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耿宸斐
编辑|宋婉心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60天账期”官宣后的第十天,一位某新势力车企采购告诉36氪,目前公司内部刚完成调研与论证,将把全部账款账期调整为60天,不分旧账新账,也不分供应商类别。
这不是一个所有车企都能做出的决定。对于大多数现金流不富裕的车企而言,将存量账期也转为60天,会直接引发债务危机。
与此同时,供应链侧,多位供应商告诉36氪,“60天账期”后这一个月,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变化。
他们的担忧仍旧大于期待。一位从事汽车供应链20年的行业人士表示,如果从开发票之日起才开始计算账期,那这一规定很可能作用不大。
“价格战”还未真正退场,“账期战”又上场,处于行业出清阶段的汽车产业链,开始进入更激烈的调整期。
车企拖账,谁的锅?
以A股乘用车行业的8家上市公司及“蔚小理”为样本,不难看出,几年间账期越来越长是行业共性。
图:部分车企2021年至2024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数据来源:Wind
注:A股8家上市公司应付账款含应付票据
账期越来越长,是压力转移的结果,源头在汽车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的“内卷”。
2023年开始的价格战,将车企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为8%,到2024年滑落至4.3%,今年一季度则进一步降至3.9%。
价格战有行业竞争的原因,也有需求侧原因。
前述某新势力采购表示,早期某车型曾采用很多进口零部件,但价格贵,消费者不买账,主机厂只能进行国产化和VAVE降本。
利润越来越薄,迫使车企转向上游寻找降本空间,将成本压力转移给供应链,拖长账期便是方式之一。
这其中,造成情况进入恶性循环的一个关键在于,供应商之于主机厂供过于求,上下游话语权悬殊。在供应链中,除了少数处于绝对龙头地位的企业,多数供应商面对主机厂的要求往往都束手无策,最终只能让步。
“供应商之间本就竞争激烈,不接受长账期,可能连业务都没有。”资深从业者徐飞表示。供应商何宇也认同这一境况,“供应商对严苛的商务条件有妥协的屈从心,为了不被淘汰,怎么都行。”
“亏本做生意总比产线、资源闲置要能多活几天。”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
因此,虽然内卷是市场成熟阶段的必然结果,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供应链金融运用不当的情况。
“不得不接受长账期”的窘境,让供应商生存处境愈发艰难。
为车企提供检测服务的供应商何宇表示:“我们是研发型企业,有发明专利的专精特新,但是利润和账期很难支持持续研发投入。”
“现在全靠股东自有资金预付运营费用,根本不敢扩张,能维持就万幸了。”供应商李洲告诉36氪,价格战中,很多车企采用低价中标规则,供应商只能陷入互害式竞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被过度用于转嫁资金压力的供应链金融,加剧了上下游生态的失衡,但作为市场经济中产业扩张的关键机制,其在资金配置层面有其天然优势。
一方面,供应链金融能够弥补银行贷款在资金量、流动性等方面的局限;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资金往来效率,供应链金融能够快速拉动行业的发展。
落实难
“一刀切很难实施。”徐飞对60天账期持保留态度。
60天账期看似是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但事实上,在账期实际执行中却存在诸多复杂环节,难以用统一标准来规范。
以结算流程为例,据李洲介绍,车企结算一般都是按照合同签订、执行、验收、开发票、收款这几个步骤执行。不同车企的结算方式不同,有的是分阶段结算,按3:4:3,有的则是100%完成工作后才结算。
前述新势力车企采购人员也表示,账期有多种情况,在60天账期承诺前,间采一直都是90天现金付款,而零部件采购的账期规则则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大多数车企并未明确60天账期起止时间的规定。
在徐飞看来,60天账期的规定如果可以落实,供应商现金流将会大大缓解,但实际上,从哪天计算还是车企说了算。
现实中对供应商而言,交货之后,其账期就已经开始了。但从具体操作上,为了与税收关系保持一致,供应商的开票日期才被作为账期的起点。
李洲告诉36氪,供应商回款的最大不确定性正是来自于开票前的验收环节。
“验收环节是最麻烦、也是最无法客观衡量的。”李洲说,“通常工作完成后,我们会提交验收申请,先是业务部门审核,然后会交给车企内部类似控制、内审的部门再审核,之后才是通知我们开发票。这个验收环节会遇到各种人的各种挑战,还要很多人签字,随便一耽搁就是一个月。”
“如果还是从开发票之日起才开始计算账期,那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变化不大。”李洲表示。
供应商的另一重担忧则来自于供应链金融被滥用。
目前,在公开承诺60天账期的车企中,仅有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明确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结算方式。所以,在支付方式上,多数车企大概率还是会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或是应收账款电子凭证(X链)“付款”,而非现金。
供应商何宇透露,自己服务的一家国内车企,收货后的验收周期在3个月以上,国内业务开票后一个月内支付6个月后到账的“链”。因此他从交货到实际回款时间长达10个月以上。
也就是说,车企所承诺的60天账期和供应商能在60天内拿到钱,还是两码事。
整车厂承压
“60天账期“能否改变供应商境况还未可知,但部分车企显然首当其冲会受到影响。
Wind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已突破1万亿元。这意味着,一旦缩短账期,极有可能引发整车厂的债务危机。
判断车企能否承受60天账期压力,核心指标是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现金储备能否覆盖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的总额。
若将存量应付账款统一按60天账期执行,仍以A股乘用车行业的8家上市公司及“蔚小理”为样本分析显示,仅广汽集团及“蔚小理”4家车企处于安全线以上。
图:部分车企2024年货币资金/现金储备和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情况 数据来源:Wind、公司公告
基于此推测,对60天账期的要求,大部分车企更可能仅针对新增账款实施60天账期,存量债务仍按原协议处理,以平衡资金压力。
相较于传统车企,腰尾部新势力车企在账期新规影响下承受的压力更为显著。
徐飞告诉36氪,传统车企在60天内可以完成从生产到车辆抵达4S店的过程,此时4S店需向主机厂支付款项,虽然车辆实际仍积压在4S店,但主机厂完成了资金周转闭环。
而采取直营店模式的新势力车企则表现分化,以小米为代表的头部品牌可在60天内完成销售转化,而市场表现疲软的滞销品牌,则难以在相同周期内实现销售闭环。
“对于非盈利车企,严格实行60天账期很难保障现金流安全。”徐飞表示。
华尔街日报2018年的报道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车公司超过487家。但现如今,只剩40家左右。
汽车行业原本有序的价格战,已经在几年时间里逐步滑向失控的边缘。“60天账期”为遏制价格战而出现,但是否能真正引导行业进入良性循环,则有待观察。
(文中何宇、李洲均为化名)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上一篇:经营企业:一切是思想,思想是一切 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的区别 经营企业是理念也是经营人心
下一篇:“任意消费能和男模店长十指相扣拍合影”,衣服像1688进货的国产快时尚为揽客快整成网红奔现大会了 “任意消费能和男模店长十指相扣拍合影”,衣服像1688进货的国产快时尚为揽客快整成网红奔现大会了