“小投入撬动大认同”,最终带动的是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公司治理层面,自控制权变更后,藏格矿业迅速启动公司治理改革,比如撤销监事会,把监督职能整体并入董事会监察与审计委员会,由主管监督的非独立董事出任主任委员,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担任联席主任委员,并依托紫金矿业经验建立起“监察、审计、纪委、内控”四位一体监督体系;由董事会对执行与投资委员会、总裁进行分层授权,制定重要业务事项权限清单,厘清各项业务审批流程,整合优化总部职能部门,形成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的内部治理框架。
“公司治理更规范了,也更强调降本增效。”藏格钾肥生产部副部长李光俊对此感触颇深,直言公司迎来了全方位的效率革命,虽然比以前更忙了,但也更有底气和信心。李光俊在察尔汗盐湖工作近30年,亲历了盐湖开发从无序到有序的巨变。起初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矿区遍布小作坊式的无序开发,藏格矿业整合10余家小钾肥厂后,自主研发固转液技术,该区域盐湖开发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藏格钾肥也成功跻身国内第二大钾肥生产企业。
李光俊介绍,紫金控股后,强调降本增效与人才的培养,目前公司每个月都会进行成本分析。钾肥生产中,光卤石前期溶解很关键,其溶解度受温度、溶剂等多种因素影响,就像做馒头和面,比例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在过去,料浆浓度也需要人工测量,误差较大。为进一步推动提质增效,藏格钾肥引入智能化设备,在钾肥生产线应用DCS系统,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显示和分析,启动自动检测系统后,可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老经验加新技术,这就是盐湖开发的未来。
2、智慧化升级 守护盐湖开发生命线
站在察尔汗盐湖的堤坝上,能看到一簇簇坚硬的光卤石在湖中伫立。这些形成于数万年前的盐湖,留给人类的开采时间不过百余年。青藏高原的盐湖,是历经几个地质年代沉淀的自然奇观。从中新世到全新世中期,地壳持续运动叠加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导致湖水不断蒸发和盐分富集,超过1000万年的迁移与沉积,最终形成了富含多种矿物质的盐湖。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滋养了人类的农业和工业。
过去多年,察尔汗盐湖产出的钾肥撑起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半边天;碳酸锂稀缺之时,藏格矿业以钾肥生产排放的老卤为原料,通过自主研发的“超低浓度含锂卤水‘一步法’制取电池级碳酸锂”技术,成功在锂离子浓度极低的盐湖卤水中提取出高品质电池级碳酸锂,及时增加市场供应,助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与能源安全。
矿业开发一头连着经济与民生,一头连着生态保护,实现平衡殊为不易。青藏高原盐湖资源丰富,正全力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但生态环境脆弱,所以生态保护始终被置于首位。
藏格锂业工程师路工自豪地提到,公司技术引领行业前沿,实现了盐湖提锂工艺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成功打造了示范效应大、带动性强、效益好的项目。据介绍,藏格锂业攻克超低品位、超高杂质盐湖卤水直接提锂的难题,率先实现一步法高效生产电池级碳酸锂。一步法最大的优势在于采用移动连续床技术,实现全过程数字化智能控制工业化生产,对青海省乃至全世界低品位卤水提锂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关键需要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绿色、智慧化盐湖。去年以来,藏格锂业对吸附车间的五大区共20个系列实施自动化升级,优化操作界面并提升了自动化生产水平。电渗析系统技术改造方面,纳滤车间通过创新的工艺设计和设备升级,增设了ORP氧化还原电位检测,改造纳滤膜,有效解决了盐湖提锂氯盐体系中电渗析膜氧化问题,降低了设备腐蚀风险。目前其吸附车间三代技术的老卤收率可达80%以上,膜车间收率可达98%,产品车间的理论收率则可达到99%以上。
于藏格矿业而言,发展与保护并非单选题,“道并行而不相悖”。企业对资源开发的敬畏藏在细节里: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态修复;新能源叉车逐渐取代燃油车;卤水经过处理后循环利用;水资源100%循环利用,实现新水消耗量持续下降,资源节约与高效循环成效显著。在麻米错盐湖的开发方案里,专门规划了1.7万吨硼副产品产能,聚焦硼的回收利用,不让任何可利用的资源“躺着睡觉”;老挝钾盐项目在前期论证上,也花了大量时间研究生态,让中国技术带着“绿色”走出去。
青海盐湖专家指出,伴生资源利用的技术突破是盐湖开发未来的方向之一。在国外,以色列的公司通过创新工艺和技术,实现了钾、镁、溴、钠及太阳能资源的综合利用。柴达木盆地盐湖产品种类达40多种,包括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钾、硼酸、碳酸锂、溴制品等,中国企业在多资源协同利用方面拥有无限机遇。
3、察尔汗与麻米错双基地 讲述钾锂共生新故事
藏格矿业未来发展图景日渐清晰。在调研中,陈景河提出四大变革方向,首先是管理革新,要求构建“简洁、规范、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强化制度与文化建设;同时,强化主业优势,攻克老挝钾盐项目技术瓶颈,加强西藏锂资源板块协同,快速推进麻米错项目建设,探索镁等伴生资源利用的技术突破;其次,推进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藏格体量增大后,管理升级是必然要求,信息系统是藏格新一轮发展的最重要工具之一,未来藏格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在信息平台上运行,实现规范、透明,杜绝“暗箱操作”;充分利用藏格的市场化优势吸引人才,通过扩大产业规模锻炼现有人才队伍,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其老挝项目正重点攻克水害与充填技术难题,并加强政府沟通,争取项目早日投产。今年7月,老挝发展就地下开采系统充填研究攻关召开启动会,计划采用条带式房柱开采嗣后胶结充填采矿法,将尾盐、老卤蒸发后的镁浆与胶粉料搅拌后用于井下采空区充填,这一工艺不仅能实现采选充平衡,提升资源利用率,更能显著降低尾矿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矿山可持续开发筑牢根基。除此之外,老挝发展完成巴俄矿区多个水文孔调查,新增多处钻孔并启动部分施工,支撑防治水设计。
7月15日,藏格矿业公告取得麻米错盐湖矿区锂硼矿采矿许可证。拿到采矿证后,公司从察尔汗基地调去的技术骨干已驻扎西藏。麻米错盐湖位于西藏阿里改则县,已探明氯化锂储量约250.11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约217.74万吨。该盐湖资源禀赋优越,卤水中锂浓度高,且主要为地表卤水,可直接用于生产,降低卤水开采和富集等前期成本。根据规划,该项目于三季度启动一期工程建设,并同步开展设备采购和施工团队进场工作,预计建设周期9至12个月。产能方面,一期工程5万吨/年碳酸锂项目建成并达产达标后,论证供电可靠性后,将启动5万至8万吨规模的二期项目。
多年耕耘发展至今,在国内市场,藏格矿业形成了察尔汗盐湖与麻米错盐湖双核心驱动,海外市场老挝钾盐项目将贡献远期增量。其中,麻米错盐湖远期规划产能为10万吨;通过藏青基金间接持有国能矿业21.09%股份,国能矿业拥有西藏阿里龙木错和结则茶卡两大盐湖的采矿权,合计碳酸锂储量390万吨,氯化钾2800万吨,碳酸锂储量居世界前列。
在钾盐钾肥大会现场,吴健辉表示,藏格矿业将依托紫金矿业控股优势,聚焦钾肥稳产和锂业突破,从技术创新、绿色发展、融合赋能三方面发力,探索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矿业集团,为全球粮食能源安全与生态可持续贡献力量。
紫金控股藏格,将为后者带来什么?答案呼之欲出,其赋予藏格的价值,不仅是国企背景管理与技术的赋能,更是一把激活内生动力打开矿产资源多重价值的钥匙。
藏格矿业在半年报中表示,控股股东变更后,公司实现了“国有规范+民营活力”的双重优势融合。紫金矿业作为世界领先的综合性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能为公司在资产规模、资源储量、管理效能、全球化布局、规范治理等方面带来显著提升。公司将依托紫金矿业,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水平与资源利用效率,推动钾、锂板块资源潜力的释放,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效益转化,加快实现成为国际一流矿业集团的战略目标。
阳光下,察尔汗盐湖的卤水闪闪发光,像撒了一层碎金。而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变革,正让这片古老的盐湖,焕发新的生命力。
上一篇:重判!窃取华为芯片技术,6年有期徒刑!什么信号? 窃取华为技术被抓怎么判 窃取国家机密判几年有期徒刑
下一篇:年内首只10倍股复牌!上纬新材涨超10%,股价再创新高 今年上市首日涨10倍的股票 近两年创业板复牌后大涨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