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
近日,锦波生物(832982.BJ)实控人杨霞通过协议转让将575万股(总股本5%)以14亿元对价售予钟睒睒控制的杭州久视,每股243.84元的价格较市价折让近四分之一。同步实施的定向增发中,养生堂以278.72元/股认购718万股,注资20亿元。交易后,杨霞持股从58.9%稀释至50.7%,仍握控股权;钟睒睒通过久视与养生堂合计持股10.58%,跃居第二大股东。
对于如何看待锦波生物较高折扣的减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认为应该保持审慎态度。
谭浩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就胶原蛋白行业而言,目前尚缺乏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循证标准来明确其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导致产业前景存在显著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相关企业难以形成对自身发展路径的确定性认知,亦无法建立稳健的预期管理体系。值得关注的是,大股东选择在当前价位实施减持,而非通过增持表达长期信心,这一行为客观上反映出其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审慎态度,该动向值得市场各方高度关注。”
“双方能否找到有效的合作模式是关键。”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本报记者表示。
江瀚认为,关于战略投资的协同性与行业影响,跨领域战略投资的核心协同点应主要体现在研发合作、渠道共享、品牌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尽管养生堂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大健康消费品,其与锦波生物的合作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不过,如果能够找到有效的合作模式,比如通过养生堂强大的销售渠道来扩大锦波生物产品的市场覆盖,则仍有可能实现双赢。反之,若协同效应未能达到预期,可能会对公司的估值产生负面影响。
销售费用激增
另一方面,资金压力或许是令锦波生物此次折价出让股份的原因之一。
资料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这家公司账面现金仅9.59亿元。而此次20亿元募资中,8.5亿元补充流动性,另外11.5亿元将投向AI驱动的胶原蛋白FAST数据库。
虽然目前公司货币资金相比往年处于高位,但为了保持影响力,公司销售费用正在逐年激增。
2024年,锦波生物销售费用达2.59亿元,同比大增56.73%。其中,线上推广服务费和宣传推广费合计约9200万元;线上推广及服务费同比大增110.99%,宣传推广费同比大增72.29%。由此可见,锦波生物品牌推广力度加大,公司在线上和线下的品牌推广投入显著增加。
同时,公司销售团队扩充增加31人,人均薪酬大幅增长至约40万元。
与快速膨胀的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急速萎缩的研发投入。
在生物科技行业,研发投入占比被视为企业生命力的核心指标。然而锦波生物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6.2%,仅投入7121万元,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的11.53%、2023年的10.90%直线滑落至4.93%,创下近五年新低。
与可比同行业公司横向对比分析来看,绝对金额层面头部企业神州细胞去年的研发费用为1.78亿元、万泰生物为1.39亿元、华熙生物为1.05亿元,这几家公司的研发费用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研发费用率方面,华熙生物、爱美客的研发费用率显著高于锦波生物,分别为8.68%、8.82%。
更令人担忧的是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的比值变化,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33倍,而到2024年,这一比值已扩大至3.65倍。由此可见,这家公司越来越侧重营销了。
对此,锦波生物表示,研发费用下降主要是由于部分研发项目进入资本化阶段。公司也强调在胶原蛋白领域持续创新,开发了针对敏感肌修复、抗衰等细分需求的系列产品。
江瀚认为,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锦波生物减少研发投入的同时进行产能扩张的战略调整,可能会对其未来的技术领先地位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在下一代技术的发展上,持续的研发投入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大单品依赖隐患
目前,低研发率下的锦波生物,收入来源还是高度依赖单一产品。
2024年年报显示,95.03%毛利率的医疗器械产品贡献了86.89%的营收,其中医美植入剂产品“薇旖美”胶原蛋白冻干纤维是绝对主力。
整体来看,去年公司营收14.43亿元,同比增长84.92%;净利润7.32亿元,同比增长144.27%。公司核心产品“薇旖美”除皱针全年售出124万支。
但是,锦波生物的业绩已出现明显的“降速”。
回顾近年表现,2023年锦波生物营收与净利润分别飙升99.97%和174.26%,明星产品薇旖美覆盖2000家医疗机构。但2024年两项增速回落至84.92%和144.27%,至2025年首季,更滑落至62.51%和66.25%。降速明显。
综合来看,锦波生物在实控人减持、研发投入收缩与销售费用激增的多重变量下,业绩增速已呈现“三连降”态势,叠加对单一大单品的高度依赖,其持续增长能力需要关注。钟睒睒旗下资本的入局能否通过渠道协同改善盈利结构,以及公司如何平衡营销扩张与研发创新的资源分配,《华夏时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