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傅斯特
未来十年的广州城市新名片,会是哪里?
从20年前的天河北,到10多年前的广州塔与珠江新城,往往在每一个十年的节点上,总有一座关键的城市地标出现,给广州的城市形象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而如今正呼之欲出的,就是对标世界级的城市会客厅——广州城市新中轴。
在不久的将来,这条全长1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将连接广州塔、珠江新城、海珠湖等关键地标,成为广州迈向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关键一笔。
多方信息显示,打通广州塔与海珠湖的新中轴海珠段工程,目前已经全面开工。作为广州城市更新的重点工程,这条城市绿轴的贯通,意义非同一般。
在广州正在全力备战十五运之际,围绕城市新中轴的城市更新“大招”,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期待?
历史已无数次证明,城市的竞争,本质是空间的竞争。
19世纪中叶的纽约,已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美国的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彼时的纽约人胸怀世界,希望自己的城市能与伦敦、巴黎媲美。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之下,一座位于曼哈顿岛中心位置、当时全球最大的城区中央公园应运而生。
中央公园的建成,成了纽约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一步。
事实上,世界上著名的大都会,它们的崛起都与一座有独特空间美学的地标密不可分:伦敦的海德公园、巴黎的香榭丽舍、东京的六本木新城……
这其实与近年来国内城市规划中“中央绿轴”的概念不谋而合,在城市中央打造一座兼具文化、生态和商业功能的综合体,既是充满活力的公共栖息地,也对城市形象的提升意义非凡。
而瞄准“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广州,来也在《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的“打造三条城市中轴”的远景目标:
广州三条城市中轴示意图
图源:广州发布
以老中轴彰显历史底蕴与商都繁荣,以新中轴强化世界城市核心服务功能与魅力名片,以活力创新轴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从表述上可以看出,老中轴主打人文文化,而活力创新轴主要面向新兴产业。而新中轴,是主打城市核心功能,成为代表广州走向世界舞台的名片。
从地图上看,新中轴几乎覆盖了广州最寸土寸金、最具有城市魅力的地段:
北起广州东站、中信广场,途经体育中心、珠江新城,跨越珠江上的海心沙,最终抵达南岸的广州塔。拥有如此密集且有辨识度的城市地标,放眼国内相当罕有。
但作为一座面向未来、胸怀世界的城市,当前的广州新中轴理应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目光从广州塔向南眺望,几公里之外的海珠湖——是全球最大的城央湿地,也是广州这座超大型城市的“绿肺”所在。
海珠湖公园
图源:广州海珠发布
想象一下:从花城广场跨越珠江向南漫步,欣赏着沿途的城市风光,最后映入眼帘的,是海珠湖边一片开阔的生态湿地,那该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光景?
而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新中轴海珠段,就是向南修建一条城市走廊,链接珠江新城、广州塔、海珠湖三大城市地标,把广州的城市中轴线打造成一座绿意盎然、极具岭南特色的超大型公园,集金融、科技、商务于一体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
毫无疑问,这是广州史无前例的城市空间大扩容。这场城市更新的试验,在助推广州实现城市能级跃升的同时,也将带来海量的财富机遇。
作为新中轴延长线的主体、广州的核心三区之一,海珠的城市发展长期以来面临着两大难题:
第一,珠江的物理区隔,让来自珠江新城的财富效应在广州塔戛然而止,很难继续向南外溢;
第二,城建规划进度不统一,导致城市面貌的落差极大。
很难想象,一个拥有世界级地标广州塔、坐拥琶洲CBD这一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互联网总部大楼林立之处的核心行政区,在城市心脏位置还有相当密集的城中村区域,以及数量庞大的家庭作坊式中低端产业。
更不用说,长期以来困扰海珠居民的电鸡围城、交通拥堵的问题,这些都影响人们对于城市形象的整体观感。
某种意义上,新中轴的南延既是广州城市形象的跃升,也是海珠打通内部空间堵点、实现城市面貌更新的一场硬仗。
根据规划,新中轴将在海珠区向南延长6公里,覆盖了21.44平方公里的片区,涉及34个项目,包括6个城中村、8个旧城和20个旧厂。
这是什么概念?珠江新城的建成面积约为6.19平方公里,新中轴在海珠覆盖的区域,相当于再造了3.5个珠江新城。这是海珠多年未有的城市更新大手笔。
而比起更新的面积,更让人关注的,是新中轴建设对于海珠沿途区域的功能性升级。以新中轴向南的第一站赤岗片区作为观察:
这里曾是新中国后广州重要的老工业区,也是广州塔、珠影广场等文化地标的所在,承载着几代广州人的精神记忆。此外,赤岗还是广州数字经济的发源地之一,国民APP微信的总部就长期扎根于这里的T.I.T创意园内。
然而对于本地居民来说,年事已高的旧厂房宿舍、拥挤的公共空间、服务设施的老化,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难题。
位于征收范围内的原烟厂宿舍大院
图源:广州日报
在最新规划中,新中轴将从赤岗贯穿而过,通过拆除沿途的部分厂房、宿舍和学校建筑,开辟出一条宽度数百米的绿地走廊,形成近望海珠湖远眺珠江,城水相接的城市格局。
除了打通海珠湖的绿色资源外,海珠对于新中轴的谋划还不止于此。
在近期出台的三滘、东风启动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新中轴海珠片区的城市更新将实现三大设计理念:
打造“蓝绿共享的活力公共空间”;
建设“多元功能复合的宜居社区”;
塑造“丰富立体的形态风貌”。
从规划方案上看,增加绿地空间、使之与海珠湖自然景观相协调是改造的重点,但同样也包含了沿线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商业配套的升级。
换言之,新中轴海珠段要打造的是一个文化旅游、休闲游憩、商业零售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这不止是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关乎未来几十年财富的天花板。
从更长远的角度,一个富有花园气息和岭南特色的城市走廊,更加符合海珠区打造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示范区的发展需求。在总部园区、消费综合体和旅游文化地标三大红利的推动下,也许整个海珠区都将在新中轴建成后,迎来一轮全新的价值重估。
对于这一次新中轴南拓,广州的重视度极高,开局便铆足了劲,以追求高规格、高水准的态度全力以赴。
就在最近,广州新中轴海珠片区整体策划及综合设计竞赛资格预审名单公布,3组入围团队分别是:华南理工设计院、清华大学设计院、中建上海设计院。
三个入围设计团队,都是国内设计界的顶流,曾负责过一线城市的地标型建设,含金量不言而喻。这也让人对建成后的新中轴海珠段,期待值拉满。
而自今年以来,新中轴片区的土地征收、拆迁工作已明显进入了提速阶段:
去年9月,新中轴海珠片区首个启动地块三滘村华南鞋城正式开工,并在年底开启首批安置房建设;今年3月,三滘、东风启动区的详细规划蓝图通过,多个城中村公布补偿标准;4月,新中轴多个地段征收工作启动,赤岗片区多个旧厂房、园区同时开拆。
目前,海珠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城市更新指挥部,采用倒排工期的模式赶进度。按照年初高质量发展大会设定的目标,海珠区打算在全运会前建成新中轴绿轴示范段,用颜值来惊艳世人。
更重要的是,这一轮城市更新在土地征收补偿上的底层逻辑不同以往。据了解,海珠区新中轴的广州首批试点“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模式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区域。简单来说,这种模式将减少市场主体对前期工作的干扰,充分落实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意图。
政府主导统筹城市更新改造,明确征收补偿标准,意味着居民能越过中间商、从中获取更多的实惠。最近赤岗片区的征收公告显示,此次征收将以货币补偿、产权调换及房票3种形式进行补偿安置,其中货币安置最高可达6万元/平方米,是当地二手房均价的两倍左右。
但补偿标准公开透明,也意味着过去模糊的议价空间将成为历史。
关于城市更新,有些人根据过往拆迁的经验,认为只要拖下去,就能等来更高的货币补偿,更好的安置条件。
但这一轮海珠新中轴改造,重点是增加绿地面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基本不涉及商品房项目。依靠大拆大建实现“一夜暴富”的时代早已过去,但城市面貌更新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却是实实在在的红利。
如果从更为宏观的尺度观察,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个深刻的调整期。房子的投资属性正在消退,回归于原本的居住价值。所以,现在的拆迁反而是“越早越好”,再等下去,也许就会错过这轮城市更新的最后窗口期。
对于新中轴改造,海珠不仅有决心,更有真金白银兜底。目前,新中轴海珠片区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城中村专项借款,今年提出力争申报上级政策资金和城中村专项借款超300亿元。作为广州城市更新四大重点片区之一,海珠新中轴无疑将得到广州市最顶级的资金、政策支持,弹药拉满。
在城市更新进入存量提质阶段后,海珠区围绕新中轴绘就了一张宏大蓝图,这样的机遇窗口可谓千载难得。
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选择:错过了,也许就要等下一个20年。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智谷趋势为中产阶级的资本觉醒服务,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宏观经济、商业逻辑、企业兴衰、产业转型……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