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的风吹到了“卖铲人”医药外包(CXO)行业。
7月11日,A股CRO概念股拉升,博腾股份(300363.SZ)盘中一度20%涨停,凯莱英(002821.SZ)和2000亿市值的药明康德(603259.SH)涨停,美迪西(688202.SH)、康龙化成(300759.SZ)等涨幅居前。
港股CXO概念更是全线飘红,凯莱英(06821.HK)、药明康德(02359.HK)涨超10%,昭衍新药(06127.HK)、康龙化成(03759.HK)、药明生物(02269.HK)等涨幅居前。
消息面上,药明康德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208亿元,同比增长约20.64%,经调整净利润约人民币63.15亿元,同比增长约44.43%。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药明康德解释称,“紧抓客户对赋能需求的确定性,不断拓展新能力、建设新产能,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业务持续稳健增长。”
创新药高景气下,CXO将显著受益
公开资料显示,CXO(Contract X Organization)即医药合同外包服务组织,是一种为制药企业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外包服务的商业模式。
方正医药团队指出,在创新药BD(license out—对外授权,即管线出海)浪潮下,生命科学上游及CXO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金洋也表示,CXO未来有望受益于全链条鼓励创新政策预期带来的创新情绪提升和水位提升,尤其预期国内有产业政策支持,投融资潜在可能改善的情况下,国内前端业务有望回暖。
“中长期看,随着外部环境改善与新能力新产能陆续贡献,板块增速有望拐点向上,且多肽、寡核苷酸、CGT等新分子新疗法有望持续注入板块高景气,看好CXO板块底部布局机会。”张金洋分析称。
除了受益于BD外,也有分析人士表示,CXO今年的业绩确定性高。
摩根士丹利基金的基金经理赵伟捷就直言,“CXO方面受益国内工程师红利,2025年初以来订单高增速,全年业绩兑现度高。”
浦银国际研究则表示,考虑到在手订单转化为业绩收入需要一定时间,CXO公司2025年业绩确定较高。不过,该机构称,受到上游全球生物医药融资恢复温和缓慢影响,2H25 CXO板块订单需求预计较2H24大概率仅温和上升,有可能对CXO公司2026年及以后的业绩带来不确定性。
本轮创新药行情或将持续
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乔海英表示,在连续下跌四年以后,今年上半年医药板块迎来罕见的高景气周期,掀起一股学习创新药的浪潮。这轮行情绝非简单的行业轮动或主题投资,而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历经十年沉淀后的集中爆发。
乔海英指出,从"跟随"到"首创",从"内需"到"出海",产业底层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生物医药正在从全球医药价值链的中低端向高端跃迁。本轮行情是创新驱动,不同于上一轮医药行情的业绩驱动,其高度和持续性都将均有望显著超越历史水平。
展望2025年及更远的未来,东方红资产管理的医药基金经理江琦对于医药行业的政策稳定性保持乐观,对于行业增速的修复保持乐观。在她看来,中国创新药的“开花结果”或许正始于当下。
易方达基金指数通则分析称,近年来,我国创新药等优势产业崛起,跨国药企更是用“真金白银”投票。今年以来,跨国药企大幅增加我国创新药专利的采购,1-5月采购金额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跨国药企是医药领域最专业、最权威的“投资人”之一,他们的认可证明了我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成为年初以来股票市场重新定价我国创新药资产价值的重要依据。
而从中长期来看,大型跨国药企加快从我国采购创新药专利的趋势有望持续——从需求端分析,跨国药企自身面临降药价和专利到期等压力,迫切需要向外部采购专利;从供给端分析,我国创新药产业具备试错成本低、研发效率高等优势,管线储备已跃居全球第二,成为跨国药企专利收购主要来源。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