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杨宏生)当下,“反内卷”成了热词。在汽车、光伏、锂电、建筑、电商等行业,“反内卷”已成为共识。从短期来看,行业凝聚共识、优化产能结构是当务之急;从长期来看,企业苦练内功、内外协同发力是破局之道。
长期以来,从“卷产能”到“卷价格”再到“卷同行”,“内卷”如阴影般笼罩着一些行业企业。当初一些企业盲目上马相关项目,结果现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过度依赖低价策略、利润空间被压缩、忽视产品创新与品质提升,致使整个行业陷入低价无序竞争的泥潭。
那么,企业究竟如何跳出“内卷”怪圈,摆脱低价泥潭?
思路决定出路。企业要在思想上“破冰”,彻底厘清“内卷”的危害,尽快达成“反内卷”的行业共识。如果企业在有限的市场中拼得你死我活,一味地通过低价策略获取微薄利益,进而忽视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最终整个行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这种“内卷式”竞争,不仅让企业自身发展受限受阻,还会破坏整个市场的正常生态。所以,要充分地认识到,“内卷式”竞争是企业和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创新决定格局。企业要在能力上“破冰”,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升级市场竞争格局。企业要从疯狂的产能战、价格战中清醒过来,彻底摒弃“卷产能”“卷价格”,全力以赴“卷创新”“卷品质”,将目光重新聚焦于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品质,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优质优价”取代“劣币驱逐良币”。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所以,创新才是突破“内卷”困境的必由之路。
细节决定成败。企业要在方法上“破冰”,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消费的可能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情绪。所以,企业要在“卷创新”“卷品质”的基础上积极“卷服务”“卷细节”。要深入研究消费心理,加强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流程服务,注重每一个细节,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情绪价值。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显然,破除“内卷”困局,除了行业凝聚共识、企业苦练内功外,还需要汇集各方力量、内外协同,从调整政绩考核、严打不正当竞争等多方发力。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
总之,“反内卷”不仅要强化行业自律,还要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当然,整治“内卷式”竞争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需要加强定力、遵循规律,多管齐下、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