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贺辉 | 编辑:小鱼
“从外卖到酒旅,巨头们争夺‘本地生活’。”
好文3591字 | 6分钟阅读
京东官宣入局酒旅不到一周,阿里也将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从外卖到酒旅,本地生活成为巨头们重点争夺的对象。
为什么要瞄准酒旅?
以利润看,酒旅赛道背后是难以抗拒的商业吸引力。以携程为例,2024年携程核心OTA业务交易额突破1.2万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携程当季收入为138亿元,净利润为43亿元,经调整EBITDA利润率达31%。
其中,住宿预订营业收入达到55亿元,同比上升23%;交通票务营业收入54亿元,同比上升8%,毛利率更是高达80.4%,。携程,仿佛是财富永动机一样的存在。
从战略布局来看,从外卖到酒旅,阿里京东瞄准的是“本地生活”这门生意。平台切入酒旅业务后,将带动本地餐饮、门票、摄影等到店服务,撬动B端生态,想象力无限。
那么,夹缝求生的酒店品牌们,还有利益可言吗?
全季们艰难开副本 OTA无痛“躺赚”
一个酒旅行业的共识是,这两年旅游行业虽然回暖了,但钱变得更“难挣”了。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年,国内居民出游56.2亿人次,同比增长14.8%;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5.8万亿元,同比增长17.1%。
出行需求增加了,钱却没有进入酒店的“口袋”。以华住、锦江、首旅、亚朵四个头部玩家为例,2025年Q1,华住以54亿元营收和8.9亿元净利润维持首位,但其营收增速已显著放缓至2.2%;传统巨头锦江与首旅均深陷增长困境,营收增速分别下降8.25%及4.34%。
体量最小的亚朵,是四巨头中唯一实现“营收利润双高增”的玩家。其中,零售业务是其重要增长来源,2024年零售收入占比已跃升至30.3%,2025年Q1零售收入增长66.5%至6.94亿元,但也付出了销售费用激增61.7%的代价。
如今,亚朵在经历风波后,未来增长不确定性陡增。巨头如此,其他普通连锁酒店的境况更加尴尬,这便是当下酒店行业的集体现状。
那么钱被谁赚走了?OTA无疑其中的“既得利益者”。
OTA三大巨头首的携程,仿佛是个永不停歇的赚钱机器。长期以来,携程毛利始终稳定在80%上下,2025年Q1毛利率高达80.44%,净利率34%,2024年毛利率81.2%,2023年81.25%,真正的超LVMH(2024年毛利68.8%),赶茅台(2024年毛利89.4%)。
其中,两大支柱业务分别是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约占总收入的 80%),而交通受限于铁路局和航司的定价权,溢价空间有限,所以住宿预订变现率远大于交通票务。
这也不难理解,阿里京东为什么要瞄准酒旅赛道。
在传统电商缺乏新故事的当下,电商平台亟需找到新增量。无论是京东高举高打,宣布进入外卖、酒旅赛道,还是阿里积极应战,将饿了么飞猪归入淘天,都展现出电商平台想要聚焦本地生活,布局即时零售的决心。而酒旅赛道所带来的“旅游+购物”场景,无疑提供了新的消费场景和增长空间。
放大视角,酒店行业结构性调整,也为巨头们“入场”提供了机会。
在需求端,年轻人群和银发客群增加,促进旅游需求向住宿之外的吃喝玩乐、社交休闲等多元生活方式延展,消费更加挑剔和理性。
在供给侧,在人口结构变迁、地产政策调整与产业周期共振下,市场竞争加剧,再加上连锁酒店品牌为了寻求规模化效应,新店扩张过快,致使同质化严重,致使行业收益逻辑从均价(ADR)驱动转向入住率(OCC)优先转变。
供需失衡加剧酒旅业对 OTA 流量依赖,酒店业利润承压与OTA利润增长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因此,多方平台入场打破渠道垄断、重构议价权,是酒店方更愿意看到的。
连锁酒店的“砒霜” 高端酒店的“蜜糖”
酒店品牌对传统OTA的积怨,主要集中在佣金和自主权两大核心问题。
在酒旅行业,高星酒店领域佣金率长期维持在15%-25%区间,部分稀缺资源酒店的佣金甚至突破30%。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2023年调研数据显示,超60%的高星酒店认为OTA平台佣金已严重压缩利润空间。
数据背后,是酒旅行业结构性的不平衡。平台方通过“流量入口”角色掌握了主动权,而作为实际服务提供方却处于被动地位。
以携程为例,入驻携程的品牌酒店会被强制开通一个叫“调价助手”的功能——自动追价系统,系统会自动抓取其他平台定价,并自动将同一商家在携程的定价调至最低。这名为“自动跟价”,而实际上则是“强制调价”。
当酒店通过降价策略吸引客户,表面上看似销量提升,实际上陷入了营销悖论:销售量越高,支付给平台的佣金总额就越大;再加上服务费、平台促销等成本实际上都是由酒店承担,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衡。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强者恒强”的流量分配机制,致使中小酒店陷入,陷入不投推广没曝光,投了推广没利润的恶性循环,最终不断侵蚀酒店的利润空间,削弱了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行业来看,目前酒店行业对OTA平台种的态度,大概分为两类:
第一类,以华住为首有规模化能力的连锁酒店品牌,他们想要通过降低OTA渠道单量占比,摆脱对OTA的依赖,保卫自身利润。
去年,9月在华住集团内部发布《培元固本·论会员的重要性》,提到了门店依赖OTA补客、店长为保出租率让利OTA等现象,并提出未来希望华住系酒店自有会员占比能达到85%。此外,华住对全季酒店的要求是,将OTA占比需控制在30%以内。
但酒店行业内,像华住这么有底气的品牌,并不多见。
第二类,如高端五星酒店及普通酒店,他们更倾向于加深与OTA平台合作,只为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寻找确定性的新客群和消费新场景。
以老牌五星酒店万豪国际集团为例,数据显示,万豪国际集团全球RevPAR同比增长4.1%,大中华区RevPAR(每间可供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不止是万豪国际,昔日风光无限的希尔顿、洲际酒店等高星酒店,都在中国市场经历滑铁卢。
五星酒店走下神坛的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年轻消费者成为酒店消费主力,他们对设施老旧的老牌五星酒店逐渐祛魅,更愿意为有“质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买单;另一方面,作为五星酒店主要收入来源的商旅需求急剧降低,商务人士和高净值人群等核心客群日益减少。
为了寻找新增量,万豪等酒店主动拥抱了美团、飞猪等平台。其目的之一,便是在提高入住率之余,为自身引入高价值的新一代年轻会员;同时借助美团等高频入口,为会员群体提“住宿+”旅游服务,涵盖酒店空间到本地生活等多元服务,开拓新的需求场景。
以北京JW万豪酒店为例,其亚洲风尚餐厅在大众点评上收录17年,上线的20种美食套餐,成为城市打工人的新食堂;龙华清湖希尔顿酒店,也推出79元高品质剩菜盲盒。
万豪们所期待的,是用餐饮业务为酒店引流,并通过多业态间的相互赋能来顺应当下的性价比趋势,吸引潜在的消费客群,并锁住更多会员的忠诚度。
至此,拥抱OTA对万豪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坏事。
酒旅赛道,得会员者得天下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OTA平台与酒店品牌并非零和博弈。
于酒店而言,OTA 的流量价值背后是数字化能力对用户体验的深度赋能,与其单打独斗,不如将目光聚焦在如何将客源转化为品牌私域流量上;对于OTA平台而言,住宿业务是平台营收支柱,没有酒店品牌的支持也很难增长。
双方破局的关键在于寻找利益平衡点。
目前酒旅格局已趋于长期稳定,据头豹研究院,202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交银国际2024年预测,携程市场份额为56%;美团和同程各自在16%左右,剩下为飞猪、途牛、抖音等其他。
此次京东入局正产生“鲶鱼效应”,以其以供应链赋能与 0 佣金模式,倒逼OTA行业从“流量收割”向“生态共建”的转型。
京东思路在于,一方面,依托京东供应链搭,为给酒店提供布草、电器等供给,并建立起行业新通路,为其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京东以3年0佣金,吸引酒店品牌入驻。
更关键的在于,京东把会员体系和酒店预订深度打通,挖得出差异化竞争力。据京东方透露,京东拥有超8亿高消费力用户,超30000家大型企业和超800万中小企业客户,其用户及合作伙伴与四星以上酒店主力客群高度重合,京东Plus将与酒店会员打通等,与部分酒店品牌建立直接合作,通过减少采购环节降成本。
不过有商家表示:“OTA平台是极度依赖“BD(商务拓展)+运营”的行业,不过目前京东对推广费用及推广机制不够明晰,这就意味着酒店上线后,没人告诉商家怎么调价、怎么提报、怎么打广告、怎么拉排名。”也就是说,京东要入局酒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京东打通会员与酒旅体系的战略颇具战略性和操作性。
在存量竞争时代,会员体系已超越传统营销范畴,成为酒店价值创造的核心枢纽。无论是连锁巨头还是特色单体,能够构建专属会员体系并提高复购率,将决定其在行业洗牌中的占位。
数据印证趋势:华住集团的会员订单贡献占比达到了70%以上,亚朵会员贡献率也超过了60%,华住集团更是凭借着2.7亿会员创造了亿级的营业收入。这标志着酒店竞争已从价格战,酒转向了以会员价值为核心的“大会员”时代。
毕竟,在这个体验至上的时代,得会员者才能得天下。
可以预测,未来OTA的市场竞争,将不再是单一维度的价格比拼,而是生态、服务、技术、创新能力的全面较量,如何定义和交付真正的"会员价值",通过生态化运营激活用户生命周期,无疑是酒店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好看,记得点小心心
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