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王运金(连平系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7月14日,央行公布了6月金融数据:新增信贷2.24万亿元,同比多增1100亿元;信贷余额同比增长7.1%,与上月持平。社融增量4.2万亿元,同比多增9008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9%,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M2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至8.3%;M1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至4.6%;M2-M1增速剪刀差再度缩小至3.7个百分点。6月信贷与社融增量明显上升,居民、企业、政府三部门均衡发力,货币政策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较好地配合了财政施策,所实施的降息、降准、创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一系列扩内需措施收获较好政策效果。
一、6月金融数据实现总量与结构的双重改善
居民消费与购房需求有所修复,信贷保持较快增长。6月居民部门新增信贷5976亿元,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短期新增2621亿元,同比多增150亿元;中长期新增3353亿元,同比多增151亿元。补贴额度超过1600亿元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撬动居民消费杠杆系数约6.8倍;促进居民增收、保障消费能力、服务消费提质等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相关措施较好地推动了上半年消费增长。“保交楼”政策持续推进的同时,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再度下行,1-6月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1%,在房价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居民月供压力减少,购房信心得到一定修复。6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17%,商品房销售及房价跌幅明显收窄。家电、家具等商品销售年内增速超过25%,服务零售额实现5.2%的增速,消费形势的好转也较好地带动了居民信贷的稳步增长。
企业部门信贷与债券融资增长明显,得益于较低的成本与融资难度。6月企业部门信贷新增1.77万亿元,同比多增1400亿元;其中,短期新增1.16万亿元,同比多增4900亿元;中长期新增1万亿元,同比多增400亿元。由此来看,当前企业用于研发、营销、偿还贷款、扩大生产、增加投资等的短期资金需求相对更高,这表明企业对未来预期及前景持相对乐观态度。同时,“两重”等领域大规模的财政投入也较大程度上刺激了政府投资项目的信贷需求,金融机构予以积极配合,推升了中长期信贷增量。6月票据融资减少4109亿元,同比多减3716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也减少了1899亿元。金融机构持续下调贷款利率,对公贷款的投放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票据融资的优势相对降低,金融机构用于票据冲量的动力大幅降低。6月公司信用类债券平均发行利率2.08%,较去年同期下降0.32个百分点。得益于较低的发债成本与较快的发债效率,6月企业债券融资新增2422亿元,同比多增322亿元,绿色、科技等相关债券发行节奏较好。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稳步发力,政府债券发行节奏较快,持续支撑社融增长。6月政府融资增量1.35万亿元,同比多增5032亿元,其中国债与地方债均实现约7000亿元的增量。政府部门持续保持较快的发行节奏,与全年较重的发行任务、靠前发力的政策实施要求以及货币政策的积极配合密不可分。
二、上半年融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上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准0.5个百分点、进行7.2万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与2.35万亿元的MLF投放等总量工具加大了市场流动性投放力度,较大程度上支持了居民信贷、企业与政府部门融资。央行果断下调了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有效推动了LPR下行,社会融资成本再度降低,对扩大内需起到较好效果。同时推动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增量扩围,较好地支持了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发展。
上半年新增信贷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500亿元,总体符合预期。从结构来看,居民短期信贷增量最少,企业短期信贷增长最为亮眼。上半年,居民部门新增1.17万亿元,同比少增2900亿元,增量主要由中长期信贷贡献;短期信贷几乎无增量,形成一定拖累,说明居民对住房贷款的需求有所修复,但对日常消费的信贷需求较弱,主要受制于收入增长较缓以及偏弱的未来预期。
与之不同的是,企业部门信贷新增11.57万亿元,同比多增5700亿元,其中短期信贷大幅增加4.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企业投资与扩张动力有所提升,对短期资金的需求更为旺盛;相应地,企业短期存款同步增加,M1增速由1月的0.4%上升至4.6%。上半年,企业中长期信贷新增7.17万亿元,同比少增9100亿元,一方面基建、制造业等投资项目的加快落地带动中长期信贷增长;另一方面企业短期流动性得到较好补充,相应地挤占了部分中长期信贷额度,并且企业对未来贷款利率的下行预期以及对流动性风险的考虑也提升了企业增加短期贷款、减少中长期贷款的决策倾向。上半年央行加大了流动性投放,加之完成了50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大型国有银行资本金得到补充,银行系统资金相对充裕,存量存贷比由年初的85%以上回落至6月的83.9%,增量存贷比也降至72.0%。
上半年社融增量22.8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4.7万亿元,主要由政府债券增量贡献。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1.27万亿元,同比多增2796亿元,增量基本与信贷持平,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增量较少,说明资金空转现象并不严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有所增强。受国内信贷政策宽松、人民币融资成本更低、外币融资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影响,上半年外币贷款减少639亿元,缩量明显大于去年同期。上半年银行表外业务增量较少,仅374亿元,尤其是信托贷款同比少增了1655亿元,与房地产相关的银行贷款限制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除,相比之下更低成本的表内贷款更具优势。
上半年企业直融增量1.3万亿元,其中股票融资实现同比多增,央行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了积极作用,股市得到稳步增长。上半年,政府债券累计发行13.3万亿元,融资净增7.7万亿元,同比多增4.3万亿元,其中国债净增3.4万亿,地方政府债净增4.3万亿元;全年11.86万亿元的增量政府债务额度已完成大半,前置发行、靠前发力的财政政策要求得到有效落实。与之相比,上半年财政存款仅新增1.25万亿元,政府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较高,财政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三、下半年信贷与社融预计稳步增长
下半年外部环境仍然不容乐观,关税摩擦带来的外需走弱可能性较大;国内需求修复基础尚不稳固,需要持续的政策刺激。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基调,继续加大调控强度,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必要时会再度降准、降息,加大对实体经济和政府融资的支持力度。三季度政府债券将继续保持较快发行节奏,实体经济需求恢复对资金的需求也将持续上升,货币政策有较大可能会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再度下调政策利率推动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以刺激国内需求。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加大对三农、中小微企业、科创、房地产、资本市场、服务消费与养老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预计下半年国内融资需求保持修复趋势,信贷有望新增7万亿元以上,全年增量超过20万亿元,余额增速上升至7.8%以上。预计下半年社融增量超过13万亿元,全年超过36万亿元,存量增速保持在8.7%以上。M2增速可能维持在7.9%-8.5%区间内。
资料来源: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