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洪看盘|“老”主线发新枝,激发市场扩张型交易情绪 秦洪看盘澎湃新闻 秦洪看盘预期改善
创始人
2025-07-21 19:12:47
0

周一A股市场出现了相对强硬的走势。

其中,资源股在盘中仍然相对活跃,基建主线更是走势强劲,成为周一涨停板俱乐部的核心成员,从而激发了市场交易热情,不仅涨幅超9%的个股家数达到150家,为近期罕见;而且,成交金额开始放大,显示出场外资金渐有加仓的迹象。看来,短线A股仍有望沿着近期形成的上升趋势线震荡前行。

新逻辑激发“老”主线活力

其实,在上周末的相关分析稿件中,对于基建主线并不抱有多大的期望,甚至还有高开低走的谨慎预测。一方面是因为基建主线的股价弹性相对一般;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雅江水电站的信息早已发酵,反复炒作,是典型的“老”主线。

但是,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在当前的话语环境下,基建主线被赋予了新的逻辑。因为当前反内卷的报道较多,主要侧重点在于供给端。但对于需求端,前期市场参与者一直未看到明确的方向。不过,随着投资规模达1.2万亿元的雅江水电站信息明朗后,市场参与者看到了较为清晰的需求端将明显改善的信号,尤其是西藏、新疆等区域的钢铁、水泥、民爆等产品。所以,此类个股在周一盘中涨幅更为凌厉,基本上都是涨停板俱乐部的成员。

更为重要的是,如此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开工后,将带来巨大的资金需求,从而撬动当前昏昏沉沉的债务端,进而对整个信贷领域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或将使得一度收缩的信贷端走向扩张型,这无疑会极大地提振各路资金对未来宏观周期的信心。由此可见,新的逻辑预期提振了“老”主线的活力,进而成为周一各路资金竞相配置的方向,也就成为周一A股主要股指收出中阳K线的引擎。

前期滞涨股或将领涨

由此可见,短线A股市场出现了较为积极的信号,一是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情绪已经开始积极起来,从前期一度陷入到收缩的交易策略转向了较为积极的扩张型的交易策略,进而使得“老”主线也能够发出新枝叶。

二是赚钱效应开始显现,因为周一的基建主线并未出现高开低走的利好见光死的走势特征,说明市场参与者开始积极起来,进而形成了强大的赚钱示范效应,如此就吸引着场内低仓位的资金群体开始加仓。且,强大的个股行情热度也开始吸引场外资金有进场的意愿,毕竟150家个股涨幅超9%,说明市场主动做多的信心开始提振,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资金加盟。这其实也得到了周一成交金额相关数据的佐证,因为周一成交金额超1.7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大1289亿元。

从A股以往的经验来看,一旦新增资金进场,他们一般不会去加仓或追涨涨幅较高的品种,而是在一些滞涨的,但基本面质地相对可靠的品种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所以,优质的滞涨股将迎来流动性的滋润。更何况,随着新的逻辑以及扩张型交易策略的形成,这些优质滞涨股也会迎来估值抬升的契机。所以,从渐趋活跃的市场环境来说,优质滞涨股的确迎来了一个较为积极的信号。

综上所述,随着扩张型交易策略的形成,市场做多信心开始提振,不仅仅优质滞涨股估值有抬升的趋势,而且,整个股指重心也会因此而水涨船高。所以,对后续走势来说,仍可积极一些,在策略方面,尽可能地加大一些优质滞涨股的仓位比重。

(执业证书:A1210612020001)

来源:金百临咨询 秦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股午评:创业板指半日涨0.6... A股三大指数22日早盘集体上涨,截至午盘,沪指涨0.25%,深成指涨0.56%,创业板指涨0.69%...
京东入局餐饮供应链,投入10亿... 红星资本局7月22日消息,京东今日宣布,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投入10亿元现金,面向全国餐饮品...
恒生指数早盘微涨0.25%,恒... 7月22日午盘,香港恒生指数微涨0.25%,报25057.11点;恒生科技指数微涨0.07%,报55...
独家丨41.9万名LV客户信息... 每经成都、北京7月22日电(记者杜蔚、毕媛媛)继迪奥、卡地亚之后,法国奢侈品LV(路易威登)也“失守...
广发银行350亿元项目,有承销... 红星资本局7月22日消息,主承销商报价低至千元,承销总费用不足6.4万元,近期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首次一天...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取得重大进展。 当地时间7月21日,Neuralink在X(...
广发基金的十年探索:债券指数基... (来源:财经读数)最新披露的二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场债券指数基金规模(剔除联接基金)...
贝因美以科技赋能重塑营养供给范... 7月16日至18日,孕婴童行业盛会——2025CBME国际孕婴童展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今年提出了...
沪指下探回升涨0.25% 上纬...   中新经纬7月22日电 A股三大指数早盘一度下探,截至午盘转涨;科创50指数大涨逾1%。  截至午...
对话掌阅科技CEO孙凯:短剧是... 转型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始终在做的动词。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编辑|张晓迪图片来源|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